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2018-06-09
時間:2018年6月9日
地點: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
林秋梧是日治時期前衛的神職人員、社會運動者、思想家。
他於1903年誕生,是基層的水果小販之子。1918年考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隔年改名台北師範學校(簡稱「北師」),是當時台灣兩所最高學府之一。1921年他參與文化啟蒙的「台灣文化協會」,是創會的學生會員。時常批評時政的言論,在1922年的學潮事件中,被學校藉故退學。
1925年文化協會成立「活動寫真班」(又稱「美台團」),林秋梧應邀擔任美台團電影巡迴放映隊的辯士(電影解說員),能言善道的他把握機會,置入行銷民主思想、台灣意識。
1927年,對佛學素有研究的他,步入禪門致力佛教改革,透過宗教運動,再度回到社會運動的道路。反迷信、反普渡、提倡女權,認為真正的「菩薩行」就是現實的台灣,而非偏重來世的淨土。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楊緒東醫師表示林秋梧(證峰法師)生命雖短暫,卻已經悟出大愛修行的觀念,即是救民愛人,建立現世的樂土。然而現今台灣某些宗教民俗已失去焦點,宗教志業變成宗教事業,廟宇為黑道把持,繞境變空氣污染,普度變普自己的肚。因此今天追思林秋梧,就是提醒台灣人要為自己及子孫找出路,而喜樂島聯盟所推動的「獨立公投 正名入聯」正呼應了林秋梧活在當下,追求公理公義的信仰精神。
民視榮譽董事長田再庭先生表示,他看了今日林秋梧的追思手冊,才知道台灣曾有這麼一位優秀的年輕法師,真正實踐佛教入世修行的道理,因此追思林秋梧也是在建立台灣自己的主體性,如同民視台呼一樣,立志成為台灣的眼睛,體察民意。
台灣史學家同時也是林秋梧後代親族的代表李筱峰教授提到,他在大三因為幫黨外雜誌寫稿批評黨化教育而糟退學,但林秋梧更慘,離畢業前一個月,因批評日本殖民對待而遭退學,但李筱峰教以他舅公林秋梧為榮,更高興聖山為林秋梧立碑,讓台灣人可以追思這位台灣革命僧。
李筱峰教授表示,早在1920年代,林秋梧加入的「台灣文化協會」已經在宣導反燒金、破迷信的觀念,但將近100年了,台灣人還是沒改變,而聖山所提倡的台灣神信仰,就是要提醒台灣人尊敬有意義的人物,而林秋梧「願同弱少鬥強權」「建立現代淨土」的觀念、短暫卻有意義的人生,剛好豐富了台灣文化的內涵。
1934年,林秋梧急性肺結核病故,短暫但獨特的人生、充滿正義感與反抗性格、濟弱扶傾的慈悲、勇敢的抗爭精神,啟蒙台灣人自知、自覺、自主性,是真正的大愛修行。
地點: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
林秋梧是日治時期前衛的神職人員、社會運動者、思想家。
他於1903年誕生,是基層的水果小販之子。1918年考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隔年改名台北師範學校(簡稱「北師」),是當時台灣兩所最高學府之一。1921年他參與文化啟蒙的「台灣文化協會」,是創會的學生會員。時常批評時政的言論,在1922年的學潮事件中,被學校藉故退學。
1925年文化協會成立「活動寫真班」(又稱「美台團」),林秋梧應邀擔任美台團電影巡迴放映隊的辯士(電影解說員),能言善道的他把握機會,置入行銷民主思想、台灣意識。
1927年,對佛學素有研究的他,步入禪門致力佛教改革,透過宗教運動,再度回到社會運動的道路。反迷信、反普渡、提倡女權,認為真正的「菩薩行」就是現實的台灣,而非偏重來世的淨土。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楊緒東醫師表示林秋梧(證峰法師)生命雖短暫,卻已經悟出大愛修行的觀念,即是救民愛人,建立現世的樂土。然而現今台灣某些宗教民俗已失去焦點,宗教志業變成宗教事業,廟宇為黑道把持,繞境變空氣污染,普度變普自己的肚。因此今天追思林秋梧,就是提醒台灣人要為自己及子孫找出路,而喜樂島聯盟所推動的「獨立公投 正名入聯」正呼應了林秋梧活在當下,追求公理公義的信仰精神。
民視榮譽董事長田再庭先生表示,他看了今日林秋梧的追思手冊,才知道台灣曾有這麼一位優秀的年輕法師,真正實踐佛教入世修行的道理,因此追思林秋梧也是在建立台灣自己的主體性,如同民視台呼一樣,立志成為台灣的眼睛,體察民意。
台灣史學家同時也是林秋梧後代親族的代表李筱峰教授提到,他在大三因為幫黨外雜誌寫稿批評黨化教育而糟退學,但林秋梧更慘,離畢業前一個月,因批評日本殖民對待而遭退學,但李筱峰教以他舅公林秋梧為榮,更高興聖山為林秋梧立碑,讓台灣人可以追思這位台灣革命僧。
李筱峰教授表示,早在1920年代,林秋梧加入的「台灣文化協會」已經在宣導反燒金、破迷信的觀念,但將近100年了,台灣人還是沒改變,而聖山所提倡的台灣神信仰,就是要提醒台灣人尊敬有意義的人物,而林秋梧「願同弱少鬥強權」「建立現代淨土」的觀念、短暫卻有意義的人生,剛好豐富了台灣文化的內涵。
1934年,林秋梧急性肺結核病故,短暫但獨特的人生、充滿正義感與反抗性格、濟弱扶傾的慈悲、勇敢的抗爭精神,啟蒙台灣人自知、自覺、自主性,是真正的大愛修行。
台灣佛教的入世革命僧-林秋梧(證峰)碑文
(1903-1934)台南人,神職人員、社會運動者、思想家。
母親楊安,父親林成武是水果流動小販,常走避警察取締叫賣,困頓維持家計,擅長編說仙人除惡的故事。林秋梧打抱不平的個性、演講專長,由此形塑。
1917年自台南第一公學校畢業,學業「優等」。1918年考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是菁英薈萃之地。1920年左右民族運動萌芽,他偷閱爭取台灣政治自由與文化啟蒙的《台灣青年》。1921年畢旅於東京購買社會思想書刊,在港口被查扣,北師(國語學校1919年改制易名)在1922年的學潮,藉故認定他為思想問題人物,畢業前夕勒令退學。
加入「台灣文化協會」的他,1925年開始參與文化演講。1926年出任該會「美台團」電影巡迴隊辯士,傳布新思想、知識和民族意識。1927年拜開元寺得圓和尚為師,步入禪門,法號「證峰」,繼而被派赴日本東京駒澤大學留學,投入禪學泰斗文學博士忽滑谷快天門下,開啟新的人生旅程。
1930年畢業返台,揚棄只吃齋唸佛的出世小乘,披起「反抗帝國主義」的袈裟,發出「反抗殖民主義、資本主義」的梵唱,敲響「佛教改革」的木魚,以入世的宗教精神,從事一體多面的布教弘法、宗教改革、社會運動。
他提出另類新潮思想,認為佛教可被視為哲學;將馬克斯唯物論觀點帶進佛教,把佛教帶入社會運動廣場。將理念與思想發為文字,寫作不斷,批判佛教陳年積弊、創刊左翼刊物《赤道報》。主張女性跳脫男性宰制社會的框架、駁斥女子不能成佛的歧視。提倡「修菩薩行的,便是社會改革的前衛份子。」要站在弱者大眾的立場,向強權抗爭。到西方極樂國土的捷徑,是在「現世」勇敢當前鋒消滅台灣有形無形的魑魅魍魎。
1934年,急性肺結核病故,短暫但獨特的人生。他充滿正義感與反抗性格的詩「菩提一念證三千,省識時潮最上禪;體解如來無畏法,願同弱少鬥強權!」濟弱扶傾的性格、勇敢的抗爭精神,啟蒙台灣人自知、自覺、自主性,是真正的大愛修行。
延伸閱讀:
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簡介
革命僧林秋梧法師 入台灣聖山紀念追思!-民視新聞
母親楊安,父親林成武是水果流動小販,常走避警察取締叫賣,困頓維持家計,擅長編說仙人除惡的故事。林秋梧打抱不平的個性、演講專長,由此形塑。
1917年自台南第一公學校畢業,學業「優等」。1918年考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是菁英薈萃之地。1920年左右民族運動萌芽,他偷閱爭取台灣政治自由與文化啟蒙的《台灣青年》。1921年畢旅於東京購買社會思想書刊,在港口被查扣,北師(國語學校1919年改制易名)在1922年的學潮,藉故認定他為思想問題人物,畢業前夕勒令退學。
加入「台灣文化協會」的他,1925年開始參與文化演講。1926年出任該會「美台團」電影巡迴隊辯士,傳布新思想、知識和民族意識。1927年拜開元寺得圓和尚為師,步入禪門,法號「證峰」,繼而被派赴日本東京駒澤大學留學,投入禪學泰斗文學博士忽滑谷快天門下,開啟新的人生旅程。
1930年畢業返台,揚棄只吃齋唸佛的出世小乘,披起「反抗帝國主義」的袈裟,發出「反抗殖民主義、資本主義」的梵唱,敲響「佛教改革」的木魚,以入世的宗教精神,從事一體多面的布教弘法、宗教改革、社會運動。
他提出另類新潮思想,認為佛教可被視為哲學;將馬克斯唯物論觀點帶進佛教,把佛教帶入社會運動廣場。將理念與思想發為文字,寫作不斷,批判佛教陳年積弊、創刊左翼刊物《赤道報》。主張女性跳脫男性宰制社會的框架、駁斥女子不能成佛的歧視。提倡「修菩薩行的,便是社會改革的前衛份子。」要站在弱者大眾的立場,向強權抗爭。到西方極樂國土的捷徑,是在「現世」勇敢當前鋒消滅台灣有形無形的魑魅魍魎。
1934年,急性肺結核病故,短暫但獨特的人生。他充滿正義感與反抗性格的詩「菩提一念證三千,省識時潮最上禪;體解如來無畏法,願同弱少鬥強權!」濟弱扶傾的性格、勇敢的抗爭精神,啟蒙台灣人自知、自覺、自主性,是真正的大愛修行。
延伸閱讀:
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簡介
革命僧林秋梧法師 入台灣聖山紀念追思!-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