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source: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一書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鄭成功一族在台灣的建設很少,主要在於「養兵屯田」、「反攻大陸」,其對於台灣移民的生活照顧不多,反而殺死不少原住民與台灣人民,其課稅之重甚於外族。
來的是中國明朝兵馬,回中國也是中國兵馬,鄭氏心中只有「祖宗明朝皇國」,在台灣的移民一代又一代受到鄭氏的剝削,並不把台灣先移民認為是「族人」,而是「逃到台灣的奴隸」。
台灣併入日本帝國的版圖已經十五年了,是一個正需要開發的小島。歐美列強正注意著日本要如何統治開發這個第一個到手的殖民地。
政府為了顯揚國威,在不許失敗的前題下,急需優秀的人才前往台灣。
選擇台灣為其出路的八田與一,於1910年7月畢業於東京帝大,8月就以台灣總督府土木部技師的身分渡越東中國海,航向距離東京二千公里的台灣。
八田與一勇往直前地將他的夢想帶往這個被稱為美麗寶島的台灣。
古川勝三著、陳榮周譯,2005,”「八田屋」的少年”,《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前衛,台北,p.47。
1661年,近松門左衛門所著《國姓爺會戰》一書中有名的鄭成功選擇台灣做為反清復明的基地。他率領二萬五千名士兵進攻台灣,趕走了荷蘭人。鄭成功到現在仍是台灣的英雄,在普羅民遮城的遺跡還豎立著他打倒荷蘭人的銅像,而且也建有他的廟宇。鄭成功的母親是平戶田川氏的女兒,與鄭成功一起被供奉在同一個廟裡。知道這件事的日本人極少。
鄭氏一族在鄭成功死後繼續主張反清復明。但遺族間因繼承權的紛爭而削弱軍力,再因反對清朝所提出的和平條件,被三萬清兵所敗,結束了三十三年的鄭成功時代。這之後,直到割讓給日本為止,清朝統治台灣二百一十二年,在這段期間,清朝並不想開發台灣,其統治目的僅為防止台灣叛亂。
古川勝三著、陳榮周譯,2005,”台灣”,《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前衛,台北,pp.51-52。
以四十二歲的壯年被提拔為民政長官的後藤,為了解決已成懸案的鴉片問題,推行「專賣事業制度的確立」,同時著手設立醫校、新設醫院、整備上下水道等加強公共衛生設施,開始撲滅傳染病。
另一方面,後藤認為經濟獨立自主乃是台灣邁向現代化的首要之事,因此著手獎勵和發展製糖業,召回正在美國留學的新渡戶稻造,任命他為殖產局長,確立糖業政策。
結果,原為砂糖輸入國的日本,除了自給自足外,還有能力向海外輸出。而且還著手改良及增產台灣米和烏龍茶,並開始輸出。同時也強力推行礦業、水力發電、築港、海運政策,推動近代化政策。
有了這些成果,台灣經濟變得豐裕,可以自給自足了。「台灣特別財務獨立」的政策於焉成功。以前無法維持自立的台灣,是日本內地龐大的負擔,有「吃錢島」之稱;尤有甚者,有人主張將它賣給外國。這樣的新領土台灣在後藤的大力經營下,竟然被稱為「日本的寶庫」了。
古川勝三著、陳榮周譯,2005,”台灣”,《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前衛,台北,pp.54-55。
台灣山多、地少、傳染病很多,先移民歷數百年,衛生程度還是很差,沒有所謂之「衛生教育」與大型的水道工程,人人割地自限,自私自利,派系之間彼此打打殺殺,現在的中國黨,還很會運用這種狗咬狗的遊戲。
2009吳伯雄KMT黨主席的下台,馬英九集萬尊於一身,就是「一種示範」。
1912年中國大陸發生辛亥革命,清朝滅亡,中華民國誕生。
日本年號也由明治變為大正,但八田與一仍然是土木課技手,為土木工程的計畫奔走台灣各地。
即將二十八歲的八田與一在1914年昇為總督府技師,同時被調到土木課衛生工程股。
為了確保飲用水的乾淨,使人民有衛生的生活,台灣主要都市開始施行上水道工程,防止傳染病的發生。
台灣很早就有瘧疾、阿米巴痢疾、霍亂、鼠疫等傳染病。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數不少。為此,很多人不喜歡前往台灣,也有赴台時不攜帶家眷而單身到任的,很少日本人真正留在台灣為它盡全力。
連當官的都如此。儘管政府希望日本人能踴躍移民台灣,以達成同化台灣的目標,但傳染病卻是他們最頭痛的問題。
因為傳染病是看不見的敵人,極難應付。
不撲滅傳染病,就沒有台灣的開發和現代化,因此總督必須全力解決傳染病。為挑戰傳染病,除了採取最徹底的方法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除了普及衛生觀念、新設醫院外,最根本的對策就是整頓上水道,確保飲用水不受污染。整頓處理污水的下水道亦為當急之務。
日本佔領台灣的翌年,即1896年6月,總督府為整頓上下水道工程而延聘外國技師巴兒敦。可知當台灣受傳染病的威脅有多嚴重。
古川勝三著、陳榮周譯,2005,”渡海的青年技師”,《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前衛,台北,pp.64-65。
擔任內務省衛生局長的後藤新平是巴兒敦的畏友,在巴兒敦任滿九年教職而從大學退職時,後藤懇請他指導台灣的衛生工程設計。
巴兒敦明知此行的危險,仍決心赴台。
當時的後藤是以台灣衛生顧問的身分懇請他。兩年後,後藤改任民生局長並赴台視察。兩人在台再次相逢。
巴兒敦來台時的總督是乃木希典。
乃木總督一邊繼續掃蕩"土匪",一邊日夜煩惱如何解決台北惡劣的衛生環境。
乃木總督心中有著悲傷的回憶。他以總督的身分決定來台時,母親也想同往,但他以"土匪"橫行、傳染病猖獗、台灣之行充滿危險之由,勸母親不要去,卻反被母親責罵:「就是危險才要去,連你都不帶母親前往,又怎能禁止部下把家眷留在內地呢?」
因此他不得不帶母親就任。
乃木總督所擔心的事終究發生了。母親來台後不久,便罹患瘧病去世。
對乃木來講,撲滅傳染病就是替母親報仇,也是一種悲願。
對日本政府而言,巴兒敦的來台不僅像是救世主一般,對乃木總督而言,也是如此。
巴兒敦來台時,帶有一位叫做濱野彌四郎的年輕技師同行。
古川勝三著、陳榮周譯,2005,”渡海的青年技師”,《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前衛,台北,pp.65-66。
巴兒敦和濱野開始全心投入工作。為了探尋水源,屢次進入深山。他們一邊設計台北、台中、台南的上水道,一邊繼續指導台北下水道的設計。
來台三年後的1899年,台灣的衛生工程終於露出曙光,巴兒敦卻不幸罹患了他正致力撲滅的瘧疾與赤痢。
不久病癒,但又在返英途中於東京病發去世。他因多年來工作繁重而積勞成疾,再加上瘧疾與赤痢消耗體力導致肝病,享年僅四十三歲。
瀰漫悲傷氣氛的總督府以「台灣上下水道之父」稱讚其功勳,並永遠為他留名後世,於1919年3月,在台北水源地內豎立了銅像。
巴兒敦過世後,台灣上下水道的指導工作由濱野彌四郎繼承衣砵。濱野曾全程參與巴而敦的調查工作,因此正式施工時,濱野是不可或缺的人。
古川勝三著、陳榮周譯,2005,”渡海的青年技師”,《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前衛,台北,p.67。
八田與一並非因為濱野技師是帝大前輩而尊敬他,而是對他於台灣未開發時期,冒著生命危險,以開拓者來台的這番作為而敬仰他。後來並成為他的部下,漸漸地被他的人格吸引住了。
濱野技師也將自己跟巴而敦學習時的形象,投射在八田與一的身上。
古川勝三著、陳榮周譯,2005,”渡海的青年技師”,《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前衛,台北,p.68。
(未完待續,撰於2009/06/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