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講者台上說到:「印度窮人飢餓到跟猴子要食物」, 台下大學生大笑……
* 小學生跟媽媽說:「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
* 影片中「窮人家買不起鞋,小孩光著腳在尖石路上跑,幫臨盆的媽媽到對山叫產婆……」。 學生看完的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幹嘛那麼辛苦?
* 小女孩家被土石流毀了,沒了課本、作業簿,也沒了路;高中資優生評論說:「誰叫他們住那裡?他們可以搬家啊!」
這是2008-8-27聯合報A5版的一篇文章「台灣的小孩像晉惠帝」,文末有這一段話: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屏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
作者舉許多例子,擔憂物質豐富的生活、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養出的是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有些例子個人不認為事態嚴重,只需要更深入的引導。孩子們生活單純,與社會接觸少,別說社會百態,就連生活機能如何運作都不甚了解,有些事真的不懂而無法產生同理心。基本上我相信孩子是善良的,同情心是有的,至於有沒有同理心,能不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需在教育過程中製造機會讓他們體驗,並培養積極參與、實踐的熱誠。有同理心之後要更進一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凡是我們生活的空間都是教育的場所,家庭、學校、社會皆是,而家庭是教育的起始。家長用何種心態培養孩子?教師呢?社會環境呢?
是盼望孩子聽話、乖、好好讀書、進好學校、找好工作安穩賺錢?
是疼愛孩子不忍孩子受苦,要盡一切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
是只重私利不論公義,照顧好自家人就好?
是認真盡責份內事務做好,莫多管閒事?
居教育環節的家長、教師是在何種環境下長大? 這些教育者對公共事務是否以身作則積極參與還是漠不關心或是光說不練?這些心態影響到教育孩子的態度,也關係到是否製造出晉惠帝。現今教育者是在戒嚴白色恐怖的社會環境下成長,在校接受黨國教育,在家被告誡不能發出任何反對的聲音,如此肅殺情境下只能自掃門前雪,不敢管他人瓦上霜,對公共事務則是避之唯恐不及,尤其是與掌權者扞格的議題, 於是只能努力拼經濟(吃肥肥,裝垂垂) ;這也是執政者欲塑造的風氣,以便控管人民,因此才有要野草苺學運的學生回家好好唸書的說法。如此氛圍下自然對人文生命的關懷缺乏深度與反省,否則50多年執政,擁龐大資金,攬影視媒體大權,卻拍不出一部感動國際的影片;而民意調查國人最不關心的公共問題竟是「人權」!
50多年的高壓統治遺禍至深,使這些站在教育者位置的人成了晉惠帝製造家,不幸的,現今台灣站在決策地位規劃你我未來的正是一群晉惠帝,而他們的決策與思考果然屏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
附錄:晉惠帝團隊語錄\
經濟部長尹啟明:股市上看2萬點是玩笑話。
財政部長李述德:股價跌,不賣就沒損失。
總統馬英九:股價跌,不要做股票,錢拿來消費。
總統馬英九:經濟不景氣,物價飛漲,失業率攀升—大家消費救國。
郝市府團隊:貓覽塔柱地基掏空遷移否?等地震再說!
藉米勒謝農民http://blog.xuite.net/nt200.wey/blog/17412353
魚翅是普通的菜http://blog.xuite.net/purple.ding/mass/17793400
--------------.不勝枚舉歡迎大家補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