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0

我愛故我在


台灣是移民社會,早期移民為搶奪水源與肥沃耕地,械鬥不斷。儘管如此,每逢廟會、迎媽祖時,恩怨先撇開,一起慶祝同歡,漸漸的移民社會融合。廟會、普渡(祭拜林爽文等抗暴英雄)就是凝聚先民的活動。


98歲的史明歐吉桑說他九三年回台灣後看到台灣已經不迎媽祖也不殺豬公辦普渡,所以他就開始辦普渡,豬肉則跟大家分享,這就是傳統。他的阿媽上市場買豬腰只、豬肝等高價位肉品自己都僅留部分,其餘跟鄰居分享;當時的人有東西都會分享,每家有事不論喜喪鄰居都會來幫忙。歐吉桑常感嘆現今社會連隔壁是誰都不知道,所以「被歐吉桑送東西」時恭敬不如從命,因為他是要傳承這聯繫感情的美好方式。


懷念著兒時的生活記憶,無論是熱鬧的廟會或是陪阿媽到迪化街選布剪布等超久、阿媽到廟裡拜拜帶回來的糕仔、青翠的稻田、濃濃的人情......,歐吉桑說就是愛台灣的動力吧!或許,讓歐吉桑傾其所有,終生投入台灣獨立運動,為深愛的台灣爭獨立做主,為受壓迫的台灣仗義奮戰至今,除了正義感之外應該就是這與土地、人文融為一體的情感。如同日治時期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灣生」們,經過七十年仍魂牽夢繫,想盡辦法回到出生的地方、兒時記憶的所在。


愛,就是源自這份深入骨隨的記憶。台灣是他們辛勤奮鬥過,揮過汗,哭過笑過的地方,也是這樣才每每在夢裡穿越時空回到故鄉吧,一旦與土地連結就是一世的羈絆。或許這就是囿於權貴圈的人無法疼惜此地、在此生根的原因,他們從沒踏實的活在這塊土地過。

個人的記憶是一個人的歷史,集體的記憶是民族的歷史,失憶的人,失憶的民族會是什麼?還能愛其曾愛嗎?


(2015.11.17 歐吉桑的談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