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3

台灣史101問──書評(6)


(source: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蔣渭水。)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3-11-06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為祖國而抗日的英雄,卻被祖國坑殺致死。

228事件使林獻堂在精神上的打擊很大,他的許多好友同志在事件中喪生,其中包括一起創辦「大東信託」、一起籌組「歡迎國民政府籌備委員會」的陳炘;而曾經被他邀請擔任台灣文化協會夏季學校講師的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林茂生,也無故被捕遇害。林獻堂因事發當時恰巧在主持彰化銀行的成立典禮,接待當時的財政處長嚴家淦,逃過一劫,但事後卻也名列陳儀當局所開列的「暴動首謀」名單之中。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216。

其實,現在藍綠都肯定蔣氏,可說是「一個蔣渭水,各自表述」。我們長期肯定蔣氏,是因為他的反抗強權、追求平等、自由的正義感。但是國民黨現在為何開始推從蔣渭水了呢?說穿了,是因為蔣渭水當年曾肯定中國國民黨,並以「中華民族」的認同來抗日,這最符合他們的意識形態與「政治正確」。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221。

假使蔣渭水不早逝,而能親眼看到他心中的「祖國」來臨,他會不會很失望?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道理很簡單;他的許多同志們在戰後都很失望,為何有正義感的蔣渭水不會失望?我甚至還可以更大膽地斷定,假使蔣渭水不早逝,也絕對逃不過二二八事件的劫難。何以見得?看看蔣渭水的家人和昔日同志們在二二八事件中的遭遇,就可明白。

蔣渭水的胞弟蔣渭川,也是被捕殺的對象,在軍警人員前來捕殺時,因閃避得及而逃逸,但子彈卻打到身旁的女兒(也就是蔣渭水的姪女)身上,致使女兒最後不治死亡;蔣渭水的三子蔣時欽,也遭通緝,亡命天涯;到了五○年代白色恐怖時代,蔣渭水的女婿鍾浩東(時任基隆中學校長),也因反抗國民政府遭槍決。蔣渭水昔日民眾黨或抗日陣營的同志,如廖進平、楊元丁、黃賜、阮朝日等人,都在二二八中遭殺害;曾經擔任台灣文化協會夏季學校講師的林茂生、陳炘,也遭處決;蔣渭水的北醫同學張七郎,連同兩個兒子在花蓮被處決;參與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的郭國基,以及台灣文化協會理事長陳旺成、台灣民眾黨中央委員兼書記長張晴川、筆名「鐵骨生」的台灣文化協會中央委員林糊等人,都在二二八事件時被逮捕坐獄,或遭通緝而流亡。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222。

誠如文化協會活躍人士柯文質的外孫女黃秀華所說:「我相信,以我外公和蔣渭水的個性,如果看到來接管台灣的國民黨政府是如此德性,他們一定會起來反抗國民黨。蔣渭水和外公都英年早逝,否則228後一定會對抗國民黨,就像他們抗日一樣。看看蔣渭水當年的許多同志,後來也死於228,就可明瞭。」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224。

日本的皇民化運動,採自由意志,亦有全面歸化的作用。

改姓氏運動:其目的則是試圖從「形式」上,使台灣民眾成為真正日本帝國臣民的具體作法。不過,改姓名是採「許可制」,不具強迫性質,而且並非任何人都具有改姓名的資格,條件不夠,還不能當「真正的日本人」。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230。

整體而言,皇民化運動推動的內容,並非全與造就「皇民」有關,例如微笑運動、禮貌運動,是在培養現代公民,提升國民身心素質,有其正面意義。除此之外,皇民化運動有相當的成分是在灌輸「皇民」意識,對台灣民眾、青少年學子確實發揮洗腦的作用。

皇民化運動下的國家神學,透過學校教育,發揮得最為透徹。學生的生活規範中,每日到校後,要像天皇肖像行禮,試圖將天皇的神格形象,灌輸在台灣學童心中。每天朝會升日本國旗後,學生必須面對皇宮方向遙拜,並遙拜皇大神宮。小學生被規定每月一、八、十五日,全校要參拜當地的神社。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231。

中國殖民的黨政思想,皆是實質的偶像崇拜。

戰後中國國民黨政權在台灣實施的教育,雖然要學生祭拜的對象變了,但本質一樣。蔣介石為了鞏固其政權,教育系統和大眾傳播經常要塑造其英雄形象,渲染其領袖魅力。學校充斥著許多為他個人歌功頌德的教材,形容他是「民族的救星,時代的舵手,世界的偉人」。1950年代和60年代的各校園內,都有他的銅像及大幅畫像,以及「效忠領袖」、「蔣總統萬歲」之類的封建標語。

從「天皇陛下萬歲」的教育,到「蔣總統萬歲」的教育,本質是一樣的。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253。
(未完待續,撰於201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