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4

二二八事件官方檔案VS.民間資料整理輯錄(嘉義地區)— 我讀我見(2)

/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不少台灣人刻意到中國去留學,參加中國黨的訓練,以為會為台灣帶來貢獻,其實這批人只要偏向護台,一樣是台巴子,殺無赦。

戰前,陳復志在日本讀高中,隨後赴中國,就讀黃埔校工兵組。畢業後,在中日戰爭中,歷任排長,副連長、連長。戰後,陳復志回到臺北,擔任參謀,官階中校,後轉至三民主義青年團工作,出任嘉義分團主任。

陳復志因去過中國,會講中國話,懂得中國政治,又是軍人、三民主義青年團嘉義分團主任,二二八事件發生後,被嘉義市民推選為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維持嘉義市的治安。

三月十一日,國民黨軍隊擬攻入市區時,陳復志等人為保全嘉義市民的安全,親赴水上機場,謀求和平解決之道,然遭國民黨軍隊扣留,七天後以首謀重犯,槍決於嘉義驛前。

盧炳欽,嘉義第二公學校畢業,就讀廣東省立中學,學會北京話和廣東話。畢業後返臺,日方懷疑其懷有中國思想,將其逮捕入獄一年。出獄後,盧炳欽轉赴日本讀 京北齒科,完成學業後,返臺開業。戰後,當選嘉義市第一屆市參議員。受陳復志之邀,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嘉義分團,擔任書記,曾代表三青團赴中國大陸。二二 八事件時,盧炳欽與民政廳長等人赴阿里山考察,回嘉義市後,出面維持嘉義市的治安。三月十一日,他並不是赴機場的談判代表。中國兵進入嘉義市時,他去迎 接,想要營救被捕的市參議員,卻當場被抓,與其他市參議員一起被槍殺。

潘木枝,曾任公學校教員,後至日本就讀東京醫專,返臺後,開設向生醫院,求治者甚多,是嘉義的名醫。戰後,潘木枝當選第一屆市參議員。二二八事件時,他曾 至公會堂往診外省人。三月十一日,本來談判代表名單上沒有他的名子,但水上機場談和代表的車子在潘家前停留,潘木枝被硬拉上去,而成犧牲者。
嘉義市228事件紀念文教基金會,2006,"徘徊於抗爭與和平解決之間的悲劇",《二二八事件官方權案VS.民間資料整理輯錄(嘉義地區)》,嘉義市,pp.267-269。

中國黨認為有權,就會有錢,殺中國自家人臉不紅、氣不喘,何況是台灣人。

盧炳欽去過中國,深知「中國人殺人是很驚人的」,要家人避難,他卻自認為「是市參議員,不出面解決不行」,試圖營救被抓的市參議員。

二二八事件爆發後,陳復志之妻要他逃走,陳復志說:「我如果不管,會死很多人。」堅持出來維持嘉義治安。三月十一日去水上機場談判時,他又說:「我不出去講誰出來講話?嘉義人死的太多了,我是要去談判講和的,妳不要擔心啊。」

陳復志太太說:「現在一想到陳仔,想到他死得那麼慘,那麼愛國家,八年抗戰都在前方,日本飛機來炸都沒炸死,戰爭結束回到自己家鄉反而被殺。

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二年,陳澄波在上海新華美術學校教書,熟悉中國事,戰後熱心迎接「祖國」,卻死於「祖國」槍下。


這三位去過中國的臺灣人菁英,有中國經驗,未必深切了解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政治的殘酷。
嘉義市228事件紀念文教基金會,2006,"徘徊於抗爭與和平解決之間的悲劇",《二二八事件官方權案VS.民間資料整理輯錄(嘉義地區)》,嘉義市,p.272。

1947年228時,未審先定罪,2008年阿九到阿扁,亦一樣,未審先押。

嘉義驛前的屠殺,未經過司法審判,軍警擅自定罪,五花大綁,背插木牌,寫上名字,遊街示眾,就地正法,槍殺於熱鬧場所的嘉義火車站前,且曝屍示眾,不准家人立即收屍。這種古代中國的殺人手段竟然還出現在一九四七年,已有法治基礎的臺灣,是時空錯置的悲劇。

日治時代,臺灣人已養成奉公守法的習性。平常日警不敢騷擾民眾,民眾如有抗爭,警方亦依法執行,不致枉法行事。

戰後,國民黨接收臺灣,恣意橫行,法律反而變成特權的護身符。
二二八事件爆發之後,嘉義市民隨即響應,外省公務人員大多逃往水上機場。軍隊視嘉義市民為亂民,嘉義市民唯恐軍隊進入市區劫收民財,破壞秩序,雙方形成對峙。
嘉義市228事件紀念文教基金會,2006,"徘徊於抗爭與和平解決之間的悲劇",《二二八事件官方權案VS民間資料整理輯錄(嘉義地區)》,嘉義市,pp.273-274。

這種事,阿九一意孤行,可能在台灣會發生新228的戰鬥,氣氛越來越濃。

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各地領導者多是當地名望士紳或民意代表,他們未必能領導羣眾,也未必會涉入羣眾的行列,事後卻成為國民黨整肅的對象。

雲林、嘉義地區的領導者,陳篡地,日本大阪 醫專畢業,在斗六開陳眼科醫院,領導斗六隊進入樟湖做最後的決戰。黃清標,高等科畢業,領導斗六自衛隊,支援嘉義,攻打虎尾機場。許壬辰,北港望族,日本 東京拓殖大學經濟系畢業,柔道四段,任職嘉義地方法院,領導北港隊入山,在崁腳遇伏被殺。張榮宗,日本大學畢業,率領朴子隊欲入山,在小梅遭遇國民黨軍隊 狙擊身亡。廖本仁,西螺望族,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領導西螺青年團圍攻虎尾機場。

他們親身率領民眾,與國民黨抗爭,甚至欲入山打游擊,做最後的戰鬥。這些行為顯示雲林、嘉義武力反抗國民黨的特質。

日本領臺之初,柯鐵在雲林一帶反抗日軍,日軍傷亡累累,留下英勇的事蹟。

二二八事件時,雲林、嘉義地區的民眾在各地組成團體:斗六有自衛隊、陳篡地部隊;北港有自衛隊、自治聯軍;西螺、朴子也有自衛隊。這些隊伍都由台籍日本兵、青年和一般民眾組成,負責地方的治安,防止國民黨軍隊的騷擾和歹人的劫掠。這些隊伍多有人領導,互相支援,進行保鄉的工作。

這是鄉土感情的自然流露。嘉雲地區民眾素有強悍之稱,抗爭性強又富義氣,拔刀相助,不惜犧牲。二二八的抗爭正是嘉雲地區民眾抵抗精神的寫照。
嘉義市228事件紀念文教基金會,2006,"從平原到山區的最後抵抗",《二二八事件官方權案VS.民間資料整理輯錄(嘉義地區)》,嘉義市,pp.281-282。

沒武力也能反抗中國黨,現在武器可以私下製造或進口,未來的228內戰,中國黨阿九會要紅軍來台,maybe…

嘉義、雲林地區民眾的抵抗,說明了二二八事件時,台灣人民縱使只有竹篙、菜刀、武士刀,也敢挺身而出。反對國民黨的不公不義。各地民眾蜂起,相互支援,赴山區抵抗,在兵力懸殊、配備殘缺不全的情況下,終告失敗的命運。就當時的社會條件而言,臺灣人缺乏獨立自主的強烈意志,尚未形成建國的動力。面對國民黨的武力鎮壓、安撫攏絡、分化中傷的策略,臺灣人自亂陣腳,失去抗爭的決心。
嘉義市228事件紀念文教基金會,2006,"從平原到山區的最後抵抗",《二二八事件官方權案VS.民間資料整理輯錄(嘉義地區)》,嘉義市,p. 283。

(未完待續,撰於2009/07/27)

延伸閱讀:
二二八事件官方檔案VS.民間資料整理輯錄(嘉義地區)— 我讀我見(1)
Hsutung's BLOG
楊緒東專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