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8

火急搶救「台北刑務所」



莊萬壽



台灣人的最傷心處、最斷魂處-台北監獄,日本時的台北刑務所,面臨第二波的澈底摧毀。台灣人是否知悉咱尚存有逾百年的血淚現場?是否知悉這神聖的史蹟,即將永久消失於台灣首善的市中心?

日本領台,在台北城東門外,設置監獄,1904年拆除城牆(留保城門),同時改建洋式的監獄,城牆巨石成了獄牆,其後,稱為台北刑務所。戰後國民黨政府繼續使用到1963年,即通稱的台北監獄。

漫漫的歲月中,兩朝的外來政權統治下,數以萬計(日治末期,同時約關二千人)的犯人、良心犯,曾住在這台灣最大的監牢,從早期抗日的簡大獅、羅福星在此被處死外,之後有太多的台灣菁英與不知名的庶民在這牢地留下可歌可泣的故事

「治警事件」曾被羈押於此的有林幼春、蔣渭水、賴和、王敏川等41人,時間雖短,卻留下了「監獄文學」,最悲慘的是台灣共產黨員:潘欽信、謝雪紅、簡吉(1950被國民黨槍決)、潘之女友簡娥還在獄中生子,而翁澤生被關六年病亡前夕,才放出來。其後鳳山事件的黃宇宙被處死,東港事件的歐清石獄中被飛機炸死。而戰後發跡的楊金虎、李建興亦曾是這裏的囚客。

外國人,曾關過琉球獨立運動者赤嶺親助,和被撃落的美國軍機飛行員,其中14人在此被處決。

戰後白色恐怖另設政治犯的牢房,台北監獄仍然關過27部隊的鍾逸人、辜振甫(關青島東路)嫂子顏碧霞和近日新書發表的陳勤、張常美..等等的被壓迫者。

台北刑務所、監獄,確實多為一般的犯罪,我面對現場,當年威權時代的小人物哭泣、哀嚎之聲,依稀停留天際。後人必須保存歷史見證的遺物。刑務所的基地,達5.9萬坪約20甲,由今「中正堂」側的杭州南路以東,至金山南路之間,總面積約三分之二在東邊有方形高牆圍起的監獄,牢房第一波已被拆除,改建郵電大樓,中間則被愛國東路吞併橫斷,西邊與南北牆外側為官舍,是管理人員的宿舍與活動空間,戰後違章林立,部分的建物,如演武場(武德殿)等被焚燬,這就是後稱的華光社區。正已在拆除中,命在旦夕。

國民黨政府已拆除太多台灣歷史建物了,如果當初有文化的視野,保存全部的「台北刑務所」,今日可以申請UNISCO遺產。其實社區雖似殘破,百年日式結構猶存過半,絕對可以整修。尤其南北兩堵石牆外兩排「官舍」保存較好,臨金華街的紅磚「浴場」,已榕根龍蟠,蔚為奇觀,而沿街老樹成林。我們驚愕市府與相關單位的無知,20甲的百年刑務所,被列為古蹟的只有一件被貼瓷磚的北牆。連較保持原貌較長的南牆都不是,這是在謀殺台灣人的歷史記憶。

    我緊急呼籲:
一、怪手留命,即時暫停拆除工程。
二、重新調查建物、遺址、遺物,包括南側石牆,編列古蹟保護。
三、南北石牆恢復原貌,不可移動。
四、牆外南北兩列長約150公尺的官舍全部保存修復,成立
   「台北刑務所紀念園區」 
五、保護老樹。
六、恢復北牆側三角形的行刑場高牆。 
(長榮大學名譽講座教授、前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維基百科:

拆城與監獄

在城內興建刑務所同時,入台北城後的日本統治者,於1899年公告第一次市區改正計畫後,開始以街地整理與貫通道路為由,動手拆除台北府城城牆及城內文廟武廟。台灣總督府並將台北石城城牆的安山岩唭哩岸石堆積於城外四處。不久,1904年底,除了刻意留存的四座城門之外,台灣總督府幾乎已將台北城所有城牆拆除。從南城牆拆除的石材,則大多運往南門附近。
1910年代左右,以台灣總督府主導的維護治安與鎮壓行動日漸興盛,台籍犯人增多。為此,總督府特別使用使用城牆遺留下的石材興建新的台北刑務所,而此刑務所即為戰後的台北監獄。

[編輯]戰後

充當犯人牢獄的該刑務所,於戰後仍被中華民國政府拿來當作關押犯人的「臺北監獄」,設於圍牆內的該監獄直至1963年才漸次拆遷移監,僅存四周圍的邊牆。
今建物全部拆除殆盡的臺北監獄,只剩南北兩邊,高約三公尺,長約百餘公尺的石牆。而該兩堵牆所用石材,大多取自1900年總督府所拆除的臺北城東與南城牆所遺留下來的安山岩及唭哩岸石。因為有著雙重且二維的歷史空間標定,因此於1998年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


延伸閱讀:

風雨飄搖的台北監獄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