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4

《星期專訪》釣魚台紛爭 高英茂:忌憚中國 違反台基本戰略

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專訪

中日釣魚台紛爭引發一連串美中日台連鎖效應,前外交部政次、駐歐盟 兼比利時代表高英茂受訪認為,面對這次的事件,馬政府的政策有一點搖擺不定,一方面太情緒化,刺激整個衝突的升高,另一方面又忌憚於中國,不敢講台灣的立 場。若此,台灣就變成中國對釣魚台事件運作的一部分,這違反台灣的基本戰略考量。

高英茂博士日前出席巴黎國際會議為台灣國際參與發聲, 因奔波勞累在車上暈厥,導致頸椎嚴重受傷,雖經手術,目前仍在復健中。

北京有意對日下馬威

記者問:你怎麼看待這次中日兩國在釣魚台海域發生的衝突?

高 英茂:我個人認為,這次的撞船事件沒有這麼簡單,在中國一黨專制的國家,自由活動的幅度有限,這麼大的拖網漁船到釣魚台海域去,背後恐怕有一些故事。溫家 寶把這件事提高到很高的層次,這與過去的情況很不一樣,例如,二○○九年俄國打沉了中國的漁船,也引起很大糾紛,但並沒有提高到總理的層次。

值得注意的是,新任的外長前原誠司,過去當過交通部長,他並不親中,外交政策與鳩山、小澤不同,大家都記憶猶新,民主黨剛上台時,小澤率領前所未有的龐大訪問團到中國去示好,鳩山則升高普天間機場移轉的問題。菅直人與前原向來的政策方向,對中國不是太軟弱示好。

因此有個合理的猜測,就是日本菅直人這個新政權上來以後,他們對中國的態度不像前兩個領袖鳩山、小澤那麼柔軟妥協的態度,故而這件事即使是偶發事件,不是故意的設計,北京也有意利用這個機會來對日本菅直人政府下馬威。

美日戰略觀大幅改變

問:美日中這個三角大架構在這次釣魚台事件展示了什麼現象?

高: 美日的關係,在鳩山與小澤主政這段期間,對安保、同盟的關係發生許多爭議,特別為了軍事機場遷移問題,以及整個東亞合作戰略願景。菅直人上台後,針對「東 亞共同體」的概念,認為「東亞」包括美國在內,美國的希拉蕊與歐巴馬也回應「我們也是一個亞洲國家」,因此在基本的戰略架構定義,「東亞共同體」的概念表 示日本觀念轉變得很厲害。最近一系列的行動顯示歐巴馬對亞洲的政策一直在修改,特別是今年三月間,從北韓攻擊南韓天安艦事件開始,四月間,美國、日本與印 度舉行很大規模的海上聯合作戰軍演;七月間,美國與澳大利亞、紐西蘭等三國聯防組織也進行了相關活動;七月間美國與南韓的後天安艦演習;最近,美國更宣布 將在關島海域舉行為期十天的「勇敢之盾二○一○」演習,規模非常龐大,動員了二、三萬美國各種部隊,要從南海一直演練回到關島。所以,如果以行動來看,是 很明顯的,美國開始非常注重美日安保條約的很多相關活動;我也聽到傳言,今年十二月,美國與日本還要進行一次軍演,其目標是安保同盟條約所涵蓋的地區軍事 部署的強化,包括所謂第一島鏈,從日本沖繩下來,這意謂著釣魚台也在日美安保的保護之下,這點希拉蕊已經證實了。她說:釣魚台群島是在日本的管轄下,適用 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因此,在菅直人領導下,美日對亞太地區的戰略觀已發生非常大的改變。

九月初,希拉蕊在紐約的外交關係委員會所做美國外 交策略的演講,強調亞太地區的重要性。九月二十日,副國務卿史坦伯格也在威爾遜國際學術中心演說時強調,美日在亞太扮演著穩定的角色。史坦伯格這個人很好 玩,他有點學者型,對台灣的認識非常深刻,未進國務院擔任副手前來過台灣幾次,當天演講時,他說請不要強求他對台灣的「外交」及「熱誠」;基本上,雖然我 們之間維持「非官方關係」,但我們極為敬佩台灣民主改革及經濟奇蹟的重要成就,美國政府非常重視,美國堅持「台灣關係法」中的承諾。從這個大架構來看,美 國與日本這些一系列行動,假如不是針對釣魚台事件的回應,也是要送出一個很重要的訊息給中國,美日安保條約與美日的戰略關係,不會因為阿富汗及伊拉克等問 題就對亞洲棄之不管,這是很清楚的。

國務院的國務卿與副手都利用學術會議的場合來重新展現對亞太地區的關注。九月二十五日前原外長也公開質 疑中國為何在十九年中提升軍費高達二十倍,擴軍的目標又不透明;這是一個很大的戰略議題,現在華府、東京都在研究下一步是什麼?如果十二月盛大軍演的傳言 為真,這個意義是很大的。

中國是否崛起靠智慧

問:面對這種演變,你認為中國會怎麼考慮與反應?

高: 在這個時候,我想中國他也要非常慎重去考慮將來的戰略方向與行動。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崛起,雖然外交包裝為和平的崛起。但是懂得國際政治的人一看就很明 顯,中國現在很想利用其經濟的力量、軍事的力量,投射在東海、南海之外,也就是說中國想藉此在國際社會扮演更重要的政治與安全角色。但問題是,美國與日本 現在也在重新檢討如何強化其對亞太穩定的角色。特別是印度,也與美日聯合軍演,這是史無前例的。這幾天,美國與東協各國也開始非常認真的討論東南亞的問 題。因此,我認為釣魚台事件恐怕是冰山之一角,其本身並不是那麼重要,但也要看看中國怎麼樣利用這次的機會來展現他們的力量,同時對日本做一些警告。溫家 寶已經正式提出要日本道歉,同時要賠償,這後續會如何發展?是否會堅持下去?或者北京也要稍微了解如何知難而退?這就要看北京在中國崛起的過程當中,他們 的策略運用與智慧了。

此外,許多專家也在談論,釣魚台的爭議牽涉到經濟的利益,石油、天然氣的儲藏等等,這些是比較務實的問題,應該用比較務實的方式來解決。例如中日在東海即以比較務實的態度在處理石油、天然氣開發問題,因此如果各方面都願意妥協,經濟議題是可以解決的。

關鍵還是安全與戰略的問題及願景。在討論時,常常把主權的觀念、國家利益、愛國主義這種抽象的東西搬出來,這些都是高調的政治辯論,真正背後的動機還是大架構的戰略問題,美日中未來如何在亞太地區和平共存,如何一方面要交往,一方面也要競爭。

美 國一些戰略專家正好在進入一個深入的檢討與反省,到底美國二十一世紀要維持一個在全世界主導的地位?把美國的基本價值,民主、人權放在最高順位?還是為了 實際的和平相處,務實的經濟利益,就來與中國的崛起進行某種妥協?這是美國外交政策、安全政策最基本的問題,美國內部現在也辯論得很厲害。

從歐巴馬這個政權來看,剛開始一上台,因為伊朗與阿富汗問題,搞得焦頭爛額,好像有點退卻的心態,但是兩年以後,我想他們也要面對現實,對美國到底要不要繼續維持對全世界的領導地位?這是一個很大的戰略性挑戰。

民主與人權基本價值

問:在世界的變局中,海巡署日前派「重兵」陪同保釣,究竟台灣該有的戰略思考是什麼?
高: 釣魚台問題,台灣也牽涉在內。現在馬政府的政策是有一點搖擺不定。過去民進黨時代,我們雖堅持主權這象徵性的問題,我們不能妥協;但面對現實,也不能因為 主權問題搞得烏煙瘴氣。因為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們與日本、美國的多層關係,以及台海的穩定非常重要。因此,對於捕魚的問題,或是將來的經濟開發,我們願 意與日本務實的來討論。日本與俄羅斯對「北方四島領土爭議」,擱置主權務實合作的模式,該可借鏡考量。

但現在似乎搞得有些複雜了,馬政府剛 上台時,因為撞船的事情,強調要不惜一戰;後來我又注意到,一九九○年,大約二十年前,吳敦義擔任高雄市長時,大叫要把運動會的聖火帶到釣魚台去,這種情 緒化的說法與做法,是很不切實際的,對台灣的安全與戰略利益一點也沒有好處。所以,我們希望馬政府不要搖擺,一方面太情緒化,刺激整個衝突的升高,另一方 面又忌憚於中國,不敢講台灣的立場。若此,台灣就變成中國對釣魚台事件運作的一部分,這違反台灣的基本戰略考量。

從台灣海峽的角度看,很明 顯的,台灣與中國畢竟生活在不同的政治經濟體制之下,台灣的戰略目標就是如何生存、和平、安定,同時對亞太地區具有貢獻;但是中國崛起的戰略目標與我們不 同,因此,如果我們向中國傾斜,等於是放棄我們的基本理念與價值觀,這對台灣過去幾十年來的努力是一個很大的負面衝擊。
爭取民主、人權與和平已成為二十一世紀世界的主流價值,台灣也幸運地加入了此一歷史的主流行列,與仍然停留在一黨專制下的中國,成為一個強烈的對照。因此,台灣必須站穩立場,維護民主人權的價值觀及靈魂,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對所有中國人展示正面的示範作用。


歷 史的前車之鑑,日本在一九三○年代自認有使命感,要奠定亞洲的新秩序,以排除西方的殖民統治,口號很漂亮,但是結果如何?研究歷史與社會科學者,常看到兩 種歷史悲劇,一種是真的具有野心而崛起,例如希特勒,另一種是在崛起的過程中創造了無法抵擋的野心與夢想,如日本一九三○年代的軍國主義,兩個可能都是非 常可怕的。因此台灣如果能扮演更大的角色,將可影響中國走向民主和平與人權的道路,但是如果我們變成了香港第二,完全以經濟利益為導向,對中國人民的正面 影響也將消失。

國家的利益,經常是短暫的盤算,真正長遠的還是國家的基本價值觀;國家領導人對於短暫的利益與長久的價值,一定要認識清楚並堅持分別慎重處理,否則,台灣的前途就很悲觀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