2008-02-18

名不符實的馬英九品牌

/ /Ko Tsi-jin

 蔣友柏先生最近在部落格撰文表示,「現在整個台灣都把未來八年的希望寄託在馬英九先生的勝選上,從民意調查和各種數據顯示,馬英九先生應該會以壓倒性的 勝利取得下一任的總統職位。但如果最後的結果與現在所顯現的數據相反的話,那就表示四年前【連戰選輸不甘】的形象與信用傷害的影響已經把國民黨所累積的一 切消耗殆盡。那連先生和奇美小護士這一對先生和小姐就可以代表這個品牌的轉折點。」

 蔣友柏的評論,就蔣家後代的身分而言,當然清新可喜,然而,從一般政論的角度來看,終歸落入了俗套。其中大焉者,就是把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切割看待,所以,馬本人是可以確定勝選的,不過,可能會被黨拖累;而把黨搞爛的,就是據說和馬一直不甚對盤的連戰。

 馬英九四年前台北市長任內,對連戰主導的總統選後街頭抗議活動不太配合,這可能也是蔣友柏拿這事件來分割馬和黨的一個依據所在。不過,如果依蔣 所言,連戰選輸不甘代表中國國民黨這個品牌的轉折點,這個說法可以成立的話,那麼,馬英九這個品牌同樣也有個轉折點,那就是前年馬市長充分配合的台北倒扁 紅潮。馬若是選輸,就是本身品牌出了問題,被自己玩low掉了,倒是不用牽扯連帶陪葬的中國國民黨。

 倒扁行動期間,馬市長不顧首都市長身分,一意孤行配合紅軍行動,和阿扁殺紅了眼,說子彈已上膛,要讓他死得很難看,這是什麼樣的「市長品牌」?

 獲知特別費弊案一審無罪判決,就希望社會不要再耗盡資源,說「虛耗應到此為止」;然而,馬領導的藍軍藉由國會與媒體優勢以及台北主流論述推波助瀾,仇扁恨扁倒扁,早已耗掉天文數字的社會資源。原來,針對別人的都是實耗,針對自己的都是虛耗。這是什麼樣的「論述品牌」?

 自承特別費是公款卻改口為私款,不撈白不撈僥倖被判無罪之餘還反控檢察官,順便申請檢察官迴避自己的黨產買賣案,這是什麼樣的「司法品牌」?

 當年不齒綠卡、反對媚美的愛國青年,卻在今天被爆開早已申請並擁有美國綠卡,支吾其詞至令人懷疑是否另有隱情如入籍美國,這又是什麼樣的「愛國品牌」?

 其實,要把中國國民黨所累積的一切消耗殆盡,本就不是難事,因為就像普遍評為政績不佳、能力平庸的馬英九,其品牌形象資產一樣,虛幻的多,實質的少。

 至於蔣友柏提到的充斥膨風媒體的「民意調查和各種數據」,更是不能信賴,大選要出現「相反的結果」,絕不困難,因為謝馬民意支持的距離,本來就 沒有那麼遙遠,黃金交叉,當然可能。可能的轉折點,或許就在蔣友柏的品牌論述中。不過,與其說是黨的品牌,不如追本溯源於馬英九這品牌本身的問題了!

 謝長廷被指為一九八○年代調查局線民事件,是陳案舊案再炒重炒,連藍色媒體都不看好。

 《中國時報》明顯淡化處理,在《聯合報》頭版頭條大篇幅報導的同一天,只在第四版以相當中性的筆調處理,而且明白指出是「過去北高市長選戰老掉 牙的舊議題」,「對謝的選情影響不大」,隔天一篇讀者投書更直指為「空穴來風」,而《聯合報》隔天相關報導也迅速退縮至第四版。其他如陳文茜的談話節目也 以謝不是線民為論述基調,自詡為黨外運動一員的主持人甚至表示對於謝的一些指控覺得「非常憤怒」。看來,線民事件很可能是個空包彈。

 不過,藍營的用心仍是斑斑可考。雖然小妹大節目來賓中國國民黨區域立委孫大千表示,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邱毅的指控,「和國民黨一點關係也沒有」,然而,線民事件顯然是為了抵消馬英九綠卡事件衝擊的戰術攻勢,如《中國時報》表示對謝的選情影響「頂多是與馬的綠卡風波、職業學生打成平手」,陳文茜節目也一掃日前對馬綠卡風波的憂心忡忡,一派優遊自在、氣派大度,說馬支持度遙遙領先謝超過兩成,不需要靠泥巴戰來勝選云云。

 如果真是遙遙領先,犯得著發動吃力不討好的空包彈攻擊嗎?以這種十足「沒步找步」勉強出擊的態勢來看,比較可能的狀況是,從馬綠卡持續發展至美國公民地位的質疑,已經嚴重衝擊馬選情,迫於形勢必須出手反制,也就顧不得手邊武器強弱了。

 所謂丟泥巴,頂多就是馬職業學生對上謝線民的「抓扒仔」(「抓耙仔」正字)泥巴戰,和綠卡是不相干的。抓扒仔是品格問題,綠卡則是資格問題,若是綠卡仍然有效,或者已進一步取得美國公民權,那麼,連選台灣總統的資格都成問題。更何況,在一九七○年代台灣一片中華主義罩頂下,一片愛國赤忱的愛國青年馬英九竟然申請並取得綠卡,品格瑕疵也顯而易見

 關乎台灣總統候選人資格與品格的關鍵綠卡問題,不是抓扒仔泥巴所能塗抹掉的。線民事件夢想要和綠卡爭議打成平手,一廂情願罷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