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source: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一書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228的陳儀與八田與一亦有接觸,1945之後中國黨在台灣的發展,台灣成為鬼島、妖島,台灣人變為「台巴子」。
1935年8月,八田與一應陳儀之聘,帶著妻子外代樹赴福建省調查水利灌溉設施的計畫。
八田與一走遍福建省的山岳地區,將完成的灌溉計畫交給陳儀。
陳儀瞠目驚視著八田與一計畫的確實性及其宏大,同時以後對八田與一的為人寄以深深的信賴。陳儀主席雖有留學日本的經驗,是親日派,但因未曾認識像八田與一這樣的大人物,對他遠大的計劃驚訝萬分。
戰後,陳儀被任命為台灣省行政長官,於1945年10月一上任,就由白木原技師帶路參觀八田與一所造的烏山頭水庫,緬懷八田與一的功績,慰問其在天之靈。 但在1947年2月28日爆發外省人與本省人的衝突事件,即所謂的「二二八事件」,因追究責任而被解職,後因投共而被槍斃。
古川勝三著、陳榮周譯,2005,”敕任技師八田與一像”,《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前衛,台北,pp.244-245。
什麼是「生命共同體」?
外代樹的自殺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行為,與一般人的「輕生」大大不同,她有股與台灣共生共死的決心,要與八田永續護台的天命。
「玲子、成子:你們已經長大了,兄弟姊妹要好好和睦相處!」
悄悄溜出的外代樹趕著跑到丈夫投注畢生心力的烏山頭水庫的放水口,朝著滔滔的水流縱身一跳,追隨丈夫而去了。
外代樹投水的日子,正是二十五年前嘉南大圳的開工日。
享年四十五歲。
清晨一大早剛睡醒的兩個小女兒,一發現母親不在,便看見數封信和一張信箋放在桌上。
數日前,兩人就看到母親一直在寫信,直覺這就是遺書,趕忙往放水口奔去。
「媽媽不要死!請你要平安無事。」
心中如此吶喊著,不停地跑。眼淚不斷地沿著臉頰留下來。跑到水庫放水口時,眼前是轟轟的震耳聲和水沫飛濺的情景,晨靄中閃著母親整齊排放的草屐。
立即通知組合的人,動員所有的人開始搜尋水路,但是沒有任何發現。之後,風力轉強,到了晚上,颱風來襲,風雨更強,水路的水位增高,不得不暫停搜尋。
翌日颱風離境,雨停了,關閉活門,停止放水。在搜尋所有水路時,於下游六公里處發現外代樹面目全非的遺體。組合的人員格外地傷心。
接到八田技師的惡耗至今還未滿三年,現在夫人又死了。
大家淚眼汪汪,將外代樹的遺體在日本人的墓地內火化。
一部分骨灰帶回日本,剩下的決定葬在烏山頭。
多虧組合人員的溫情關照,把她葬在丈夫所造的烏山頭堰堤畔。夫婦永遠同眠於此。
古川勝三著、陳榮周譯,2005,”外代樹之死”,《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前衛,台北,pp.299-300。
10月17日,中華民國台灣駐防第七十軍登陸基隆,24日,陳儀被指派擔任台灣行政長官。翌25日,於公會堂(譯注:今台北中山堂)由陳儀行政長官和安藤總督共同主持台灣交接典禮,結束了日本五十年的統治。
日本人關心的是,把台灣視為永住之地的日本人到底會受到什麼待遇?若回日本,既沒有住的地方,也沒有財產,其中也有在台灣出生的,根本不知道日本內地。
大家擔心是否能留在台灣,或者非撤回日本不可。
1946年2月25日,發佈日本人回國的命令。
其內容為,除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認為需要留任者及其家族35000名以外,其餘全部回國。可以說想留不准留、想回不能回。並嚴格地規定每人限帶10公斤的家當和現金1000円。28日第一批回日團離開台灣。
泰雄也為了進第四高等學校而提早單獨搭第一批輪船回金澤。
除留任者外,最後一批歸國輪船於4月25日由基隆出航,在僅僅不到兩個月的短時間裏,將超過40萬人,在雙方幾乎都沒有鬧事的情況下運送回國,這種例子,世所罕見。
另一方面,台灣行政長官公署開始接管官廳。嘉南大圳水利組合也於1946年2月13日被接管。但是水利組合的接管則因受益者為台灣人,所以不由政府直接接管,而委任台灣人,所以得以順利地進行。
為了保護嘉南大圳,台灣的技術人員和日本技師連日召開會議。中島力男、柴田一郎、赤堀信一、伊藤、柳原、入江、大城技師等人被留任,指導三年輪作給水法的管理。但是因為日本人回國和戰後的混亂,嘉南大圳不少設施的管理無法嚴格監督,到處出現為了自己之便而擅自開閉閘門調節用水。
在上游截水,下游便無水可用。因此別說三年輪作,不能耕種的地域也一直增加。
組合因此向政府請求支援,保護嘉南大圳。
政府派被留任的原總督府內務局土木課的宮地技師前去解決。
宮地技師赴台南後,召集組合理事商討協議今後的方針,決定照舊繼續三年輪作給水法。
接著宮地技師與舊友台南州農務局長黃榮華先生商量,最後決定派兵駐守水門。如此由部下宮地技師去拯救八田技師亡故後的嘉南大圳,三年輪作給水法才得以繼續。
嘉南大圳水利組合被接管後,改名為「嘉南農田水利協會」,變成以台灣人為主的組織。
台灣內部開始清除日本色彩。日本神社被拆除,所有日本人的銅像都被推倒。在那個氣氛裏,協會的人們決定為八田夫婦立墓。為了造純日式的墓,捨棄在台灣普遍的大理石不用,尋找花崗石。
好不容易在高雄找到福建省產的花崗石,訂作日式的墓石。然後立在原有八田技師銅像的地點後面。將寄放在台北東本願寺的八田與一和外代樹的骨灰一起埋葬。
此二人之墓,於1946年12月25日建立完成。
當天,菱沼貞雄帶著八田夫妻的遺孤浩子、玲子、成子坐在這艘回日的輪船。
孩子們在胸前緊緊抱著父母的部分骨灰,心中叫著:
「爸爸、媽媽,請在值得回憶的烏山頭安息吧!有一天我們會來看您們。」
二十七年後,孩子們再訪烏山頭,那裏有每年於父親的忌日都舉行追悼式的嘉南大圳的民眾等候著。
將青春奉獻給嘉南大圳的八田與一,做為「嘉南大圳之父」受到敬仰,與夫人外代樹靜靜地安息在烏山頭湖畔。
古川勝三著、陳榮周譯,2005,”外代樹之死”,《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前衛,台北,pp.301-303。
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會自認為台灣人,KMT在台灣的外省族群,會自認為台灣人的人比例不很多,第一代少之又少,為什麼?大家可以想一想?
「西方人最討厭被說成說謊的人,日本人最怕被指為不恥,台灣人最不喜歡被認為不知感恩。」
因此,在台灣被指為「不知感恩者」,即是「你不是人」的意思。一旦認為是「恩人」,則終生如此。是否就是這樣的民族性,才有「不尊重八田技師的人,不是嘉南人」的斷言?
生在台灣,在台灣度過青春歲月的晃夫先生也說:
「我們是在台灣出生的。當時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被稱為「灣生」,同班的大部分都是「灣生」。因此,我們「灣生」幾乎都是在不知道父母親故鄉的情境下長大的。因此,現在我們也認定台灣是故鄉。台北一中(譯注:建中)、旭(譯注:東門)小學的同學會每年在東京舉行。在名古屋也舉行台北一中和台北高女(譯注:北一,二,三,四女中)合辦的同學會,大家都把台灣視為故鄉,永存心中。
古川勝三著、陳榮周譯,2005,”八田技師的追悼會”,《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前衛,台北,pp.312-313。
(全文完,撰於2009/06/12)
延伸閱讀:
【台灣百年人物誌】八田與一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讀書心得(4)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讀書心得(3)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讀書心得(2)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讀書心得(1)
Hsutung's BLOG
楊緒東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