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1

【影片】勤政為民 壯大台灣 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農業-林國慶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4-04-16


「勤政 為民 壯大台灣」─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
時間 ∣ 2013/08/30 (五) 9:00~17:30
地點 ∣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主辦單位 ∣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發表人:林國慶(行政院農委會前副主委)

壹、農業政策背景、執政理念與農業政策目標

一、民進黨執政前之農業情勢

1995年1月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TO),在貿易自由化的過程中,對我國農業造成顯著衝擊,必須研擬相關政策以為因應。

我國是小農制國家,每一農戶之平均耕地面積只有一公頃左右,百分之八十以上農民為兼農與副業農。農民所得偏低、農村建設落後等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沒有有效解決,會危及糧食、以至於生態保育等等這些國家重大發展目標。

二、當時重要農業問題

(一)區域發展不均衡

(二)農民福利缺乏整體規劃

(三)農業資源遭到破壞,永續經營遭到威脅

(四)生產因素市場管制過多,市場機能失調,影響農業競爭力之提升

(五)農村缺乏整體規劃與建設,農業公共建設有待加強

(六)產銷制度現代化成效不彰,政策方向有待調整

(七)農業施政對象有待釐清,施政效率與公平性有待加強

(八)農業技術與政策之研發有待整合與加強

(九)農民組織功能不彰,有待改善

三、農業施政理念與農業政策目標

民主進步黨農業施政理念主要來自三個文獻:2000年的「農業政策白皮書」,2001年1月訂定的「邁進二十一世紀農業新方案」,2006年的「新農業運動—臺灣農業亮起來」。

若就農業施政理念而言,比較完整的施政理念則是來自2000年總統競選時的「農業政策白皮書」。

農業施政理念

‧糧食安全、資源保育、景觀維護為農業政策目標 ,其成果為全民所共享。當農民無法得到適當的農民所得時,這些公共財的維護將相對困難。

‧農業區的維護、糧食之適當供應、農地及鄉村環境的維護、水源及土壤之保育等,也只有在鄉村健全發展的前提下,維護才會有誘因,政策之執行也才不會太困難。

‧為了整體利益,非農業部門應重視農業所得與福利問題,主動與農業部門共同努力積極增進農民福利,創造出妥善利用與維護全國農業資源之有利環境,為全民創造更大的利益。

‧政府應設法提高農業生產資源之素質,促進農業資源之流通,提升農業資源之生產力,增加農業經營之賺錢機會。同時增加鄉村地區非農業部門之就業機會與就業品質,以農家增加非農業所得。

‧在主要農業地區政府應加強農業建設與福利措施,並透過農業區之重新劃分與農地政策改革,降地農地價格預期上漲率,增加農地生產報酬率,並妥善規劃農業區,將政府之有限資源作最妥善之利用,建立更合理之農地變更使用制度以消除暴利預期,並將變更使用之所得回饋農業,使得主要在農業區之農民能專心務農。

貳、2000年至2008年重要農業政策施政成果
一、積極因應加入WTO之挑戰

(一)邁進二十一世紀農業新方案

(二)成立 WTO 因應小組

(三)編足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至2005年度編足1,000億元)

(四)推動農業策略聯盟

為因應日益激烈的國際經貿競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透過組織結盟,結合現有組織、人力、補助經費及異業資源,以期發揮分工合作精神與規模經濟效果,強化競爭優勢,拓展國內外市場,同時可協助解決或舒緩國產農產品產銷失衡之問題。

(五)積極拓展國產農產品國外市場

‧在新加坡、上海、香港等地辦理臺灣優質農產品促銷活動

‧2006年7月於日本東京設立「臺灣物產館」。

‧自2004年至2006年間實施「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方案」,積極拓展農產品外銷市場,3年內總共投入22億5,300萬元,拓展我國農產品外銷。

‧於2006年6月29日提出「新農民運動」,提出「加強農產品全球佈局行銷計畫」,訂定三年內外銷成長值成長20%之目標。

‧在積極拓展農產品外銷下,外銷產業有多項指標上突破,包括:我國成為蝴蝶蘭全球唯一可附帶介質輸美之國家;木瓜突破檢疫限制可銷往日本;芒果突破南半球市場,可輸往紐西蘭、智利及澳洲。2004年10月臺灣米中斷銷日33年後,重返日本市場;臺灣鯛獲日方解除輸入禁令;2005年7月臺灣鯛順利在比利時通關;雞禽、禽肉產品獲准輸入韓國;新加坡核准我國雞肉豬肉調理食品輸入;闊別十年後,香蕉重返韓國市場等。

(六)穩定農產品價格實施九五計畫

‧於2000年7月選擇大蒜、甘藍、文旦、虱目魚、毛豬等21項較易發生產銷失衡之國產農漁畜產品,全面檢討修正產銷失衡預警制度。

‧為穩定國產農產品價格,自2004年1月起實施「九五計畫」,並於2006年9月訂定「95/96年期大宗蔬菜產銷輔導措施」以穩定大宗蔬菜之產地價格。

二、強化農民福利制度及補助措施

‧增加老農福利津貼

「老農福利津貼暫行條例」於 1995 年 5 月 31 日公佈實施,符合資格之老農每人每月可領取老農福利津貼 3,000 元。2004年提高至4,000元,2006年提高至5,000元,2007年提高至6,000元。

‧提供農漁民子女就學獎助學金

‧增加農業貸款與利息補助

‧增加化學肥料補助

‧替農民代繳農田水利會會費

三、推動農業金融制度改革

‧輔導經營不善農會信用部

‧成立全國農業金庫

農業金融局在2002年11月30日召開「全國農業金融會議」,於2003年7月公佈實施「農業金融法」。全國農業金庫於2004年1月30日配合農業金融法的實施揭牌成立,並於5月26日開始營業,政府出資49%、農漁會出資51%,展現政府扶持農會金融的誠意。

四、推動優良農產品及食品安全制度

‧實施家禽屠宰衛生檢查制度

‧建立安全農業產銷履歷體系

‧推動優良農產品標章驗證制度

五、推動農業科技研發成果產業化

‧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化

‧設置農業科學園區與屏東生物科技園區

六、強化災害救助與推動豬隻保險業務

‧強化災害救助制度

‧推動豬隻保險業務

七、推動「新農業運動—臺灣農業亮起來」

‧新農業運動之基本架構

‧漂鳥計畫與園丁計畫之執行成果

八、稻米政策改革

九、農地政策改革

十、漁業施政改革

十一、推動新林業政策

十二、推動休閒農業

十三、農漁會及農田水利會改革

十四、積極推動使我國成為使用疫苗之口蹄疫非疫區

十五、土石流整治

參、執政成果之比較分析

一、日本、韓國與我國農業表現之比較

二、民進黨執政時期與國民黨執政時期農業表現之比較

肆、我國農業發展困境與農業政策改革
一、我國農業發展困境

‧缺乏農業多功能性的戰略與策略的結果,將國產農產品只視為是商品,將本國生產與外國生產的農產品等同對待的錯誤農產貿易談判策略與休耕政策,以及使農地資產化之相關政策。

‧在這一些政策之下,農地之資產角色逐漸大於生產的角色。在目前的政經環境與農地政策下,人人都可買農地享受擁有農地之優惠(免田賦、地價稅、增值稅與遺產稅),農地可以興建農舍…….,擁有農地可以不耕種等增值,農地變成很好的投資標的,卻成為專業農的夢饜,因為要擴大經營規模變的越來越困難。

二、我國農業政策改革

(一)我國農業發展之中長期戰略構思

‧為了我國農業的永續發展,我們必須作治本的基礎性改革以面對未來自由化之挑戰

‧農民是永續與多功能農業的執行者與守護者,農民是農業政策之主要施政對象,並非農地地主。

‧以農民為基礎,全民為依歸,建立三生農業與農業多功能性之戰略與相關策略。

‧建立主要糧食進口國之戰略構思,國內生產的農產品並非只是商品。

‧沒有農業生產就沒有三生農業

(二)我國農業多功能性戰略下之農業政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