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1

【影片】杜正勝院士誦唸台灣神張炎憲教授(贊旨同修)追思文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5-03-02


時間:2015年2月28日
地點: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
活動:台灣神張炎憲教授(贊旨同修)揭碑典禮暨228追思會

弔念一生實踐理念的炎憲

杜正勝撰文

台灣人的朋友、我的同學、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在赴美口訪「青春‧逐夢‧台灣國系列」歷史的途中,不幸鞠躬盡瘁,其壯烈有若勇士之戰死沙場,聞者莫不嗟歎老天不仁,使台灣國折損一員大將。

炎憲求學相當平順,台灣大學歷史系和歷史學研究所畢業後,負笈東瀛,進入東京大學深造,獲得博士學位。

炎憲不是墨守象牙塔的「純學者」,他受過科班的正規近現代史學訓練,但不自鳴清高,「為學術而學術」。他的學識要求有所用,用在他所熱愛的台灣這塊土地及其人民。他從不諱言追求台灣獨立建國的理念,正像〈台灣是我的母親〉這首吶喊心聲的歌曲,「勇敢叫出母親的名」。即使2008年台灣人失去政權,在外來政權百般誣衊的清算氛圍中,他依然高歌不歇。

炎憲是思想的實踐者。他信守批判史學的準則,論述錘煉見解,由見解而形成概念,但凡所論述不能脫離堅實可信的史料。然而一個不曾當家作主的民族,她的史料往往多是她的統治者留下的,不能反應歷史的真象,也不代表她的心聲。因此,炎憲一生致力發掘史料,尤其是被遺忘或不敢出聲的史料,任職中研院時期千辛萬苦進行二二八口述歷史訪談,即是他政治思想也是史學思想的實踐。

炎憲是理想的鬥士。他知道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而「魔鬼藏在細節中」,即使外來統治者的史料還是會透露被統治的台灣人的歷史,所以在國史館的八年,似乎有「時不我與」之預感,快馬加鞭推動出版,計有總統、副總統專書60種、人物傳記24種、口述歷史50種、史料彙編140種,以及史事紀要29種。凡此屬於史料的出版品高達三百餘種,其他專著尚未計算在內。

今天,2015年的二二八,這個國殤日,炎憲的親朋好友聚集到草屯聖山,共同追思悼念大家的朋友、親人,瞻仰大地文教基金會為炎憲樹立的永恆紀念豐碑。追憶匯為文字,文字構成歷史,凡與炎憲接觸過的人都有許多故事可以論述,讓我們追循炎憲的步伐,發挖台灣的歷史,建構台灣的歷史,實踐每個人的理想和理念,我相信這是紀念炎憲很好的一種方式。

我與炎憲締交將近五十年,公義與私誼兼而有之。我們是大學和研究所同班同學,後來同在中央研究院從事史學研究,我們的政治取向相近,曾經同在民進黨政府出任特任政務官長達八年之久,然而今天的講話不會以一己的私情礙歷史公論,至於個人私交的追憶,請參閱附錄〈懷友〉,從我講述的小故事,當能看到炎憲待人之真情和助友的懇切。

台灣的路途猶然遙遠,我們的理想還高懸在可望不可及的山巔。在這坎坷征程中,每每使我憶起炎憲認定目標,一步步踏向前進的自然怡然的神情,他所具備樂觀的自信之特質,將是台灣之路最厚實的資產,人人都可以從他獲得活力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