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31

【影片】勤政為民 壯大台灣 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外交-黃志芳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3-12-18


「勤政 為民 壯大台灣」─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
時間 ∣ 2013/08/23 (五) 9:00~17:30
地點 ∣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主辦單位 ∣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與談人:黃志芳(外交部前部長) 

1.民進黨辦這個研討會在檢討過去的政策同時也要展望將來,應該用更大的格局來看待這些政策問題,而不純粹只是從政黨對立和政黨競爭的立場來看待這些問題。

2.台灣的外交長期以來都有它的延續性,在2000年民進黨執政的時候其實也承繼了很多90年代國民黨政府的外交架構跟方針,像務實外交、過境外交,2008年之後雖然政黨輪替,但是現在的國民黨政府在外交政策的內容相當程度也是延續了民進黨過去8年的基礎。

3.如果從政黨政治跟政黨對立的觀點來討論這些外交政策內容的話,我覺得做為一個準備重返執政的政黨應該有更高的格局、更寬廣的心胸。

4.民進黨執政時常常被在野的國民黨批評說「凱子外交」、「金援外交」,08年政黨輪替之後,事實上當一個執政黨再重新進入台灣外交情境的時候,會發現所面臨的這些選項是相當有限的,如果我們再回過頭去再罵現在的政府也是「凱子外交」、「金援外交」,是沒有太大的意義。

5.在兩岸關係上面民進黨一直主張應該有台灣共識,台灣的外交政策上面所有主要的政黨也應該要有一個共識,因為政策是延續性的,我舉一個例子,現在的政府爭取到美國對我們免簽的待遇,從一個更高的觀點來看我們應該給予肯定,可是大家也不要忘了如果沒有在民進黨執政的時候,特別在2007年爭取預算排除一切萬難推動晶片護照的話,那事實上也沒有日後的美國給我們的免簽證,所以外交常常是一棒接一棒有它的延續性。

6.我們執政的八年在高大使的文章裡有非常詳細的描寫,我覺得我們今天在座的團隊成員都非常以過去八年所做的努力跟付出引以為傲。台灣的外交有它的連續性,但是每一個黨在施政的時候會有它的特色,我們在施政的8年當中推動的是以確立國家主權為前提,這是絕對不能動搖的,像「人權外交」、「人道外交」還有「公共外交」,在外交部成立NGO(非政府組織)委員會,甚至在2007年的時候外交部還制訂了台灣第一部環境外交白皮書,因為這是符合國際主流價值的一種作為,所以像這種都是為台灣外交注入一股活水跟新的生命力,這都是非常值得我們肯定的。

7.8年的執政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就,就是在外交上的作為對台灣主體性建立做了相當程度的確認,因為台灣的主體性事實上是所有政策的基礎,當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主體性的時候其他的政策都不要談了,兩岸政策、外交政策、國防政策、甚至內部的社會政策,這些都不要談了。

8.當有一個精實的主體性的時候要談兩岸關係,這就是你的籌碼,所以我們在當時的努力,例如說我們在護照上面加註了台灣,那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符合主流民意的一個做法,所以在2008政黨輪替之後,現在執政的國民黨政府還是保留了護照上面的台灣,為什麼?因為我們做的是對的事情,我們是在台灣的主體性上面做出了努力跟付出,而這個主體性是我們在談其他政策的時候,一切一切的基礎,我覺得這點是相當引以為傲。

9.有人會認為說有些政策的推動過程中引起很大的外部壓力,我覺得這個是一個政策選項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常常面臨的是一個「兩權相害取其輕」的情境,在當時我們的政策選項是如果我們願意接受中共的前提跟條件的話,那我們的壓力一定會減輕很多,可是這是一個權衡的問題,你要不要接受的問題,那我想有些可能要留待歷史來做公平的評價,那我們的有些作為可能會被認為說是短空,像台灣主體性的一些決議,可是長遠來看這才是台灣長治久安的一些基礎,像現在(馬)政府外交休兵的一些問題,這是不是一個短多但是會長空的問題,可能也是要留待人民跟將來的歷史來做評價。

10.其實談外交政策的問題,我衷心的覺得說做為一個準備重返執政的政黨,民進黨應該擬訂一套台灣的國家戰略,因為過去10幾年來我們一直沒有明確的國家戰略,在2000年陳總統當選的時候提出來的政策主張是「四不一沒有」,這樣的一個國家戰略只是告訴你說我不做什麼,但是他並沒有說國家準備往哪裡去,2008年的時候馬英九先生當選總統,他的政策主張是「三不」,同樣的三不也只是告訴你我不做什麼,但是他並沒有告訴你說我們這個國家可以追求更高遠的目標,那個目標是什麼?所以今天在談台灣的外交政策,我是衷心希望民進黨可以考慮制訂一個有前瞻性、有未來性的一個國家戰略,一個有前瞻性、有理想性的國家戰略也是可以凝聚全國人民的向心力,有這個做基礎那你下面的兩岸政策、外交政策,就像日月星辰各據其位。

11.如果我們要看待未來這些外交事務,因為這兩年我自己在資通訊產業界歷練,我知道未來的社會事實上已經相當程度被網路跟科技所規範的一個社會,所以像IBM在2008年的時候有提出了「智慧生活」,你個人的家庭生活是智慧生活,然後我們所居住的城市是智慧的城市,那最後發展成一個智慧的地球,歐巴馬總統在2009年馬上把IBM的這項主張納為美國的國家政策,所以我們展望未來我覺得台灣的外交應該要配合這個時代潮流,在全球化、國際化的前提之下,我們也要推動一個智慧外交,把台灣的優勢跟長處,例如在科技、在IC方面的長處充份結合,來推動未來的智慧外交。

【影片】勤政為民 壯大台灣 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外交-陳唐山高英茂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3-12-17


「勤政 為民 壯大台灣」─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
時間 ∣ 2013/08/23 (五) 9:00~17:30
地點 ∣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主辦單位 ∣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主持人:陳唐山(立法委員 / 外交部前部長)
感謝民進黨與智庫舉辦這次座談會,我通常都是批評民主進步黨比較多,但這次我要稱讚民主進步黨,日本最近安倍當上首相之後有提到,日本人常有自虐史觀,也就是因為中國與韓國的關係,認為日本過去做的事都是錯的,不敢討論過去什麼事事做對的,但安倍上台之後所做的就不一樣了,他氣勢很好,要修改憲法,要讓日本強盛起來,不怕討論日本國內的事,這是他的勇氣,所以今天民主進步黨有機會來討論阿扁總統八年的執政,因為受到國民黨影響民進黨有些人認為過去執政沒什麼可討論,也不敢討論,這跟日本的自虐史觀有點類似,所以我在這裡感謝民主進步黨這次的勇氣,在這個時候,討論這個議題,再次感謝民主進步黨。

發表人:高英茂(外交部前政務次長)

1.外交不像經濟有許多數據可以提出,所以在此做重點說明,民進黨外交團隊的看法跟過去幾十年的反對運動,對民主人權的認同跟信仰,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談外交不是只是談技術性的問題,而是要強調到底我們核心價值是什麼?我們的外交要怎麼對核心價值去服務,而不是很簡單的為外交而外交。

2.民進黨外交團隊的核心價值、對國家認同特別是民主、人權、自由的認同是非常非常強;另外對國家的主權、國家的主體性,也有非常堅強的信仰,這就是我們的外交主軸,我們所謂的外交鐵三角:總統府、國安會、外交部是非常好的團隊,從團結與共識的觀點下去做外交,民進黨對外交的核心價值跟願景是非常清楚的,要如何結合我們的理想跟現實的國際情況來追求外交願景。

3.民進黨執政以前(2000年5月以前),在黨內有一個重要理念上的爭議問題:「怎麼對國家有一個定位,到底我們台灣或者是中華民國是不是已經是一個國家?」假如不是國家的話就是要去建構一個國家;假如已經是一個主權國家的話,那我們的任務就是怎麼樣的去把不正常國家的地位正常化。

4.在民進黨執政以前的1991年的台獨黨綱,基本上它的理論基礎是台灣還不是一個國家,就是台灣地位未定論。

5.1999年選舉時在阿扁總統候選人的主導之下,我們就有台灣前途決議文,基本上就是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我們怎麼樣子去正常化,後來在2007年也有一個正常國家決議文,也就更詳細的怎麼樣去推動國家主權正常化的問題。

6.民進黨執政以後有很多政策上的爭議,特別是到底應該要用比較積極、獨為的辦法來完成國家定位和正常化,還是要用比較穩健、務實的辦法來追求。陳水扁總統在2000年5月20日的就職典禮講的最清楚,就是所謂四不一沒有的原則,總統說:「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本人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及國統會的問題」,當時很多人很訝異,但阿扁總統當時決定要採取務實、穩健的辦法來追求,堅持一定要對中國政策的三個原則,就是要協調、要合作、要永久的和平。

7.從2000年到2005年的中間其實採取的很多政策,都是配合穩健、溫和的政策,例如設立跨黨派的小組來研究跨黨派的政策,然後2001年的時候他也講像歐盟的統合應該也是可以借鏡的一個辦法,另外2002年也推動小三通來為大三通累積經驗,同時在2004年也呼籲要建構和平、穩定、互動的架構,在2004年的時候因為92共識已經有相當的爭議,所以總統也說可以在92香港會談的基礎上來做兩岸的協商(有點玩弄文字遊戲的味道,但也是展現總統要以務實的態度來處理問題),2005年也開始考慮開放觀光客、包機通航的這些問題,那麼這些對中國的政策基本上就是要配合務實、穩健的辦法。

8.陳水扁總統在2002年提出「一邊一國論」、2003年提出「公投法立法」,當時有個口號就是要走自己的路,這兩個論調有其特別的時空背景,因為雖然陳總統一直提出來要溫和理性,但是北京一直堅持僵硬的政策,沒有正面的回應,而且在2002年7月21日陳總統就任民進黨黨主席這一天,中國下重金賄酪諾魯跟我們斷交,這是完全一種相當有敵對性的做法,所以總統也在8月間抛下「一邊一國論」,警告中國說民進黨的穩健、溫和的政策並不是永遠不會改變,也要看你有沒有正面的回應。

9.公投法的通過有很多層面的意義,不過重點是公投法象徵的意義比實際的意義大,因為所謂鳥籠公投根本沒有什麼太大的政治作用。

10.陳總統改變他的戰略思考是在2005年春天反分裂法開始推動的時機,當時中國一直堅持所謂三光的政策,就是把我們的外交空間擠光、堵光等等,讓總統覺得好像穩健、務實的政策對這個神經很粗、主張霸道的中國沒有什麼作用,特別是在反分裂法第8條,甚至於授權人民解放軍必要的時候對台灣採取武力的行為,這種是相當無理性、同時相當敵對的,所以總統就開始轉變他的思維。最重要的就是在2007年我們很多外交的行動就走向積極要獨為,對中國要有一點教訓的作用,對有點偽善的國際社會也要有一些重要的教育,所以在2007年3月4日總統就抛出四要一沒有,這跟2000年的四不一沒有形成一個相當重要的對照,四要一沒有是:台灣要獨立、台灣要正名、台灣要新憲、台灣要發展、台灣沒有左右的問題只有統獨的問題。我想這是講得非常清楚,跟2000年相當不同。
11.陳總統開始採取一系列的行動,以台灣的名義申請WHO會員的地位,然後在(2007年)9月間也向聯合國正式申請台灣的地位,從這些發展來看,我們開始的時候是相當理性、溫和、穩健,但是中國沒有給我們應該有的回應而且繼續行霸道,我們也一定要站出來維護國家的主權跟主體性,不能讓中國完全來擺佈,這個大方向還有理由是很好、很清楚,同時對台灣的生存跟主權很重要。

12.在傳統外交作為上,我們強調、維護與邦交國的關係,因為邦交關係是對國家主權很重要的一個象徵,陳總統對元首外交非常非常的堅持,他一共出去到邦交國訪問15次,所有的邦交國都有去,也設立很多的高峰會議;我最感動的是,每逢聖誕節前夕,總統會提起電話,跟所有友邦的元首或領導人私自通話,或是做視訊會議,甚至動員第一夫人也要出國訪問為台灣發聲,也動員副總統到世界各國,外交部統計出訪邦交國11次,涵蓋20個國家,以及副總統早上提到的亞太民主高峰論壇,以前蔣介石只到過菲律賓1次,李登輝出訪邦交國也只有2次,所以對元首外交的重視,是阿扁總統一個很重要的特色。除了邦交國,我們也加強與美國、日本、歐盟的實質關係,以及國際多邊參與。(WTO、WHO、UN)

13.國民黨對民進黨的外交有一種非常負面的批評,但是我們只有在無可忍的時候才採取比較積極、獨為的政策,這是有很重要的教育作用,要向世界宣誓我們是主權國家,我們的主權不能被抹殺,我們2千3百萬的人民有基本的人權來參與國際社會活動。

14.在非傳統的外交作為上也做很多,像民主人權外交、人道援助外交、國會外交、公共外交等等,這些是我們外交的成績單。

15.展望將來我們一定要看清楚,到底現在所謂國民黨的外交休兵是什麼意思?國民黨講說是我們穩定了23個邦交國的關係不會搶來搶去,但是更嚴重的危機是什麼?是整個對我們外交國際活動空間的推廣一點都沒有幫助,同時對我們主權的流失是非常嚴重,這點一定要考慮到底是不是值得為了維持23國的邦交把主權都輸掉了。

16.從92共識到一國兩區的發展是沒有回頭路的,這是對整個國家滅亡的定調,就是終極統一的路。中共甚至還利用23個邦交國將我們一軍,說我們不能亂講話,不然就搶我們的邦交國,以中國現在的財力,要搶很簡單。

17.民進黨將來執政,最基本的原則要維護我們核心價值,要維護我們主權跟國際活動空間,而兩岸跟國防政策也需要配合,絕不能因為簡單的方便,把主權跟主體完全輸掉。

2013-12-29

【影片】勤政為民 壯大台灣 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經濟-問題與討論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3-12-12


「勤政 為民 壯大台灣」─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
時間 ∣ 2013/08/23 (五) 9:00~17:30
地點 ∣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主辦單位 ∣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問題與討論:

Q:在目前外有區域整合的威脅內有轉型上的盲點,我們在走出國際市場上,我們的國際經濟戰略上的佈局,有什麼的建言?


【謝金河】:從民進黨執政到現在台灣其實有個盲點,我們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中國這個籃子上面,但是今年是一個非常重的的轉捩點。第一個你可以看到,高盛2001告訴大家金磚4國時代來臨,最近高盛的報告告訴大家金磚4國的時代結束了,摩根士丹利最近也講,認為金磚4國的風華也結束了,這些報告代表的是金磚4國經過這10年之後,他的蓬勃發展慢慢在做調整了,這個調整第一步是過去由高盛所帶動的國際熱錢跑到金磚4國的地方現在開始大量退出來,在這星期印度的盧比從52.88元到今天是65元,有可能會貶到70,印度的情況非常慘烈,所以中國的調整在未來10年會非常困難。

在三任領導人中,李登輝總統那時應該大量開放台商攻城地掠地,結果他叫大家戒急用忍;阿扁時代理論上像金融產業應該大量去攻城掠地;現在我們要緊閉城池,但是馬先生卻告訴大家要趕快衝,這個方向是不對的。

民進黨未來如果有機會執政在國際戰略上,第一必須告訴大家在國際主權上還是很重要的,有一次我去上鳳凰衛視講完後不能播,為什麼?因為從頭到尾都稱中國跟中國大陸,我們有幾個稱呼,中國、中國大陸、大陸、內地,現在馬英九總統說稱中國為大陸,我的感覺地球上沒有一個國家名字叫大陸,這是很怪的,如果你直接稱中國,好像我們又跟他對著幹很突兀,我覺得退而求其次稱中國大陸也就算了,所以在正名上,民進黨本身對中國大陸的稱呼,講中國也可以,講中國大陸也可以,但是不能講大陸,內地更不准講。跟中國的應對關係,這些稱呼每一個都有內涵絕對不一樣的,所以要本立而道生,今天對中國的投資大家要想清楚未來是什麼態度,但是我的想法應該鼓勵台商「全球佈局」。

【陳博志】:有關自由化的問題在台灣其實充滿了錯誤的理解,經濟學家從來沒有說自由放任是最好的,只有在一些嚴格的條件、很小的範圍自由經濟是最好的,就整體來說經濟學家沒有說自由經濟是最好的。但是在台灣卻被某一些人型塑成說自由就是好的,反對自由化就是不對的,如果自由化就是好的那為什麼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最進步的國家都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管制,完全管制是不對的絕對不好,但是一個國家自由化到一定程度之後剩下的管制要不要把它拿掉,那是每一樣都來要做檢討而不是盲目說自由化就是好的,台灣人民已經被洗腦成這樣,有一個原因是有人要以自由化為名對中國開放,另外一個原因是如果是一個沒有學問的人,因為自由化一句話而已,如果說要管制那很麻煩,因為管制是很複雜的東西,必須要有豐富經驗才可能做的好,所以沒有學問的人都說自由化最簡單。

我們如果在現有的管制下做自由化,即使過一段時間好像會變好,但中間其實會付出代價,在經濟學叫做「調整成本」,如果任何政策要自由化不僅要去評估自由之後會不會更好?要付出什麼代價我們要知道,以現在的服貿協定來講,政府完全沒有管開放過程中會有什麼樣的傷害,例如理髮、美容業開放,從經濟學來說理髮美容業就是完全競爭的內須產業,假設台灣現在有2萬家,開放中國進來1千家,從經濟學來講最後還是會倒掉剩下2萬家,政府要去考慮這倒掉的1千家怎麼辦,而不是完全不談這個調整成本。

即使在經濟學上講自由是比較好的情況,其自由競爭還包含必須是公平競爭,如果不公平就不是真正的自由競爭,偏偏馬政府現在做的開放都是這個樣子,沒有去管中國有什麼不公平的做法而我們就通通放了。以ECFA來講,台灣戴皮手套,中國戴鐵手套,這叫競爭嗎?這叫找死,所以自由是很複雜的不要當做口號來喊。

至於其他國家都有自由貿易協定,我們會不會就活不下去?我剛才有提到輸給韓國不是因為韓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大家都沒有的時候我們一樣輸給他,不是因為自由貿易協定。我們輸給韓國最沒有面子的產業是連續劇,問題是韓劇是自由化的結果嗎?韓劇有到中國拍片?去中國投資?用中國故事嗎?沒有,他們是封閉的培養出韓劇後再出來打,韓國講自由化是我有本事後才講自由化去打人,而我們是沒有本事講自由化等著人家來打,我們就會有本事,國民黨這樣講但大家竟然也相信,自由化絕對不是這樣。我們如果有本事、我們的產品好,都不必管人家是否開放不開放,產品好人家自然會跟我們買。我們要把基礎能力、生產能力做好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沒有能力而去做開放那就是「找死」。

【何美玥】:自由化不只是deregulation(放鬆管制),它是reregulation(再管制),就是你必須要建立一個機制來迎接自由化,過去我們一路都在走自由化,尤其是加入WTO的過程,加入WTO之後出口成長好幾倍,在談WTO入會時出口還不到1,000億,現在出口3,000億美金,為什麼?是因為在談WTO自由化的時候,共有八千多項產品,工業局負責六千多項產品我是主談人,我們是每一項來檢視如果關稅降到多少會產生什麼樣的問題,這個問題是跟業者談後決定的,必須知道放了有沒有關係?如果沒有關係對我們比較好那就放,如果放了有問題那要跟業者談,什麼樣的問題,降到多少能不能活?有多少可以活?我們要把握多少?政府要如何幫助?例如當年開放最困難的是汽車產業,當時林副院長是業者的代表(汽車工會理事長),我是談判代表,我把整個計劃,包括用經濟模型算過關稅降到多少?相對的原料降到多少?他們的存活率多少?把整個策略都告訴他,是這樣子談的,所以我們開放的結果,以前汽車是管制進口,我們開放進口、關稅降低,到今天我們的汽車產業是可以出口的,去年汽車出口6萬輛,汽車它活下來了、轉型了,是因為我們有跟他們溝通政府的計劃是什麼?在過程中政府和廠商之間如何合作?他需的時間是多長?他需要什麼樣的協助?大家一起渡過難關,這才是走向自由化的一個機制,而且後面還要有保護機制,當自由化的屏障都去掉以後,當我們的產業受到損害有沒有能力去保護它,就像美國用很多的貿易機制去管制、保護,這些都要先設計好才能夠開放,不能說把閘門打開水都淹進來了才說你要開放我怎麼都不知道,這才是最大的問題,大家會沒有準備。

Q:台灣目前對新興創業部份資源不足,現在只有用2億經費,5年時間培育300家企業,其實對台灣整個經濟不是很好,如果由民進黨出面整合台灣創業環境,其實是可以創造另一個台灣經濟奇蹟。

【林信義】:我一直認為產業政策、能源政策、兩岸政策,一直沒有辦法非常清楚而讓大家聽得懂的論述,這是民進黨未來要注意的,也就是對產業深入的理解不夠。

能源一定要講清楚,兩岸的互動不可免,在國防、外交以外,兩岸在經濟政策裡面應該要怎麼樣的互動,機會和風險是同時存在的,在中國有很多的機會但是也存在很多風險,特別是最近風險一直在上來,所以我們應該是吸取他的養份但是要避掉讓我們粉身碎骨的風險,就是取其利而避其害。

新興創業的產業政府應該要把發展的環境做好,例如在民進當執政時候曾經提撥35億到40億聚焦在交通號誌上全面改用LED,而且專款專用,LED的產業就發展起來,如果對產業的未來沒有深入瞭解就不會去做這樣的措施。台灣有很多的機會,我們應該要衡量外界的環境跟局勢,然後度已力,自己有哪裡不足?政府應該要扮演什麼角色?產業需要怎麼樣的努力?這套的研究跟論述也應該在智庫方面應該多深入,否則沒有一套非常清楚的論述,我覺得論述很重要,你有整套的東西但是怎麼樣讓聽的人很快的抓住你說的是什麼?我聽的懂,這是需要去加強的。

Q:請問陳博志老師,ECFA這二年來並沒有像馬政府宣傳的那麼有效,但是好像也有一點點用處,至少有一些數據是增長的,那當初民進黨花了很多力氣去反對ECFA在成本效益之間及政治行為跟實際最後影響似乎是沒有相關的,甚至在上次總統選舉時我們到最後也是接受ECFA,而現在我們又花了很大的力氣在反對服務貿易協議,但是我所看到的未來就算是簽了以後對台灣影響也不會太大,也沒有太大的用處,以民進黨最近常常的論述美髮業,我看不出中資會來台灣投資美髮業,因為這是太小的產業,就算有中資大型企業來開我也看不出對台灣的美髮從業人員有任何的壞處,就像之前香港的曼都、日本的威廉髮廊進台灣後確實也提高了台灣美髮薪資,所以這些問題是否要做一些政治行動上的考慮?

【陳博志】:當年在討論ECFA的時候,我從頭到尾不是反對ECFA,而是反對ECFA那種談判和簽定方式,當時我講的很清楚:

第一,政府的評估是錯誤的、是高估利益的,現在很清楚,馬英九說可以節省3,000億的關稅,現在3年加下來還省不到300億。

第二,我們要和中國簽這樣的協定,為的是要更依賴中國嗎?不是,為的是我們要和外國簽FTA時中國會反對,那希望先跟他簽了之後他不要反對,所以當時我非常公開明白主張,一些藍營媒體也同樣主張,就是要簽ECFA之前要中國能公開有具體保證不阻礙台灣跟別的國家簽,但是馬政府說不用,馬總統說只要三通之後跟美國的FTA沒有問題,另外二個負責的首長一個說我們簽ECFA加入東協都沒有問題,還有一個說中國不會反對,結果現在中國說:台灣要去跟別的國家簽FTA要先和北京商量。我反對的是盲目簽,該談的條件沒有談好,像現在郝明義先生反對服貿,他是反對你要開放人家的印刷業來,你為什麼不談要對方開放出版業。所以要搞清楚不是反對整個東西,而是那個談判方式及評估是完全不恰當的。

我剛才提過不公平競爭,全世界要談自由貿易協定的時候一定要兩邊的政策比較公平,像美國和加拿大簽自由貿易協定時,連加拿大的森林要如何砍伐都要規定,因為如果加拿大在砍森林時沒有像美國一樣去做環境保護的話,那加拿大的樹木、木柴、紙張、印刷、書都會比較便宜,那就是不公平競爭。我們都沒有去跟人家談這種不平公競爭,包瓜服貿,這個談判一定要很具體,像何美玥部長講的,每一個項目要好好去檢討,我們到底會有多少損失?我們要做怎麼樣的因應方案?對方應該做什麼樣的改變?而不是盲目的簽訂。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結論:

剛才林副院長跟與談人所談的,大家都希望最好有林副院長的逐字稿,以後才辦法跟人辯,聽了很有信心,這就是我們舉辦研討會的目的。民進黨過去輸了兩次,好像都被修理到不敢講,現在我就是要整個整理出來,我們是真的有做事,我們也真的有些地方沒做好,我們承認檢討,但現在可以比較,時間可以證明一切,而且前後比較大家都知道我們有做,很感謝大家講出來。

剛才謝金河董事長對民進黨有很高的幾點期待:

第一,就是要執政,那是當然的道理,因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得其位,難謀其政」,不然我們為什麼要檢討過去,就是為了策劃未來,要向歷史負責,也要向人民交待。

第二,民進黨要有像邱毅那種人,那種人我們是沒有,但是邱毅會火力強是因為有媒體配合,民進黨也沒有,民進黨比較正派說的也比較具體,而媒體又沒有比較誇張的報導,所以邱毅現象不值得鼓勵,但民進黨的火力要加強是應該的。

民進黨以後要從各個面向來多講,像現在碰到的服貿,我做為黨主席一縣市一縣市的走,還有我們的執政縣市長、議會黨團、黨工職在辦理,可惜像我們這樣很認真一步一腳一印,走正道做實事,往往不是媒體的焦點,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還要再努力。

服貿協定不是只有民進黨反對,而是連學界都出來反對。

ECFA當年是凝聚了一種氣氛說中國是個機會,好像台灣沒有搭上班車,好像民進黨是鎖國,所以民進黨講的很多東西當時就出不來,但如今經過時間證明、經過事實證明,當時所講的「未見其利,反受其害」,民進黨做為一個台灣的政黨,做為一個主張開放的經濟自由貿易、走向全世界的政黨,經過這樣我門其實更知道當初堅持是對的,只是我們表現的技巧要來更好。

【影片】勤政為民 壯大台灣 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經濟-何美玥謝金河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3-12-12


「勤政 為民 壯大台灣」─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
時間 ∣ 2013/08/23 (五) 9:00~17:30
地點 ∣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主辦單位 ∣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與談人:何美玥(經濟部前部長)
我們今天非常高興看到陳老師的報告,因為他事實上花了很多的功夫做了很精闢的比較,我其中只補充一點點,為什麼大家都感覺經濟不好,連國民黨執政他自己也說經濟很悶,為什麼呢?因為固定資本形成的部份慢慢的下來,投資的部份不動,那這個投資的部份剛剛陳老師有說從2004年到2008年固定資本形成我們每一年都超過2兆6千億,那這個之後幾乎2008年以後都沒有達到這個數字,那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數字剛剛陳老師沒有提到我特別做一個補充,就是這裡面政府每一年只有投入400億左右,其它都是民間的投資,我們在2007年的時候因為陳老師用的是2006年的價格,我用的是當年的價格所以比較不一樣,但是我們民間的投資超過2兆,這就是說民間的活力是很強的,那因為民間活力很強不是說用政府借錢去做在一些公共建設上去造成固定資本形成,各位看到一直挖馬路這也是一種固定資本形成,只是把錢拿來做公共投資,然後來創造一些工人的就業機會,這樣的事情也會改變一點生活的環境,但是這樣的資本它是不會累積不會創造更多更多的就業機會,所以這是一個問題的存在。

那為什麼人民的熱情、投資的熱情不會點燃起來,這個跟政府的熱情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政府它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候,它就會想說那我要不要在這裡還是要去別的地方去選擇,剛才陳老師已經做了很多的比較,我只是在這麼多年的工作中就我的觀察,我想提出幾個當年的做法是很值得珍惜,當未來再執政的時候可以注意到這點。

第一個就是熱情,一個政府如果沒有熱情的話那人民沒有辦法跟它做回應,我們當年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可以召集各界的英才,像我是一直在政府裡面做事,但是在做的時候我就發現說當時從各地來不一樣的人才像林副院長、陳老師,他們過去都不可能在政府裡面做事,但是他們都把他們身份都投進去,提出很多不同的想法,這些不同的想法經過一個機制去執行,這是一個非常不一樣,如果說我們只是要用舊的想法去解決新的問題事實上是很困難的。

第二個我覺得我們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說我們能確認廠商產業發展的需求,就是有跟廠商之間一個溝通,廠商的需求是什麼?我們瞭解、確認這個需求之後,會跟我們政策中心做比較,如果是跟我們政策中心的目標契合的話,我們那時做的最好的就是迅速的回應、快速的回應,然後去解決問題,讓廠商可以抓到那個浪潮,就是每一產業它時間到的時候,它技術成熟市場的時機到了,可以讓他抓到這樣一個浪頭,他投資就會下去,投資的信心就會提高,像林副院長剛剛有提到中科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因為我們政策中心就是要發展中、南部,因為不能讓所有產業都發展在北部,我們要發展中、南部,政策有這樣的需要,那廠商剛好技術成熟,半導體和TFT產業剛好在浪頭上,所以我們就配合他抓到這樣一個時間,用了10個月又4天就把整個工業區開發起來,後面的后里速度就更快,這是我們以後要切記的。

事實上今天大家看到生技產業好像現在已經變成我們要發展的一個領頭,但是各位也許不知道我們現在在南港的生技園區我們也是這樣做起來的,這個故事大家可能不知道我花一點時間說明,當時候我們南港軟體園區只是做IT產業軟體要用的,那時我和陳老師在經建會的時候就發現到廠商有很多的需求,很多生技產業已經形成,很多人要從國外回來但是他們找不到可以發展的地方,那時我們經建會做了一個很大膽的事情,我們從中美基金編了459億要求經濟部把IT的軟體產業園區裡面的一部份把它改成生技產業所發展需要的,因為兩個實驗室、辦公室要的完全不一樣,生技要的是實驗室,IT產業要的是辦公室,那設計是不一樣的,剛好它還沒有蓋完,但是經濟部不肯怕有風險,試算不是經濟部是開發單位怕賣不出去,結果我們押了459億說:「如果賣不出去的話我們買」,就是這樣子台灣才有第一個生技產業園區的形成,今天股票2、300塊的全部都在那裡面,是在2001年種的因所以現在才能夠出來,重點是廠商的需求我們又抓到時間的浪頭,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

再來很重要的是我們形成一個問題解決的窗口,在上一層在行政院副院長那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窗口,在經建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接球中心,所有的問題都到經建會來,我們把這個球接了、處理了,再跟各部會協調,我想這個機制現在真的是沒有,我現在出去外面人家碰到我說:「我好懷念你們執政的時候,那時候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找你,但是現在要找誰?都不知道要找誰?甚至於連現在的部長連見面都約不到」,所以如果說政府在規劃一個政策,政策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是要變化的,假如說都抓不到、廠商沒有辦法跟政府溝通,那做出來的政策當然不是廠商發展需要的,兩邊就契合不起來,這種的投資就不會發生,所以這是我們做的非常好的一點,希望未來一定要珍惜。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各部會合作,剛剛副院長也舉了很多的例子,我們可以各部會統合起來各別解決問題,不是說這個部丟一個問題、那個部丟一個問題,這是現在執政產生最大的問題,但是在我們當時,也許各部會有意見但是總是有協調的機制可以把它協調起來,像副院長舉的例子:土城頂埔園區,像這樣一個產業發展園區本來就是經濟部的事情,怎麼可能國防部願意把砲兵學校遷走,這是因為行政院有一個這樣的協調機制,要不然跟國防部講話是很難的,但是我們做到了。

高鐵本來多難,高鐵已經出現問題了怎麼辦呢?以前大家會說這是交通部的問題請交通部自己去處理,但是當時我們是請行政院出來協調各部會,大家幫忙找錢去解決資金的問題。

我們做失業的時候,當時失業率衝到5.8%的時候也是很緊張,我們創造了10萬個就業機會,這10萬個就業機會不是像陳老師說的都把他們塞到政府裡面去,那會造成很多的負擔,我們這10萬就業機會是怎麼做的?是由當時經建會出來協調,各部會大家提出來現在有什麼事情還沒做而要做的,我們創造一些新的工作機會出來,這些新的工作機會創造出來以後他將來可以延續下去做,或是連中小企業一起來,對這些中小企業創造出來的工作機會提供一些補貼,那這些人將來就到中小企業去,我們這樣補貼中小企業半年,每個月補貼1萬,結果留下來的比例超過7成,讓就業真正能夠發生而不是由政府來發展,但是這要各部會大家通力合作,就是由各部會提計劃,當時內政部提出將戶政資料數位化,完成長期以來沒有辦法完成的事;像長期照護計劃讓中、高齡的婦女都可以就業去照顧更老的人,我的母親也受到了這樣的好處,因為這樣創造了中、南部偏鄉的中、高齡婦女新的就業機會,而且老人可以得到照顧,這麼好的事情才是可長可久的。

第四個很重要的就是房價的提升,現在房價的提升是用炒作出來的,但是我們當時做的房價提升是用不同的做法,是用公共建設去創造價值做出來的,像汐止的房價提高了3倍,因為我們將基隆河整治,基隆河整治是一個很值得講的故事,基隆河整治剛才副院長講的是我們很快的用一個新的方法把它解決,但是這個新的方法解決後造就了大台北地區713公頃、基隆市316公頃的土地,一共有1,029公頃的土地都免於水患,這些地區它的價值就都提升,但是當時為了讓它的價值提升的更好,我們用了一個不同的工法去處理,就是基隆河水岸的堤坊有37公里,如果要照過去做的方法一年做個2、3公里那永遠水患做不完,所以當時經濟部的做法就是將全台灣的8個河川局全部都找來集中一起做,把基隆河全部分為11個區段讓各單位挑1到2個去做,所以才能夠有競爭、有比較,然後通力合作才可以在2年的期間全部做完,同時結合防災、減災、腳踏車道、散步道,將景觀、生態、休閒都一起完成,讓這個地區的人民不再受水患之苦而家家擁有後花園,這樣才是創造價值,提高房價就會是應該的,而不是用炒作的方式。

像北宜公路的開通讓宜蘭的房價提高,這也是因為用公共建設去創造價值,我們也可以看到對產業也是有幫助,像當時有一個「千里自行車,萬里步道」的計劃,就是在全台河川整治的同時就做自行車道,然後要做到1,000公里以上,結果到2008年就超過1,000公里了,我們知道國民的健康要提供一個適當的場所給他,有人會騎腳踏車,有人不會騎就走路,所以我們就做了萬里步道,去整治所有的步道讓它乾淨、美觀,這就創造另外一個產業出來,台灣騎腳踏車的風氣就是這樣做出來,讓台灣高級的腳踏車不要外移就留在台灣,為什麼?因為有太多人會去騎,這樣才會造成一個環境提供一個產業,人民也把生活水準提高,這才是一個比較幸福的發展經濟的方法。

當時我們做的很重要的事情是,當你在發展一個產業,提供一個產業政策的時候,我們不是只是為了這個產業,我們還會用這個產業帶動另一個產業,例如:半導體產業、光電產業是一個重投資的產業,它花很多錢在機械類,那我們為什麼不趁此機會發展機械產業,過去都沒有,但是我們副院長當經濟部長時就開始注意到這個事情,他要求工業局去和廠商討論,設廠時所有的機器哪一個是非國外買不可?哪一個在台灣有可能做的?那他為什麼不買?是缺哪一點?工研院能幫什麼?機械所能幫什麼?廠商怎麼樣才可以買?我們做了一張大表,完全不可能的打X,有可能的打三角、打圓圈,就把國家發展的經費就放到這裡去結合國內的廠商共同把設備做出來,所以今天可以看到光電產業有很多的設備我們可以開始做,我們今天機械產業每一年有1,000億的成長,今年機械業的產值可以接近1兆,為什麼可以這樣子是因為當時候我們有用這二個重投資的產業來拉動機械產業共同發展,這也是很重要的。

我就提供這些給各位參考,謝謝。

與談人:謝金河(財金文化董事長)
蘇主席、副總統、幾位資政以及3位在台上的前朝官員,我一向非常尊敬,我相信在這麼多年當中我們稍微比較一下,近期執政的國民黨的官員,我相信如果當時我們的林副院長他可以對台灣的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我相信那8年會更好。

我們聽完陳主委對在民進黨執政的8年經濟所有的表現,我的感受是我們所有的數據都比國民黨執政的5年要好,但是這些數據基本上只能勉懷往事,剛剛部長也有提到民進黨在8年做了很多大事,從高鐵開始、員山子分洪到雪隧,我們現在最差的就在一個論述的能力,剛剛部長提到的員山子分洪對汐止的市民有這麼大的貢獻,但是我們每一次選舉都不會上,這就是大家要去思考的到底我們是人的問題呢?還是人民不知道我們過去所做的貢獻?到今天為止我想特別要告訴大家,過去只能勉懷往事但是大家一定要切記,政黨存在的價值一切只為了執政,如果沒有執政就沒有任何資源,我今天的報告是提醒民進黨在未來有幾件事一定要注意的。

第一,在2004、05年的時候,民進黨開始感覺節節敗退,為什麼?國民黨有幾個類似像邱毅的人扮演攻擊者的角色,不斷的把民進黨執政的缺點放大,我舉個例子來講,最近我看到一則新聞:「政府要救財政,要出售官股500億」,我內心五味雜陳,但是我沒有看到民進黨有任何一位立法委員針對這個事出來帶頭告訴人民國民黨到底犯了什麼錯,各位想一下這則新聞背後是什麼?去年馬英九總統強行通過證所稅之後造成證交稅短收550億,現在他認錯了但是財政的缺口就差了500億了,所以他要賣官股!但是各位要知道他犯下了「重大政策錯誤」,但是民進黨所有的立法委員有哪一個人公開站出來去指責他的不對;如果是邱毅在的時候,如果是在民進黨執政的時候,他一定去按鈴申告,包括假扣押阿扁總統的財產,包括假扣押財政部長的財產,但是民進黨有任何進一步的動作嗎?沒有。

為什麼馬總統的民調只有13%?就是從證所稅開始的,但是當去年馬英九總統祭出證所稅的時候,各位想一想民進黨站在什麼位置?我們今天在講台灣的悶經濟,雖然有很多原因,但這絕對是原因之一,我相信台灣眾多的老百姓在這個問題上,大家對民進黨沒有任何期待,民進黨本身在台灣租稅公平的路上,可能需要一組團隊要有深入的研究,對台灣未來的租稅改革要有更前瞻性的看法,如果沒有,大家會覺得民進黨和國民黨有什麼差別?在未來剩下3年的時間,希望民進黨每一位從政人士大家念茲在茲,我們要取國民黨而代之,一方面以8年執政告訴國民黨說我們比它做的更好,但是未來你要帶給民眾在議題的掌握上要更深入一大步,在租稅制度上民進黨要有更多的小組在租稅公平上,包括現在的奢侈稅這些,假如國民黨做的不對,大家可以想一想民進黨版本有沒有比國民黨更好?如果國民黨很爛,你本身也沒有想法、沒有做法,那社會對你不會有任何的期待。

第二,在兩岸的論述上大家要更下功夫,到今天為止我們有很多的產業都非常辛苦,過去以來國民黨一直告訴我們說:「因為民進黨鎖國,所以造成台灣經濟表現不彰,所以現在朝開放來走」,但是開放到現在為止,如果民進黨本身夠努力的話應該有一個比較具體、完整的告訴大家,在馬總統開始開放兩岸之後從ECFA之後到現在,台灣經濟有更好嗎?這是我們在8年執政的回顧之後下一個重要議題,要從這個地方告訴老百姓,在兩岸比較大幅度開放之後台灣經濟到底是變的更好?還是變的更不好?

在去年的選情最後一天,王雪紅女士站出來力挺92共識,當時有很多的企業家都站出來,我們可以回頭想想,那些當年要求92共識的人現在有比站出來之前更好嗎?王雪紅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她說HTC是中國人的品牌,但是中國沒有沒把HTC當成是中國的品牌呢?沒有,因為,中國品牌最有代表性在智慧型手機中,第1名是華為,第2名是聯想,第3名是中國無線,第4名是中興通訊,第5名是小米機,HTC連前5名都沒有排上,換句話說你自認中國品牌但是中國政府沒有把你當成是中國品牌,當國民黨在告訴大家說:兩岸開放對台灣經濟大好的時候,我們對ECFA的效益有沒有真正的深入研究說到底那個效益有多大,同時換一個角度,民進黨應該要告訴大家,台灣有很多的產業在兩岸開放之後變的更慘,所以去年台灣出現「四大慘(產)業」,DRAM、太陽能、LED、面板,這4個產業除了DRAM技不如人以外,其他三個都跟中國全力擴廠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所以要提醒大家,中國在台灣的科技產業強項都佈下了重兵,現在整個手機的供應鏈,包含藍芽手機的受話器、相機模組的鏡頭,台灣很多供應鍊在中國大起來之後可能會再度受到夾擊,再度變成慘業,這都是在目前兩岸發展當中,台灣有很多產業未受其利,先受其害,但是民進黨在這個論述上紿終沒有任何著力點,這點我覺得非常可惜,所以將來在兩岸論述上,也要拿出來講,台灣2300萬人都還活著,但是中國前外長錢其琛在1997年在聯合國已經宣示中華民國在1949年已經滅亡了。現在兩岸的交流有點類似人鬼聯姻,民進黨中央也應該跟大家說我們都已經滅亡,我們算是死人還是算什麼人,所以應該要有一個身份,如果沒有,兩岸交流的命運其實是悲慘的,所以從ECFA到服貿民進黨中央的基本立場大家並不是很清楚,像服貿協議只有郝明義和鄭秀玲女士出來抗爭,民進黨的力道相對是不夠的。

第三,到今天為止的金融改革,金融改革在阿扁時代的二次金改著力甚深,但是有一些流弊,馬總統的金融改革是什麼沒有人知道,但是他反而逆向去把國內的金融業開始收歸國有,這個比例愈來愈高,一個民主國家沒有一個像台灣這樣,國營的比重超過5成以上,這在全世界很少見到,在這上面民進黨的訴求不明顯,像最近有一個案子:台新金控要併彰化銀行,這其實是在民進黨任內2006年完成的案子,但是今天國民黨已經擺明封殺到底,民進黨在這基本政策上你的立場到底是什麼?我沒有看到民進黨對這事有所表態,但是最基本的原則2006年財政部簽過一紙公文,這公文如果現在國民黨執政不承認的話,那政策延續性是有問題的,在法律層面上民進黨應該幫台新金稍微講點話;像現在財政部長說彰化銀行的資產全部都是國家的,開玩笑,現在台新金有彰化銀行持股22%以上,財政部是18%,但是我們政府官員可以這樣大言不慚,而民進黨的立法委員沒有人去修理他,這是很奇怪的,今天在政策延續上是要很注意的。

第四是給民進黨特別的建議,我相信在這次洪仲丘事件造成的公民運動,網路時代崛起之後,這已經到了一個我們要思考新的發展方向,在這次我看到當台灣社會對第三方之物沸沸揚揚,像詹宏志他們出來跳腳大罵的時候,我覺得民進黨的聲音太小,對第三方之物從1998年在美國已經開始,但是我們對這個毫無感覺,這也代表民進黨在世代當中的年齡偏高,我跟民進黨感情也很深,在民進黨黨內在世代交替上我也樂見更多年輕人都能加入民進黨,還有民進黨在網路時代要充份利用網路串連的力量在未來的政治運動上,能夠真正再把根基紮的更深,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執政,如果沒有這樣的企圖心不要參加民進黨,現在要詔告全台灣的老百姓:「我們絕對有能力做的比國民黨更好」,謝謝。

2013-12-28

【影片】勤政為民 壯大台灣 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經濟-陳博志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3-12-09


「勤政 為民 壯大台灣」─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
時間 ∣ 2013/08/23 (五) 9:00~17:30
地點 ∣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主辦單位 ∣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發表人:陳博志(行政院經建會前主委)

經濟政策很難談,因為經濟政策多如牛毛而且很複雜,複雜到很多官員和學者都可以把任何一套政策變成一套非常好聽的口號,所以今天就不進入政策的細節,來談一些比較簡單一點的。

其實如果只看政府官員所講的,那麼這個經濟政策全世界都差不多,大概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敢說我的經濟政策不重視人民的福利,雖然都這樣講但是仔細去看的話重視程度和優先性是有所不同。

民進黨執政之初,綠色矽島藍圖就是要知識化、公益化及永續化,是經濟政策或國家政策的三大主軸;知識化就是以知識創新做為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基礎,這樣才能擺脫以往太依賴成本的競爭還有替外國代工的困境,也可以擺脫開發中國家低工資的競爭;公益化和永續化是要兼顧社會分配的公平、照顧弱勢的生存和發展,維護生態環境。

國民黨的政策其實比較重視經濟成長,在手段上偏重自由開放就可以得到經濟成長,所以2008年競選時口號是「633」,就是6%的經濟成長為主要目標,而主要政策就是三通直航、兩岸共同市場、ECFA、服貿協定、自由經濟示範區,所有這些都是對中國開放,以自由開放之名對中國開放,對資本家、企業家乃至投機者減稅及減低其成本的政策。


我這樣講國民黨一定會不同意,他會說我們也很照顧人民我們有一堆細節的政策,進入細節怎麼樣也爭不完,所以我們直接看結果,先來看結果,如果結果有好有壞那政策就要再爭論下去,如果結果一面倒,是某一類的政策好像比較好就不需要爭論那麼多。

經濟問題看結果都有很多的方法,例如:某一個政黨執政時說,我執政之前台灣都沒有賣泥鰍到國外去,現在執政後一年賣三尾,所以成長率無窮大,這是沒用的,一個國家的執政不能只講個別產品,個別產品總是有的表現很好有的表現很壞,也不能講個別企業說哪個老闆說這個政策很好,這都是以偏蓋全或是說只見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今天我們從國家整體資料來看,好壞最清楚。

經濟學最重視的,第1個是所得的高低和成長,第2個是所得的分配與財務的分配,第3個是經濟波動,100年來經濟學家就以這三個層面來看國家的發展。

經濟成長率民進黨執政8年平均4.40%,以開發中國家的標準算低,但是國民黨執政5年,雖然喊6%,633的口號,但是實際平均經濟成長率只有2.93%,2013年要保2,走著瞧,就算保2平均也會拉下來更低,看起來比我們一半還多一點好像不錯,但是這是不對的,因為經濟成長率算的是GDP的成長,裡面包括折舊的增加(東西壞了也算在裡面),在GDP裡面因為用固定價格,中間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當我們貿易條件惡化的時候會高估所得,出口價格變壞了把它還原成照原來的價格賣,進口原油在漲價時假設依原來比較便宜來買,經濟成長率是這樣算出來的,所以這個不準。行政院主計處還有全世界主要國家都一樣,把折舊拿掉,把貿易條件惡化的損失拿掉,算出一個實質國民所得,這是比較能夠反應人民的福利,1999到2007平均成長為2.56%,2007到2012平均成長只有1.17%。

再看所得水準,2007到2012這5年平均名目國民所得增加5.27%,但是物價上漲7%,剛才那是全國總數,現在用每一個人平均下來看看,把物價扣掉其實2012年每人平均所得的實質購買力只有2007的98.3%下降了1.7%,讓他們執政5年每人平均實質所得是倒退了1.7%。其實這1.7%還是硬靠財政赤字把它撐出來的,他們花了很多錢例如發消費券、買東西,這些財政赤字人民是收到政府的錢所以所得增加,但是政府的負債增加是全民的負債,所以大家的負債也在增加,2007年政府負債增加237億,2012年卻增加2,476億,也就是說去年我們的所得其實有2千多億是政府借錢來讓我們有所得的,如果把這個負債扣掉,2012的所得比2007的所得少了3.5%而不是1.7%,如果看2009年其實比2007年少了12%。馬政府現在一直不面對現實,他說這是人民的感覺、人民沒有信心,其實不是,實際上每人所得少了12%,到去年還少了3.5%。

如果看薪資,大家都知道實質工資倒退16年,有人以為從民進黨執政一直在倒退,民進黨執政時工資是上升的,從1999年的37,738漲到2007年的43,169,國民黨在執政的時候薪資下降,雖有回升但是物價上漲,實質薪資比2007下降4.9%。看起來差不多其實差的是更多,因為在民進黨執政的時候不要忘記週休二日、降低法定工時,每個員工如果用小時來算的話,把工時跟物價同時調整,民進黨執政8年用每個小時的工資來算提高了13.32%,國民黨執政5年下降了3%,如果還差的不夠多,民進黨執政的時候有一個政策,就是退休金隨身攜帶,老闆每個月要提薪資的6%到勞工的個人帳戶,這6%再加上去(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提到這個6%,因為有的人薪水會低報),民進黨執政實薪等於增加20%,國民黨執政下降3%。

所以從所得面來看,民進黨的執政比國民黨經濟成長率比較高、實質薪資所得高更多、每人的所得更高、每人平均可支配所得更高、把負債扣掉之後提高更多,月薪比較高、平均實薪也比較高,所得面的這些總體資料,民進黨的表現通通要優於國民黨,而且優很多。
我們來看分配面,第一個重要的就是失業率,如果沒有工作就沒有得到錢這是最嚴重的,民進黨執政時失業率是4.263%,在2007年時是3.91%,表現也不太好。但國民黨執政平均是4.766%,每一年都比民進黨時期平均還要差,當然比2007年更差。我們查政府受雇員工調查資料發現政府雇用人員,民進黨時期是96萬人,後來交出去的的時候是93萬人,公務人員精簡,但是國民黨一執政政府雇用的人員暴增10萬人,到現在還有102萬人,這10萬人是用各種名目雇用本來會失業的人,如果把這10萬人加回去現在的失業率會到5%。所以失業問題是嚴重的,其中青少年失業更嚴重,我們用25-29歲這個年齡層,民進黨執政失業率最高到5.687%,說真的有點可怕的,但是現在國民黨執政這5年這個年齡層年輕人失業率到7.498%,惡化的很多。

所得分配常用的是一個高低所得分配比,民進黨執政的時候所得最高1/5是所得最低1/5的7.36倍,這個不好我們必須檢討,國民黨再執政之後分配持續惡化,這5年平均7.83倍,比民進黨還嚴重。

剛才說的是國民所得的資料,家計調查另外有一個資料可以看出,因為每人所得下降所以每人儲蓄也下降,2007年平均每人儲蓄是61,473元,2012年下降一點到60,647元,好像不多但是扣掉物價上漲就下降了7.9%。

但是如果我們看最窮的人在民進黨執政之前每一戶一年可以有2萬塊錢的儲蓄,民進黨執政8年剩下58.4塊錢,民進黨要檢討,國民黨執政這5年平均每人負儲蓄2萬2仟塊錢,最窮的那1/5的人是負儲蓄,而且我這裡面補充報告,最窮人的定義其實是包括政府補貼的,如果不包括政府補貼的話負儲蓄還要更為嚴重。

跟經濟發展很有關的是投資,民進黨執政時期全國毛投資佔GDP的21.8%,國民黨在2012年降下19.56%。固定資本形成毛額包括折舊,實際上在國民黨執政的5年每一年的投資都低2007年,沒有一年超過,但這是毛投資,也就是說我買了機器設備,但是它會壞掉要有折舊,我們如果把折舊扣掉改算淨投資,就是國家資本真正增加的話,那2007年的淨投資是1兆,2012年只剩下5,200億,淨投資只剩下一半經濟怎麼成長?核准的外國人投資,國民黨執政的這幾年平均54億美金,只有民進黨時期的76%,簽了ECFA之後的2011跟2012年核准的僑外投資只有民進黨執政的2007年的32%跟36%,國民黨的官員不是一天到晚要出國招商嗎?每一次招商回來都說成果豐碩,如果成果豐碩外人投資只有我們執政的32%和36%,唯一一個投資項目國民黨贏民進黨的就是赴中國投資,民進黨8年每年平均54億美金,國民黨5年平均104億,增加了一倍。

經濟波動民進黨執政8年消費者物價上升每年0.88%,國民黨上升1.38%,國民黨差一點但無所謂不是很高,但是問題出在房價,2008年大選時民進黨主張平抑房價,當時馬英九先生說民進黨這是搞錯了,正確的做法是要提高所得而不是壓抑房價,所以他說他要讓所得追上房價,那所得有沒有追上房價?2007年台北市的房價是所得的9.1倍,2012年變成13.3倍,有沒有追上?這5年如果不吃不喝把所有的所得都存下來,那你存的錢就跟房價漲的一樣多,原來他所謂的追上是這個意思。明顯完全忽略所得分配跟經濟波動的部份,民進黨執政期間經濟成長率最高跟最低8年差距只有7.84%,但是國民黨5年就12.57%,民進黨這8年用統計學的標準差來看變動是2.42%,國民黨4.3%,波動比民進黨時間大很多,從經濟波動這些指標來看也都是民進黨好很多。

民進黨都比國民黨好,那國民黨怎麼說呢?國民黨說那是因為國際環境不好、國際不景氣,那民進黨執政時候國際一樣不景氣,是不是國際因素對國民黨比較不利呢?不是,同樣的國際因素國民黨利用的也比民進黨差,這裡用一個比較技術性的方法,用我們的出口成長率被全球的出口成長率來除,全球出口每成長1%台灣的出口成長多少?民進黨執政的時候成長0.758%,不到1%所以不太好,國民黨執政降到0.74%更不好,我們都沒有好好抓到國際成長的機會,那只差這樣也不算多,實際上很多,因為國際情勢的改變不是只有成長的問題,我們來看和我們類似的國家,在1999到2007新加坡和韓國的彈性1.06左右,比我們好,但是在2008國民黨執政時間,新加坡增加到1.16,韓國的彈性增加到1.467,也就是世界成長1%韓國可以成長1.46%,這個環境應該對我們中所得的國家比較有利的,因為新加坡跟韓國利用國際的比重都提高了但是我們卻反而下降,所以我們跟韓國的差距擴大,從本來輸給韓國0.31到現在是0.73,結果就是過去這5年全球出口成長30%,我們卻只成長22%,韓國成長47%,所以國際因素雖然不好,以前也一樣不好,我們利用的不夠好,國民黨利用的非常爛,不能怪給國際因素,如果看國際因素全球成長只是比較慢,但是國民黨卻讓我們的實質所得下降、實質工資下降、外人投資大幅萎縮、而且房價暴漲,總不能說房價暴漲也是國際不景吧。民進黨執政的時候國民黨刊了一個廣告:「不會生,牽拖隔壁(台語)」,那國民黨現在不只「不會生要牽拖隔壁,而且要拜託隔壁,都要去靠中國」。

國民黨又說:我們不好是因為沒有簽FTA,大部份的人包括民進黨都相信輸給韓國是因為韓國FTA而我們沒有,韓國跟美國的FTA在2012年才生效,跟歐盟的FTA在2010年中才生效,那我們來看出口金額,在1993的時候我們出口比韓國多,然後一路韓國就追過我們到2012年是我們的1.89倍,在這前面大家都沒有FTA他一路追過我們,是我們必須檢討,不是沒有FTA,大家都沒有。

如果分4個市場來看,日本到現在跟韓國沒有FTA,韓國的比重有沒有比我們高?本來都是4點幾,然後我們萎縮到剩下2.52%,韓國還維持4.5%,同樣沒有FTA,在日本(市場)輸給韓國絕對不是因為沒有FTA。

在美國(市場)我們本來比韓國高然後逐漸被韓國追過去,到2012都還沒有FTA他已經比我們高很多了。

歐盟(市場)一樣我們本來比他(韓國)高一點然後我們就被他追過去,追過去之後2010年他(韓國)有FTA了,事實上他從0.91下降到0.72,我們從0.65下降到0.52,反而他下降的比我們的多,在歐盟市場他有FTA他的市場佔有率反而下降的比我們多。

再看中國市場,我們本來比他們(韓國)高,但是2010年簽了ECFA之後,我們從8.29降到7.27,降了一個百分點,他從9.89降到9.17,他只降0.7個百分點,換句話說他們(韓國)對歐盟的FTA也沒有因此而贏我們,我們對中國的FTA也沒有因此贏他們,反而都更壞,所以不是FTA。

國民黨最後有一個絕招,他們的官員這樣講,民進黨執政的時候變壞的比國民黨還要多,有一些指標確實民進黨時期變壞的程度比國民黨執政時期變壞的更多,但是這完全不表示國民黨比較會執政,簡單來說,如果有一個企業每年虧損1億,這個總經理不好把他換掉,換了一個新的總經理變成每年虧損1.5億,這個新的總經理說:你看人家本來沒有虧損,你做虧損1億現在我做虧損1.5億,你任內虧損增加1億;我任內虧損增加0.5億,所以我比你行,有這種道理嗎?指標分好、壞,這些壞的指標變的更壞就是變的比較壞,而不是看壞的速度是多少。

【影片】勤政為民 壯大台灣 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開幕式-林信義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3-12-04
「勤政 為民 壯大台灣」─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
時間 ∣ 2013/08/23 (五) 9:00~17:30
地點 ∣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主辦單位 ∣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專題演講:林信義(行政院前副院長/經濟部前部長)
報告主題:「政府的再造與執行力」


經濟情勢研析
2001年經歷了從來沒有過的經濟負成長,確實我們遭遇到很多的問題,問題不在於遭遇了什麼問題而是怎麼去處理問題、面對問題,在2001年是 -1.65之後逐漸復甦,在2003年碰到SARS,2004年是一個恢復,經濟成長率6.19%,然後一直維持在4到5之間。民進黨執政到2008年,2009年遭遇到金融危機,這時候是一個網路泡沫,過度的生產、過度的庫存,在衰退了1.81之後在2010年經濟成長為10.76(GDP是和前一年相比),今年(2013)預測是2.31。2000年到2007年的平均是4.51%,2008年到2012年這5年平均是3.91%

中央政府債務舉措,為了數字的嚴謹所以用的是主計處的資料,民進黨執政8年累積的負債是2.17兆,還包括了前面所遞延的,國民黨執政5年就累積了1.89兆,所以可以說這8年的舉債每年是2,718億,而後面的5年是3,165億,大概多了450億。

失業率的問題,台灣2千3百萬人口當中15歲以上才算失業率,有1,955萬,其中勞動的參與率有58%,所以想要進入勞動市場的勞動力是1,140萬(2013年),2000年的時候是960萬,每年淨增加20%。製造業轉變成服務業是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勞動的需求工作機會只有1,093萬,所以現在的狀況是失業人數為47萬。

台灣的失業率可以再加以解析,其中35%為循環性失業,也就是景氣的循環而造成的失業;15%為摩擦性失業,也就是換工作、找工作中間的等待;台灣比較嚴重的是結構性失業,也就是有4、50萬的人找不到工作,但是也有10幾萬的工作沒有人做。

台灣的失業率從2000年的2.99%到2001年一下子跳升到4.51%最高到5.17%,然後逐漸的改善到4.99%,在民進黨執政的最後兩年在2007年是3.91%,之後往上走最高到5.85%,上個月(2013年7月)是4.24%,在2000年以後我們的失業率在亞洲4條龍的國家中一直是最高,2008年發表633,其中的失業率3以下,這在自由經濟很不容易辦到的,當時我很擔心辦不到,現在事實證明是辦不到的。

失業率攀升有很多的原因,27年前的1986年製造業47%、工業47%、農業6%,經過27年的轉變,服務業7成、工業28.2%,其中製造業23.3%、農業只剩1.73%,這是一個產業結構的變化,也是進入已開發國家的現象服務業往上走。生產力的提升23%,自然雇用的人口減低7%,這是很好本來生產力就要提升,但是台灣知識密集的產業、大型企業創造的機會有限,台灣創造70%產值的大型企業從業人員只佔14.22%,非常了不起的中小企業產值只有29.69%但是卻創造了76.58%的就業機會,但是中小企業在萎縮當中。台灣隨著產業結構的轉變而人力資源沒有跟上,所以產生結構性失業。基本工資這8年平均46,669元,這5年平均44,864元,回到16年前(1997年)的水平。

台灣面臨的困境:1).產業結構的改變,由製造業本來47%現在變成28%(製造業)對70%(服務業);2).產業過度集中,集中在電子和資訊產品;3).貿易條件惡化,附加價值提升的不夠。

GDP是{出口-進口+國內消費+公共建設},如果以出口對GDP來看,台灣的出口佔66%、韓國50%、中國大陸26%、日本只有15%,所以我們是出口導向的經濟,其中電子和資訊通信佔32.7%比例太高,其他產業如橡膠、塑膠佔8.1%,機械佔6.8%,紡織4%,電機產品3.2%。我們以2006的出口的價格來看(當年度以100為基準),6年後電子產品的出口價格剩下69.81%,通訊產品剩下64.93%,也就是貿易條件惡化了,而塑膠、橡膠、化學品增加了10幾個百分點,因為石油漲價了,機械也沒有降不斷的再突破,紡織品成長到120.42%,因為紡織大家都認為是一個夕陽工業所以危機感很高,開發了如奈米、防水、透氣、防彈......,這些就是高值化,所以產業的高值化是一條活路。

台灣扭轉傾斜的產業結構:
a).經濟的成長仰賴出口過度集中:例如HTC出口一衰退馬上整個出口就受影響。

b).製造業創新的表現不如預期:台灣都是做OEM(委託代工)、ODM(設計加工),但是做OBM(建立自有品牌)、品牌比較少,這就是台灣的問題。

c).服務業國際發展相對落後(後續說明)。

d).出口產業依賴進口比重不斷提高:為什麼我們的貿易條件在惡化?因為原材料及關鍵零組件是台灣的致命傷,關鍵原材料及零組件都是仰賴歐、美製品,特別是日本,韓國近來大量投入原材料及關鍵零組件,這部份的價格不會往下降,出口價格剩下70%,但是關鍵原材料及零組件是不降價的,所以壓縮到自己,這部份做的不夠好。

服務業中的金融和保險佔的比重特別高,達到10.8%,台灣是over banking銀行太多了,但是服務業卻沒有像工業一樣有明確的工業政策,所以經建會在2002年花了26個月的時間建立出服務業的產業政策,採用正面表列(管制)方式,金融跟保險業的每一項產品都要政府核准,所以產品沒有差異化,就會產生削價競爭,後來把服務業的政策慢慢改成負面表列,有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部份,政府要加以管理以外,其他的通通可以做,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在服務業中有2.7%的部份稱之為「商業服務業」,這部份佔的比例太低,這是可以出口的,包括:替人設計、服務、IC設計......等等,屬於附加價值比較高的服務業,未來應該要更加努力。

政府再造與執行力的新思維
政府是為了要服務人民而存在的,政府是一個「服務者」不是「管制者」,所以要如何塑造危機感,沒有危機感就沒有創新變革的動力,人民可以用選票請另外一批人來服務,人民是政府的客戶,政府要主動去服務而不是等人民來,要以「服務導向,民眾優先」由「管制者」轉變成「支援者」。

部會都有自己的立場,36個部會的跨部會整合非常困難、非常難協調,每個單位都宣誓立場,但是不要忘了「人民只等答案,他不會管你是什麼部門」,所以要放棄本位主義。問題的本質是非常單純並不困難的,「簡單」才是管理的本質,企業常講「123原則」,報告不超過1頁、開會不超過2小時、章不蓋超過3個。

我更要強調的是問題,什麼時候執政都會遭遇到問題,2001年民進黨執政時也遭遇很多問題,面對問題很痛苦就像面對非常刺眼的陽光,每個人都想逃避,但是不要忘了面對陽光陰影在後面,選擇逃避轉身回來你會發現陰影在你前面,如影隨形,還是要解決,所以面對問題不可怕,比較可怕的是根本不知道問題在哪裡、知道問題但束手無策,只要面對問題就可以解決,回到問題的本質是很單純的,只要回頭想「什麼是對人民最有利的?」就可以了,有這個方向大家目標就會一致,民進黨在8年的執政當中面對了太多的問題,但沒有逃避。

台灣的創新不足,這是最大的致命傷,沒有創新就沒有機會,以在美國拿的專利來看我們是第5名(民進黨執政時是第4名),這幾年被韓國追過去,我們有9,640件。我們不要追求專利的量,不要為專利而專利,而要去考慮:

a).研發是否具有前瞻性?是不是關鍵性的突破?

b).專利是不是配合產業的需要?我擔任工研究董事長的時候就要求「產業願意拿錢出來配合一起做研發的優先做」,2004年工研院的專利只有3億,2008年有15億。

c).專利技術被應用的程度有多少?我們還很低。

d).研發成果商品化程度如何?

e).研發成果有無成本效益?

f).研發是否有時效益?研究機構、學校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timing的觀念,所以要Time to market。

2007年我們是一個技術入超的國家到現在還是,那年付了652億的權利金買技術,我們的收入才168億,現在這個情形我想還在繼續,我們付了100塊錢收回26塊錢,日本付100塊錢收349,美國付100塊錢收194,英國是付100塊錢收175,所以我們的研發創新還要繼續努力,這是我們生存的命脈。

IP Bank(智慧財產銀行)是我們在執政時期沒有做到的,我覺得這個非常需要,國外廠商動不動就告我們侵權,目的不是要你賠錢而是要阻礙你進入一些市場,我們的廠商沒有專利或是只有很少的專利,這些專利要集結才有價值,在2005年到2008年工研院有開始做,但是很遺憾的IP Bank沒有把它做起來,這不是真正的銀行而是虛擬的。政府可以成立一個財團法人納入工程師、律師,然後將個人專利、企業專利、學校專利、研究機構專利都放到銀行裡面,重新包裝、重新組合後就變成可以打仗的專利,當廠商被告的時候可以到這個銀行借專利去打仗,再支付使用專利的利息費用。例如宏碁被HP告了4項侵權5項灰色地帶共2億8美金,工研院就找出所有的專利並將宏碁的工程師找來,發現HP也侵了工研院4項專利5項灰色地帶完完全全一樣,就將工研院這些專利的價值拿出來,成本2億8,宏碁付一半的成本1億4與工研院共同擁有專利去與HP談判,在1年1個月之後在灰色地帶的散熱掐到HP的脖子,兩家就互相授權了。民進黨執政時有一個10億美金,讓被告的廠商可以無息借款去打仗,但是這是不夠的,要集結力量去打這個仗,未來是專利的時代。

台灣一年有925.92億噸的水,單位面積全世界第3,除26.31((243.61億噸)蒸發以外還滲到地下50.5億噸(5.45%),只剩下631.81億噸(68.24%),但是其中80.62%(509.38億噸)又流到海裡面去了,我們用河川、水庫調整只有拿到122.43億噸,然後地下再抽55.41億噸上來,所以台灣一年是用了177.84億噸。各位可能不瞭解我們民生是用了19.83%,工業只用了9.3%,大部份的水是用到農業(佔70.87%),台灣是一個非常困難治水的地方。

基隆河長期淹水,全台灣雨量最高的是三貂角(火燒寮),一年八千多厘米的水,一秒鐘沖下1,300立方公尺的水,再加上汐止又比較低所以一定淹水;其實員山子分洪是水利署既有的案子,原來基隆河的治水是1,200億,是要拓寬、是要拆房子、是要把圍牆提高,當初預算62億為什麼沒有做?是因為瑞芳地區以前都是煤碳坑,擔心施工時會崩塌,後來48億就發包出去,一年就完工,現在基隆河已經不會淹水了,整個水位降低了1.5公尺。

高雄長年沒有自來水,南部水的分配很痛苦,豐枯比例是9:1,也就是一年下的雨在豐水期下9成但在枯水期只下1成,台南是有庫無水(曾文、烏山頭、南化水庫),高雄是有水沒庫(雖有阿公店水庫但已停止公共給水),必須從台南的南化水庫引水到高雄,南化水庫是從甲仙引水進來(甲仙攔河堰引旗山溪),在豐水期要結束的那一刻把它填滿,再透過將近60公里的引水道將25萬噸的水引到高雄(南化水庫與高屏溪攔河堰聯通管路),大家都說要2,000億可能要20年才能解決,但是民進黨2年4個月109億就解決了。

更嚴重的是由旗山溪、荖濃溪所結合的高屏溪每年流掉81億噸的水,而且上游是養豬、養雞,所以上游的氨、氮含量非常的高,所以高雄人都喝山泉水,透過這樣子解決之後氨、氮含量只剩1/6,再加上離牧,當時的郝龍斌環保署長協調台糖將53萬頭的豬離牧(政府補助10,000元/每隻豬,共53億經費)。現在在努力做的且做到一半的是荖濃溪的越域引水,曾文水庫是最大的水庫有6億噸(經濟部水利署資料為7億噸),但是它的儲水量一直在8,000萬到12,000萬,因為它的集水區水太少,所以必須要將荖濃溪的水在豐水期結束前把它充滿,當時雖然遭遇很多困難但還是完成了。

台灣的電太多了不是不夠,2000年的時候不是說台灣不建核四會缺電,13年了並沒有缺電問題,台灣的電是不平均,以2003年的數字來看,北部不足362萬瓩、中部多了358萬瓩、南部多了407萬瓩,政府花了幾千億建設輸配電線路來南電中送、中電北送,其實問題很簡單,只要讓北部足夠就可以了,所以我認為台灣在電、水的思維要改變,都不應該是「大型、集中、長途輸送」而應該是「小型、分散、自給自足」,水的輸送會損失25%,電的輸送會損失10%~12%,當時有很多的IPP(獨立發電廠)遭遇到太多的阻礙,因為IPP要自己拉電到台電,政府排除了很多障礙讓IPP滿足,更重要的是大潭電廠建起來,到2008年的時候北部幾乎不欠電。

大潭電廠是一個不同的彈性變通,產生的效益是不一樣的,當時的預算設備需要737億,天然氣的採購需要4,130億,那個時候是一個賣方的市場,所以我們將它延後,當時如果依計劃興建整個備載容量會到33%,有需要嗎?我們延後2年也是有24%(備載容量),結果政策是對的,延後2年之後由賣方市場的發電機設備變成買方市場534億就買到了,當初天然氣不准中油承包,後來就開放給中油,中油很努力去找到一個2,962億的合約,就省了1,168億,燃氣單一化提高效率每年又可以省4億,再加上延後招標產生間接效益258億,總共節省1,739億,這就是用彈性的變通去創造更高的效益。

台灣的電力結構,2000年整個電力供應量2,800萬千瓦,備載容量是16%,真正用的是2,350萬千瓦(每年8月15日前後全台灣用電最大值),還有450萬千瓦備用的,準備機組故障要備援的(備載容量),冬天是用一半1,200萬千瓦。2012年整體電力供應量是4,200萬千瓦(包含1/3的IPP),備載容量24%約有1,000萬千瓦,真正才用3,200萬千瓦。台電在2000年的時候跟我報告,每年的電力規劃是成長6%,那時我請很多的幕僚去查進入已開發國家10年的電力成長,出來的數字是3.5%,所以那時將台電的很多電力設備一直往後延,現在可以證明台灣的電力成長(2000~2012年)是2.6%,不要拼命蓋電廠,其實台灣只需要12%的備載容量(約480萬千瓦)就足夠了。所以台灣的電是夠的!

核一、核二、核三花了1,650億,我今天不談核四安全問題,我一直認為贊成核能發電和反對核能發電沒有對錯,這是價值觀和重點的選擇,贊成核能的人認為乾淨、沒有CO2、原料成本也許比較便宜(待驗證),但是反對核四的人認為操作有風險、核廢料沒有辦法處理。核四當初1,598億,後來因機組變大、台幣32變28(貶值)就增加到2,200億,現在追加到3,350億,所以差不多要花5,000億。

比較矛盾的問題是核後端基金,當時我接到的報告是1,600億,隨電徵收,那核一到核四40年運轉到底產生多少廢料?核後端基金的100%是怎麼分配的?台電的答案是10%處理低放、60%處理高放、30%是拆除及土地補償。會產生98萬桶低放核廢料,一桶1,600塊美金,需要500億,那佔10%總金額就要5,000億,怎麼會1,600億夠呢?況且高放燃料會產生7,300公噸,每一噸要150萬美金,需要3,300億,它佔6成不也需要5千多億嗎?所以我認為核後端基金絕對不是1,600億,應該在5,000億以上(現在已前收到2,200億),這個數字應該要公開討論。況且鈾原料是透過美國、澳洲、南非買的,是不能運出去的。

低放射性的廢料半衰期(幅射量減少一半)是30年,須要10個半衰期才會對人體無害,300年這塊土地是不能用的;高放射性現在都在核一、核二、核三使用乾、濕式貯存,它的半衰期是1.4萬年,要14萬年這塊土地不能用。我們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嗎?2000年就做了核四再評估小組,那時人民應該有其他的選擇、瞭解的權力,政府如果提供一塊地讓民間去LNG(液化天然氣)發電,這塊地還不會不能用,民間發電只要花500億就一樣可以發270萬千瓦的電,如果後來北部電力持續還有需求沒有核四的話,大潭電廠加機組就可以了,如果擔心LNG只有高雄永安的2個貯槽,可以在大潭電廠加2個貯槽就可以了。

推動再生能源我們執政時非常努力,在2002年8月將再生能源發展法案送立法院,沒有過;2005年再送一次,2008年第三次再送,直到2009年7月8日公布施行。那時風力發電的每一度收購價格要求台電要2塊錢以上,因為成本在1.8、1.7左右,要讓他們回收,當時的合約只有5年,游院長要求要有10年讓他們回收。風力、陽光發電的原料成本都不用錢,可以從每年買煤炭、石油的其中一部份來補助再生能源,這部份我們有做但做的不夠。

我們現在能源自主率很低,97%都是進口的,所以推動再生能源就能把能源自主率提高,同時它也是綠能產業,也可以創造很多的就業機會。

BOT也是一個不同的思維,2002年時促參(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PPIP)只有49件金額才72.7億,BOT是民間出錢、效率又好、政府少出錢、經營的更好,當時最大的問題是:政府標案的投標率只有25%(因為政府穩贏、民間穩輸),所以當時我們把可能會來投標的廠商都召集來,將最高風險到沒有風險中間做了很多的simulation(模擬),然後我們畫一條線,超過這條線政府補貼,低於這條線還給政府,這個叫做Risk Sharing(風險分擔),2003年有36年624.7億元,2004年有82件1,306.5億元(投標率85%)。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要查核,廠商如果做不下去就要趕快要求退出,例如機場捷運在1999年就發包,得標商長生公司原本要利用場站開發的土地來回收,後因房地產不景氣做不下去就停擺,最後政府才接手已差了10幾年了,所以BOT案一定要不斷查核。

國營企業2000年的時候有10幾家,只有台電、中油、台糖賺錢,台電賺353.8億、中油賺119.2億,那年共賺346億(幾乎都是靠台電賺的),更嚴重的是中船、唐榮合計虧損100億,後來從旁協助他們進行「再生計劃」,將從業人員從5000人減少一半,留下來的薪資減35%,中船經過再生計劃從2002年到2014年訂單滿載,就是因為有配套措施,離開的人都有執照,可以組公司回來包工作,人民沒有義務每年繳稅100億來養兩家虧損的企業,民進黨關閉4家國營企業(高雄硫酸錏、台灣省農工企業、中興紙業、台灣機械),這是沒有人敢做的事情,沒有競爭力企業就沒有存在的價值。當時要讓中船一半的人走沒有經費,借了核後端基金還被糾正,後來才編預算去還,重點在有沒有決心要做。

國營企業還有很多的問題,土地、資產太多的浪費,像台塩、台灣菸酒公賣局,太多土地了,所以游院長當時主持的就是「國家資產管理委員會」,每二個星期就檢討,不斷的將土地收歸國有。

雪山隧道9年挖1/3,後面的4年挖2/3,當初為什麼會停工?大家都以為是水、大約翰(全斷面鑽掘機,TBM)的問題,其實是榮工處和交通部協調不好,交通部說你不做我不付錢、榮工處說你不付錢我不做,後面就協調去做,有沒有面對問題、看到問題的根源。

新竹科學園區土地整理了6年廠商才進駐建廠,南科整理了3年廠商才可以建廠,中科跟我說2年很快,我說不,2年是要開工不是進去建廠,他的schedule就是環評、水土保持、雜項執照、水電,沒有這種schedule,你通通可以同步,在整埋土地的時候跟廠商建廠可以同步,所以從院長定案掛牌到廠商開工,才10個月5天,友達第一個旗艦廠商在6月28日動工,1年半後就開工了,我們的六代廠跟韓國是同步的,我們不能慢2年,當時TFT、LCD佔到42%是超越韓國的。當時我提出這個案子時,所有駐中部的部會告訴我說是mission impossible,我跟他們說I'm possible你們做得到、絕對做得到,我非常相信你們,結果做到了,公務員是需要鼓勵的。

1998、1999年本土性金融風暴發生,這時企業週轉不靈、跳票、協議分期、6個月繳不出來、列入逾放,這些現象在2000年、2001年當中,銀行賺的2,828億,打消呆帳2,295億,那年又被倒了5,430億,後來整理到2003年銀行賺了2,938億,打掉2,368億,那年只被多倒了30億。

在2000年的廣義逾放比是11.74%,到了2004年已經是3.8%,2008年是1.54%,2013年的6月只剩下0.44%,當時的中小企業借不到錢,成立一個5年500億的基金,一年給信保基金100億就可以保證20倍,中小企業就多出2,000億可以借,二次金改案是做的非常非常的好。

土地除了科學園區、加工出口區是政府編列預算,工業區都是工業局去借錢去委託中華工程、榮工處開發,但是土地都賣不出去,那時就跟工業局的同仁想出來,中國大陸的土地是可以租的,那我們為什麼不能租呢?就跑出來「006688」借中、長期資金,讓廠商2年免租金、2年打6折、2年打8折,第7年才開始付,21後可以用租金去抵土地就是你的,這個案子持續一直做,有923家的廠商租了713公頃的土地,投資4,123億,創造的產值是6,104億,還創造76,885個就業機會,很多台商的回流就是用這個案子。

最後,執政其實是要總體思考,方向要非常清楚,我覺得我們那個時候方向還蠻清楚的,我們不怕問題,我們面對問題,絕對不逃避,我們應該要引進企業界的精神,重視效益、要有成本的觀念、要有時效的觀念,更重要的是重視團隊、去除本位,改革是很重要的,不改革我們沒有機會,但是改革要有優先順序、要找到適當的時機,更重要是要用對的人。

2013-12-26

【影片】勤政為民 壯大台灣 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開幕式-呂秀蓮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3-12-02


「勤政 為民 壯大台灣」─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
時間 ∣ 2013/08/23 (五) 9:00~17:30
地點 ∣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主辦單位 ∣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呂秀蓮(前副總統)致詞:

蘇主席、各位資政、國策顧問、過去執政的好同志、未來如果再執政的各位好朋友、媒體記者,我想今天這個研討會非常的有意義,Never too late,蘇主席剛才的勉勵,很抱歉,我有點遲到,等會兒再私下向您請教。

不知大家是否有這本書,這是一本阿扁總統記錄八年執政的重要成績,我就根據這本書來向大家共同回憶、分享執政八年的意義,我用五大成就、三大缺憾來就教於各位。

第一,2000年陳呂可以當選,我想非常重要的意義是我們確立政權和平轉移,因為五十年的國民黨,沒有人想說有辦法可以扳倒,而且是用民主的方式、和平的步驟可以來完成,以後建立政黨輪替變成民主的常態,同時我們最大的安慰就是軍隊可以國家化,特別是2004年二顆子彈射到我們以後的那個星期所發生的「流產的柔性政變」,這是台灣歷史上還沒有被廣為認知的部份,但是我們要肯定自李登輝總統時代就在開始推動軍隊國家化,在我們執政的時候再進一步落實,所以這個政變沒有辦法如意實現和軍隊國家化有很大的關係。

然後我們一直主張的公民投票終於在2003年完成立法,2004年3月20日有始以來正式實施公民投票,在20505年的時候我們也完成憲法的修改,讓立委的席次減半,讓單一選區二票制落實,而且廢除國大、公投入憲,我想這是政權和平以後我們努力民主鞏固的具體果實。

第二,我必須要感謝、肯定2000年我們開啟了兩性共治,讓我可以代表台灣一半的女性來進入國家最高領導階層,美國第一次有女性參選副總統是1984年的事,但是到現在30年了他們還沒有能夠選上一個女性副總統,我想意義是很大的。

阿扁總統當時就宣佈要讓1/4的閣員是女性,雖沒有完全達到,但是至少也達到了20%,就開啟了以後女性參政、執政的一個坦途,在很多的施政措施方面,我們非常注意性別正義、性別平等,以至於2003年根據聯合國的性別權利測度來比較,台灣女性在亞洲地位是第1名的,在全世界是第19名,這是在2003年,接著下來這幾年排名是在前10名,全世界前10名之內。

第三點,我覺得我們執政很重要的是深化台灣的主體性,在1999年民進黨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以後,就是我們最重要的綱領,就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任何現狀的改變沒有獲得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同意是不可以變更的,在基於台灣前途決議文精神之下,我們正名運動做了非常多的改革,包括護照、駐外單位加註台灣,中正國際機場改名台灣桃園國際機場,國營事業包括郵政、中油、中船也都改名為台灣,還有中華文化復興總會改為國家文化總會,中正紀念堂在很多的衝突之下改為台灣民主紀念廣場,這個正名都是深化台灣主體性的具體成績。

2006年2月28號我們廢除了國家統一委員會以及國統綱領,其實根據這個宣佈我們就可以解釋說,國共兩黨所主張的92共識終止存在,由於廢除國統綱領,92共識基於情勢變更原則應該失效,另外為了彰顯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我們必須不斷的推展元首的外交,有史以來中華民國歷屆的總統最認真從事外交的,非陳水扁總統莫屬,他總共出訪14次,他有所不便的時候由我代行,我也出訪了11次。因為當時的中國在推廣「三光政策」,就是要買光我們所有的邦交國、擠光我們的國際舞台、榨光我們的國際談判籌碼,在這樣三光政策之下,其實對我們外交的處境非常的艱險,所以阿扁總統全力推動元首外交,因為畢竟友邦國家的外交政策就是掌握在元首的手裡,所以只要你做好元首的公誼私情,我們邦交就相對的容易穩固,也因為這樣所以他跑遍我們所有的邦交國,創下空前可能也是絕後的記錄,另外我個人也秉承總統全力推動外交的旨意,也一直提倡柔性外交,特別是在2003年能夠順利的創辦「民主太平洋聯盟」,我們在座前、後任的外交部長、次長,當時都給了很大的協助,我們最高記錄有來自環太平洋38個國家,遠及南美洲、還有蘇聯到印度,38個國家的總統、副總統、國會議員、大學校長等一起來共襄盛舉,我們也創辦台灣獎學金,讓高達2、3百位各國的學子來接受我們博士、碩士的教育,同時我們也有100位的訪問學者充份的傳達我們的柔性外交,這些都是深化台灣主體性當中很特殊的政績。

第四點,我認為我們在人權立國方面也下了很多的功夫,雖然聯合國希望我們成立的「國家人權委員會」受到立法院的杯葛,沒有辦法通過當時我們已經送到立法院審議的「國家人權委員會組織條例」跟「職權行使條例」,可是總統府也成立了「國家人權委員會」,幾年來一直掌管我們全國的人權,這裡有一本記錄「人權立國」,另外總統府也成立了「科技委員會」,這裡是一本記錄「科技立國」。

很多人還是不滿意我們八年之內所做的行政,可是如果你知道我們對於戒嚴時期「冤錯假案」所做的各種平反、回復名譽以及補償工作,除了我們沒有把當事人從棺木裡請出來加以批鬥以外,其實我們能做的都已經做了,所以請不要輕易再說我們沒有做好轉型正義。在硬體方面大家也都知道,在綠島有一個紀念碑,還有在總統府前面白色恐怖人權紀念碑,還有景美人權紀念園區,這都是我們任內完成的。

另外一點也許各位還不是很清楚,但是阿扁總統認為我做了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當內政部決定全民換身份證同時要求全民按捺指紋,這件事情我們人權委員會全力阻止,否則的話如果我們今天全台灣的每一個人指紋都被按捺,而沒有辦法保證不會被盜用、濫用的情況之下,我們人權威脅是很大的,我們終於有效阻止掉,我想人權立國也是我們一個很特殊的成就。


在提昇國家競爭力方面我們有目共睹,連續8年我們國人獲得美國專利的總數名列全世界第4名,根據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各種評比,我們的科技是全世界前4名,世界經濟論壇評比的世界競爭力前5名,世界經濟論壇對我們產業研發合作等項目評比也是全世界前7名,經濟學人對我們全球創新競爭力亞洲第2名、全世界第6名,我想還有很多的數字在今天的研討會可以再提出來,總體的感覺我們是非常非常努力讓世界看到台灣、讓台灣走進世界。

我想如果今天研討會如果要檢討的話,我願意提供三項缺憾,時間關係我沒辦法檢討,留待下次有機會再召開一個會議專門檢討,我講三件事:

在我們執政的時候,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幾乎五院除了立法院長不是台大法律系畢業外,全部都是台大法律系畢業,可是我個人覺得我們八年執政對司法改革做的非常不好,甚至於才剛剛要開始,以至於司法不但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司法而且可以跟財團結合來脫罪,我想我們司法改革做的很不理想。

319真相不明是我認為終身遺憾,我最近有接到一些反應,有真正的目擊者希望在適當的情況之下把他當時看到的真相來公佈,我期待蘇主席能夠全力支持,我們讓319真相大白。

第三點我必須講在我們這麼辛勤的努力8年,最後居然留下「貪腐」的罵名,這是我們大家心頭之痛,由於司法不公有一些人就會受到一些罵名,我想這件事情也應該做更深入的反省跟檢討,我只有一句話,看上看下我們大家互相期勉,「從政是最高風險的行業,大家千萬要小心謹慎,依法行事」,謝謝給我這樣一個機會。

【影片】勤政為民 壯大台灣 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開幕式-蘇貞昌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3-12-02


「勤政 為民 壯大台灣」─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
時間 ∣ 2013/08/23 (五) 9:00~17:30
地點 ∣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主辦單位 ∣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蘇貞昌(民進黨主席 / 行政院前院長)致詞:
各位本黨的先進、各位各界的先進、我們的夥伴以及所有今天參與的朋友,都說民進黨是有執政經驗的政黨,不錯,在2000年到2008年我們執政了八年,我們是好是壞?如果我們做的很好,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繼續贏得支持繼續執政,如果我們做的壞,為什麼現在的執政者讓民意這麼反彈,支持度遠比我們當時來的低,我們在野以後也已經五年,經過時間的沈澱,經過前後任的比較,我想這個時候我們把八年執政做一個回顧、檢討是時候了,過去這段時間有人說我們都不敢談,有人說我們沒有值得談,又用其他種種的理由總是還沒有開始,但我覺得我們是要開始,開始不是要講我們有多好,而是要真真正正的來向人民報告、與社會對話、對歷史負責,因為經過時間了所以當時所做所為、相關的結果對錯,都可以更清楚的看見,情緒也應該都可以放得下來。

那又有人說這個是要對人或是對事,我想對人難免就會有情緒、有恩怨,而且就會陷入其他討論上不必要的盲點,我們不如直接就事論事,因為我們就是希望知道我們到底有沒有做事?做了哪些事?我們做的是好?還是做的還不夠好?我們真的要很謙卑的來面對,我們很誠實的來檢討,我們很勇敢的來對整個問題我們好好的來瞭解其所在,然後我們才可以真真正正的有更新的將來,只有有自信才敢去檢討自己,只有誠實面對並且超越過去才能有能力、更有希望策劃將來,民進黨不是只做一個望風說月的政黨,而是要真正對人民負責、要重返執政的政黨,所以我們不是跟人家比爛,我們也不是自吹自擂,我們是真真正正要就事論事,因此我們今天不是只有找自己人來敲鑼打鼓,反而是我們希望對我們過去這個團隊群體,大家一起做出來的事情,大家一起來好好的回憶當年我們走過的足跡、我們所留下來的成績、或者我們留下來值得檢討的地方,我們一起來提出、讓大家一起來面對,同時讓社會瞭解,並且我們也邀請不是我們同黨而是社會各界的先進,或者其他黨派的菁英,大家不吝指教,給我們知道問題的所在,也許我們自己陷盲點而不知道,我們正是想知道,我們正是想更加茁壯,我們才能邁向未來,我們才能對人民有更大的信心會做的更好。

所以今天很高興在這個場合,我們謝謝過去這段時間,我們有這麼多的前政務官、一起奮鬥的夥伴,大家不辭辛苦,用好多好多的時間、辛苦、大家一起來參與準備,我們謝謝各界的學者、先進、各界的菁英,給我們很多的指教、參與,並且在這連續四個禮拜的所有座談中也蒞臨、出席,給我們不吝指教,希望我們民進黨一本初衷,我們一切就是要為台灣、為人民、為這塊土地,我們希望能做的更好,我們希望真正勤政為民、壯大台灣,謝謝大家。

2013-12-23

第466號囚犯的番茄

/ 網傳

1964年羅本島監獄來了位新犯人。像其他犯人一樣一進門就被扒去衣服換上了統一的囚服,上面寫著︰第466號。

他是個政治犯被推進了一個不足4.5平方米的單人牢房。從此他過上了“暗無天日”的生活。陰暗的牢房,頭頂上吊著一盞昏黃的燈,每天被囚禁23個小時,僅僅在上午和下午各有半個小時的放風時間。他幾乎從來沒見過羅本島監獄的太陽,也很少有機會感受到窗外的絲絲風聲,唯一能感知的只有灰頭土臉的囚犯,還有他們的呻吟聲。

羅本島監獄是個人間地獄,那裡的獄警動輒就對已決犯們揮起皮鞭,殘忍地在綻開的皮肉上潑辣椒水,大多數人都是在獄警的皮鞭和辣椒水下度日的。幸虧他是監獄長特別安置的要犯,要不然他也一樣逃脫不了獄警的魔爪。

已經記不清多少個日子,他幾乎 每天都目睹兩個獄警拖著一個犯人,死尸一樣地從刑訊室出來,每次都看得他義憤填膺。他想改變監獄的現狀,無奈的是身為要犯的他也是自身難保。

後來他和眾已決犯被安排到羅本島監獄的采石場上去做苦工,每天在持槍看守的監督下拼命地搬運石頭,動作稍慢就有被毒打的威脅。另外所有的已決犯只準逗留在這個采石場裡,一旦踏出采石場的邊緣就會被無情地射殺。由於石灰石在太陽的照射下具有極強的反光,長期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他每天看到的只有刺眼的白色強光,以至於他的視力逐漸下降。

雖然他的視線逐漸變得模糊,但目光卻依然炯炯有神。有次他利用放風的機會大膽地向監獄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監獄的院子裡開闢一片園子!

他這一想法剛一退場門就被監獄當局無情地否決了。但他並沒有灰心,幾乎一有機會就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經過了無數次的否決,大約過了5年左右他的愿望終於實現了。

監獄當局同意了在監獄牆腳的一片狹長地帶供他開闢園子,並且破天荒地給他提供了番茄、辣椒等蔬菜的種子。

羅本島監獄的院子裡從此多了一抹動人的綠色。他每天從采石場回來就潛心照料自己的園子。許多人都說他是監獄裡的“植物學家”,而他自己則把那片園子看作自己的心靈園地。每當采石場上的鍛石石刺傷了他的眼睛,他就回到自己的園子四處看一看。那一片生命的綠色舒緩他眼睛的疲勞,消解了在采石場裡所遭受的疲憊和委屈。

但是由於氣候的惡劣園子的第一茬收成並不是很好,僅僅斬獲了一籃子不怎么紅潤的番茄。他一個也舍不得吃,都分給了自己的獄友和獄警們。

令人驚訝的是 自從有了這片菜地之後,整個監獄有了很大的改觀。每到放風時間許多獄友都會幫助他來照料一下滿園的蔬菜,在獄警們不注意時他們還能揣幾個番茄回去。

更令人稱奇的是獄警們的態度似乎也變得和藹多了,因為他總是把新採摘的番茄發給獄友們,然後再由他們送到獄警們手中,吃了犯人的番茄獄警們拿鞭子的手也不再那麼蠻橫了。一個黑人獄警說每當我莽撞地舉起鞭子的時候,我就想起了這是一群給我番茄吃的人,在我的眼裡不再有什麼已決犯,他們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已決犯和獄警們的關係逐漸融洽起來,羅本島監獄不再是冷酷無情的“人間地獄”了。

這位第466號囚犯在羅本島監獄整整種了18年的菜園,直至他被轉到另一家監獄。這位第466號已決犯不是別人,正是南非黑人總統曼德拉。他用幾只番茄就讓整個監獄變得融洽起來,他不是在經營菜園而是在耕耘人心。

2013-11-30

台灣史101問──書評(12)


(source: 《台灣史101問》,頁471。這是從太空拍攝的東亞、東北亞夜晚空照圖。最亮麗的部位都是島國-台灣、日本、南韓。大陸史觀還要蔑視島國嗎?。)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3-11-27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呼應中國併吞台灣鋪路的所謂中華民國總統──阿九。

進一步就開始「以商逼政」、「以經促統」。這種「以商逼政」、「以經促統」的現象,到了2008年馬英九主政之後開始明顯發酵,使得原本就充滿著中國民族主義的馬英九,更加與中國北京當局配合。例如2009年「八八水災」時,馬英九考慮北京的態度而拒絕美軍入台救災;中共幹部陳雲林來台時,台灣民眾拿「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竟遭取締;東土耳其斯坦(所謂「新疆」)的獨立運動領袖熱比亞,圖博(所謂「西藏」)的精神領袖、諾貝爾和平得主達賴喇嘛,都遭馬政府拒絕,不得來訪台灣。

最明目張膽的,是2012年的總統與立委選舉,中國大辣辣地介入台灣選舉,例如鼓勵台商回台投票,機票可享受跳樓價(誰埋單?還用問嗎?有航空公司會樂於血本無歸嗎?);台商可以在中國各地成立馬英九後援會,蔡英文則無此福分(哪個台商敢向天借膽?);再如中共上海市委戰部公開輔選,皆是中共介入台灣選舉的例證。而一些在中國謀取利益的大企業商,王雪紅、張榮發、郭台銘等人,在此次選舉中,都明目張膽地出面喊話,必須支持馬英九的所謂「九二共識」,才能讓兩岸關係穩定,才有「和平」可言。過去,這些台商在選舉時都尚能沉穩內斂,但2012年的選舉,卻紛紛急著表態,論者多認為其背後是中共的推力使然。台商們出來為所謂的「九二共識」呼喊,就是出來為「一個中國」呼喊,這正是「以商逼政」、「以經促統」的具體表現。

再者,有中國龐大商業利益的台商,購買了台灣的媒體,藉以操控台灣輿論,縮限言論自由;例如完全與北京中國當局站在同一立場,對外宣稱「64天安門沒有人傷亡」的旺旺集團企業主蔡衍明,已經擁有中國時報、中視、中天電視,在2012年9月還併購中嘉網路,進一步還要併購壹電視,台灣的輿論力量已逐漸受制於北京當局。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424-425。

中共的邪惡,在於其人民運用和平的死諫,亦無動於衷。

曾經參與謀刺希特勒失敗、引爆手榴彈自殺的德國將領Tresxkow說過:「一個人願為信念犧牲生命,其人才有價值。」馬丁路德.金恩也說過:「一個人不為某種目的而死,是不適宜生存的。」

先烈們懷抱著高超的理想與無私的精神,用自身做火種,以炫爛奪目的火燄,向統治集團做嚴厲抗議,向台灣同胞做莊嚴的告白,確實令人感佩!1989年鄭南榕點燃自焚死諫的烈火,兩個月後的六月四日,北京爆發天安門事件,這兩個事件對台灣民眾起了作用,點燃了1990年代台灣民主化的曙光。

這種自焚抗議的行動,屬於非暴力(non-violence)的抵抗,是一種「不抵抗的抵抗」。提倡「不服從論」(Civil disobedience)的美國作家梭羅(Henry D. Thoreau),及其後的實踐者,如印度獨立領袖甘地,美國黑人人權領袖金恩(Martin Luther King)等人,都是提倡「非暴力」的「不抵抗的抵抗」哲學。所謂Civil disobedience的運動,是一種對於心目中不合理的政策或法律,所採取的非暴力的不合作路線,以示抗議。梭羅曾因反對奴隸制度而拒繳人頭稅,甘願坐牢以喚醒大眾。他說:「假使在麻州裡能有一人停止持有奴隸,準備實際退出合股,並打算去坐牢,則美國奴隸制度將可廢除。」他甚至認為「在一個胡亂抓人入獄的政府之下,一個正直的人最該去的地方就是監獄。」甘願受罰式「不服從論者」的途徑,他們認為「非暴力之所以優於暴力,乃是因為它在掌權者身上加上了道德的擔子」。印度甘地的絕食行動、從容坐牢、非暴力抵抗,最後換來了印度的獨立;金恩長期的非暴力抵制運動,不僅換來了「民權法案」的通過,黑權的提升,如今美國更出現黑人總統。

這種不合作運動以「甘願受罰」來進行不抵抗的抵抗,自焚則是更激烈的方法。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438。

試再以一樁自焚事件觀察:2008年11月中,一群大學生為了抗議警察因為中共陳雲林的維安所造成的侵犯人權情事,進行「野草莓學運」靜坐示威,持續一週之際,一名中國國民黨黨工,80歲老伯伯劉柏煙,因不滿陳雲林來台期間,民眾拿國旗竟被警察毆打等政治現象,於「野草莓學運」的學生靜坐現場引火自焚!自焚事發之後,沒有一位馬政府官員對此事表示歉咎,倒是中國國民黨藉立委李慶華在電視上竟然不去談論老伯死諫的訴求內容,卻辯稱這位老伯沒有辦妥國民黨黨籍重新登記手續,所以已經不是國民黨員了。言下之意,不是國民黨員,燒死活該?所以這套想要「在掌權者身上加上道德擔子」地「不抵抗的抵抗」的哲學,在中國政治文化裡面,顯然作用有限。

若再觀察圖博(所謂「西藏」)及東土耳其斯坦(所謂「新疆」),在中國殖民統治下,此起彼落、前仆後繼地發生許多自焚抗議事件,但絲毫都無法撼動中國北京當局的高壓統治,也撩不起統治當局一點悲憫之情,反遭中國統治當局藉機羞辱與謾罵,就如同鄭南榕當年自焚之後,國民黨內部及其掌控的媒體一片污名化反諷,如初一轍。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439。

老蔣用一個人的喜好,就伐斷台灣的國際生路。


1971年蔣政權終於被逐出聯合國,此時外交部次長楊西崑私下向馬康衛表示,台灣政府退出聯合國後應成立「中華台灣共和國」,並透過全島公投和普選,決定台灣前途。楊西崑曾向蔣介石建言,要蔣宣告台灣的政府和在大陸的政府是完全分離的,同時將台灣的政府重新命名為「中華台灣共和國」(the Chinese Republic of Taiwan)。蔣在做此宣告的同時,也應以憲法緊急處分權解散國會,設立新的單一臨時民意代表機構,其成員由三分之二台灣人和三分之一的大陸人組成。楊西崑還主張蔣介石依緊急條款,應舉行「全島的公民投票,已決定台灣未來地位,及設置一個制憲機構」。(詳見王景弘,《慣看秋月春風》,頁188)

無獨有偶,差不多在此時,被蔣介石下獄十年剛出獄的雷震,也上書〈救亡國圖存獻議〉給蔣,一開頭就建議「從速宣佈成立『中華台灣民主國』,以求自保自全」。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448。

後言:
台灣人要依靠國民黨黑金體制,得到真正的獨立自主不太可能。急統阿九,逼使台灣人依附中國路線,不久的未來,不但中國人大量殖民台灣成為主要人口,中國挾國營資本,在台灣包山包海,掌握台灣食衣住行育樂,台灣人會於不知不覺中再度成為中國奴隸。只有台灣2,300萬人的自覺,方能保台護台。
(全文完,撰於2013/09/09)
 

2013-11-28

服貿協議危機大解密整理筆記


根據『現代版木馬屠城 服貿協議危機大解密』 黃天麟前國策顧問執筆的「前言」,與王塗發教授執筆的「ECFA 與服貿協議經濟效益評估」做個閱讀整理,以便了解服務貿易協議及反對原由。

一.服貿協議 是ECFA的深化

WTO規範--ECFA屬過渡性協議,簽後十年內雙方須完成90%以上商品、服務免關稅。


二.ECFA是什麼?

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翻版----循一國兩制方針,符合WTO規定,中央對地方的特殊自由貿易安排。(港、澳與中國簽訂的貿易協定)

ECFA(2010.06.29簽)----創造台灣經濟依賴中國的必要經貿架構、安排。

ECFA第十條----爭端解決,比照CEPA,設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解決,從WTO爭端處理機制抽離,視為一個中國內部事務。


三.檢視ECFA

預期效果:
1.經濟成長率將提高 1.65~1.72%
2.就業人數增25.7~26.3萬人
3.未來7年累計外人直接投資資金流入達 89億美元
4.吸引台商回流

簽署3年後成績單:
1.台灣失業率都超過4%,青年失業率超過14%

2.實質薪資倒退至16年前水準

3.經濟成長率 逐年下滑(2009 -1.81%)
2010 10.76%
2011  4.07%
2012  1.32%

4.造成另一波台灣企業西進潮,資金、技術、人才大量流失
2010 赴中投資  122.3億美元
2011 赴中投資  131億美元

5.2010 僑外來台投資 減20.56%

6.2011 FDI(外人直接投資)  -19.6億美元(世界倒數第二)

7.近貧家庭暴增至161萬戶

8.貧富差距拉大至96.56倍


四.為何沒達到聲稱效果?

A.中樞─邊陲效應
克魯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市場規模愈大的國家吸納周邊國家資金、人才、技術的能量越大,距離越近、文化越相似、結合愈密磁吸力越大。

B.錯用MODLE----GTAP全球自由貿易模型
模型前提
1.單一國家對全球市場的貿易沒有絕對支配能力(但中國經濟規模為台灣十幾倍,台灣民營企業為主,自由競爭市場,中國國公營為主非自由市場)

2.充分就業---受損產業員工可以馬上轉到受益產業~~導致憑空製造就業效果

C.錯誤假設
假設台灣、日本、南韓、東協產品可以完全替代
排除台灣產品在國內市場被中國低價商品替代


五.檢驗服貿效益評估

同樣採用GTAP(全球貿易分析)模型

中國對台灣降的約當關稅---比照中國對香港的約當關稅(香港簽的CEPA條件優於台灣簽的服貿)

台灣對中國降的約當關稅---比照台灣主要貿易夥伴(日韓美歐)平均值

*刻意高估中國對台灣開放程度,低估台灣對中國開放程度
(約當關稅----著重市場開放的服務業貿易自由化,貿易成本難量化,故中經院以香港簽CEPA所設算的約當關稅作為台灣進入中國市場所減低的貿易成本)

預期效果無可信度


六.對台衝擊

開放64項,行業包括生、老、病、死、食、醫、住、行

危機
1.金融服務相互開放,為台灣與中國金融整合鋪路 ,台灣金融體系被掌握,衝擊甚於製造業西進。
製造業---投資成敗自負,損失僅及於投資額度。
金融業---吸收存款,可達自有資金數十倍,損失共同承擔,發生問題易造成擠兌潮,影響國家經濟穩定。
中國四大國銀任一家資產都超過台灣所有銀行資產總額,可輕易取得台灣銀行經營主導權,掌握台灣金融體系。
台灣難取得等比例的中國銀行股權。

2.挖關鍵技術、掌控台灣經濟命脈,台灣失去技術優勢、經濟成長動能
錢進中國與中資來台本質不同、經濟體不對稱、關係不對等
台灣---民營企業為主,自由競爭市場經濟
中國---國營(公) 非自由市場經濟
錢進中國---求私人利潤,為中國創就業機會,賺外匯
中資來台---具政治目的

3.開放公共工程BOT,中資機場、港口等基礎建設,關係經濟發展,國家安全 =引狼入室。

4.第二類電信業務開放,企業情資被掌控、個資外洩,兩國發生軍事衝突時,無法動員中資電信公司,影響國家安全。


MP3下載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docman&task=doc_details&gid=3185&Itemid=87&cid=102

---2013-10-07 ( 咱ㄟ故鄉 咱ㄟ家 )

1.古代皇帝出巡內急的規儀,聽禮儀官怎麼說~

2.聲稱的ECFA黃金十年已過近1/3的時間,不見當時宣稱的效益, 
問題癥結在哪裡?是馬政府說的開放不夠?
看王塗發教授怎麼說
1. 磁吸效應 2.效益評估模型引用錯誤
對中國更多的開放能為台灣拚經濟嗎? ECFA的延伸產品服貿協議能補ECFA的不足嗎?為何不簽最好?
讀~~《現代版木馬屠城 服貿協議危機大解密》

延伸閱讀:

習近平之作法,太缺乏政治智慧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3-11-28

常在三立出現的某L教授,常常硬掰。引用不正確的資料,有為中共護航之嫌,非常不好,再是專家,也要多多用功,現在中共硬起來,不在其所謂防空識別區,而是它自行設立的規定,要各國遵行,過度霸道,正如服貿要逼迫台灣接受一樣,習近平之作法,太缺乏政治智慧。

台灣史101問──書評(11)


(source: 《台灣史101問》,頁68。台灣島上出現過的統治者旗幟。)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3-11-25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台灣關係法,關係台灣何處?

為彌補台美斷交之後所造成的安全漏洞,美國國會另立一國內法《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具備足夠的自衛能力,名列美國總統與國會磋商,依憲法程序因應台海危機。1979年4月10日,卡特簽署《台灣關係法》其立法主旨稱:「本法乃為協助維護西太平洋地區維持和平、安定與穩定,並授權保持美國與在台灣的人民之間的商務、文化以及增進美國的外交關係,以及其他目的。」該法第二條提到美國的政策,有這樣的明文規定:「1.保持與增進美國人民與台灣人民、中國人民及西太平洋地區所有其他人民間的廣泛、密切、友好的商業、文化與其他關係……3.澄清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建立外交關係的決策,乃是基於一項期望,即台灣之未來將以和平手段解決;4.認定任何以和平以外之手段解決台灣之未來的努力,包括抵制及禁運在內,均為對西太平洋地區之威脅,切為美國所嚴重關切;5.提供防禦性武器給予台灣;6.維持美國之能力,以抗拒任何足以危及台灣人民的安全,或社會、經濟制度之強制行動。」所以,《台灣關係法》係以美國國內法的架構改變台美關係,《台灣關係法》成功將台灣置於美國準領土地位,台灣一旦出事,第七艦隊就主動來台灣海峽維持秩序,國防上,台灣屬於美國第七艦隊保護範圍。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386。

瞭解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為何?

聯合國自1971年的2758號決議案後,已經確認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唯一代表中國且繼承「中華民國」的合法政府。所以聯合國2758決議案是在決定中國代表權,不是在決定台灣的主權歸屬。也無怪乎決議案通過之前,周恩來與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的談話中(1971年10月21日下午4時42分到7時17分),周恩來表示並不擔心美、日所提的雙重代表權案。他認為這個提案是「一個中國兩個政府」,中國不能接受,但很容易應付;即使通過了,北京仍拒絕參加。如此一來,聯大還是非把「蔣介石代表」趕走不可。他擔心的是阿爾巴尼亞「驅除蔣介石代表,恢復中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案(亦即2758決議案)「無法增加有關台灣地位的條款,即使此案通過,台灣地位問題仍未決定。」

對國際社會而言,不論名稱叫「中華民國」("The Republic of China"),或是在前面加個「人民的」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都是中國(China),兩個名詞幾乎是同義詞。

所以直到目前,聯合國憲章還保留「中華民國」("The Republic of China")的名號,例如聯合國憲章第23條有關安全理事會的成員中,仍用"The Republic of China";憲章第110條也一樣保留"The Republic of China"的國名。

職是之故,台灣如果真正有意要進入聯合國,就不可能再使用「中華民國」("The Republic of China")進入,因為「中華民國」("The Republic of China")在聯合國裡面已經有了,且已經被北京政權所繼承與代表。

有國際常識的人都知道,以「中華民國」的名義要「重返」聯合國是不可能的(因為必須把北京政府的代表逐出),台灣只有以新的國家,用名副其實的「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才有可能被考慮。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389。

反民主,打壓民主、自由,是國民黨一貫作法。

《自由中國》雜誌原先是一群來自中國大陸的自由主義知識份子的結合,因此沒有群眾基礎。但是他們提倡民主自由的理念,以及敢於對時政痛下針貶的言論,對於當時台灣的部分本土菁英--那些曾經直接或間接接受過日治時代民權運動洗禮、曾經在終戰後熱切期待參與「祖國」政治,卻在228事件後對政治感到失望的本地知識分子--而言,是相當具有共鳴作用的。因此,《自由中國》的知識份子們,與台灣本土的部分菁英份子的結合,也就水到而渠成。

在《自由中國》出刊「祝壽專號」的約半年後--1957年4月下旬,台灣舉行第三屆縣市長及省議員的選舉。具有社會聲望的本土菁英李萬居、郭國基、吳三連、李源棧、郭雨新、許世賢,當選省議員。這便是後來「省議會五虎將」及「五龍一鳳」稱號的由來。

這批從地方選舉產生的台籍社會菁英,終於和《自由中國》的雷震等知識份子結合。他們透過「選舉改進座談會」的形式,逐漸醞釀組織新的反對黨。1960年約7、8月間,組黨運動進入緊鑼密鼓的階段,黨名也決定叫做「中國民主黨」估計參與的人士約四百餘人。然而,就在9月1日《自由中國》發表由殷海光教授執筆的社論〈大江東流擋不住!〉而聲稱組黨是任何洪流所無法阻擋的三天後--9月4日,台灣警備總部以涉嫌叛亂之名,逮捕雷震、主編博正、經理馬之驌,及會計劉子英四人。雷震被判處十年徒刑。

新的政黨因此胎死腹中。這一段「本省人」與「外省人」為台灣的民主政治攜手奮鬥的可貴經歷,遭到統治者的無情打擊。台灣的民主運動因此跌入谷底,直到60年代末期,才又有「黨外」民主運動的崛起。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392-393。

阿輝伯動心忍性,冒被暗殺的風險,推動台灣政治的民主化。

李登輝繼任總統後,首先最大的一項政治變革就是解決所謂「萬年國會」的問題。在「老賊下台」的社會輿論催逼下,當時還是由俞國華主持的行政院,終於在1988年11月7日通過「第一屆資深中央民意代表自願退職條例」草案,翌年(1989年)元月26日,立法院隨即通過此條例,三月一日起,開始受理這批過去號稱為「法統」所繫的老代表(1947年選出者)的申請退職。他們每人最高可領退職金546萬元。

1989年4月7日,曾發起「519綠色行動」的《自由時代》雜誌創辦人鄭南榕,因刊登許世楷教授的〈台灣新憲法草案〉,遭統治當局控以「叛亂」,鄭拒絕出庭應訊,於警察前來拘提時引火自焚,震驚全國!台灣的民氣,達到了燃點。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399。

1991年4月,李登輝召開國民大會臨時會,制訂「憲法增修條文」,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時代潮流又向前一步,但另一股逆流又隨之而來,同年5月9日,陳正然等四名青年,因為參加「獨立台灣會」被逮捕,引發5月20日一場「知識界反政治迫害聯盟」的萬人大遊行。四個月後,又有李鎮源、張忠棟、陳師孟等學界人士發動的「一百行動聯盟」,主張廢除刑法一百條。翌年5月15日,立法院終於通過修正刑法一百條,取消「陰謀內亂罪」及「言論內亂罪」,台灣的言論自由更獲一層保障。被禁錮在海外不能回台的黑名單,也終於解除。在此之前,各位海外台獨運動人士如張燦鍙、羅益世、李應元......紛紛闖關回台而遭逮捕,但引起民間熱烈反應。

在李登輝與民間民主運動的配合下,台灣逐漸民主轉型,1996年,台灣終於舉行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總統民選。中國北京當局則以飛彈演習威脅台灣,試圖打壓李登輝與彭明敏兩位候選人的本土立場。這場被國際輿論形容為「槍口下的台灣」的選舉。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401-402。

特殊兩國論,引起大風波,凸顯中華民國的假相存在。

1999年7月9日,總統任期只剩下九個多月的李登輝,在接受「德國之聲」記者的訪問,回答有關台灣獨立問題時表示,自1991年修憲之後,我國政府統治的正當性就只有來自台灣人民的授權,與中國人民無關。在1991年修憲後,兩岸關係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以沒有再宣佈台灣獨立的必要。

李登輝這一談話,無異宣布放棄中國國民黨外來政權長期以來所堅持的「一個中國」的原則。因此,他的談話引起國內外相當大的迴響,民進黨以及許多獨派陣營人士,給予高度的肯定。民調結果,有70%以上的人民眾肯定李登輝的這個宣示。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412。
(未完待續,撰於201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