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1

【影片】勤政為民 壯大台灣 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農業-李金龍戴振耀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7-11-19


「勤政 為民 壯大台灣」─民主進步黨八年執政研討會
時間 ∣ 2013/08/30 (五) 9:00~17:30
地點 ∣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主辦單位 ∣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2017/11/19 大地註:僅以此影片追思戴振耀先生(1948-2017)]


與談人:李金龍(行政院農委會前主委)

我是2002年底接任到2006年初才卸任,所以剛國慶兄所報告的應該都是我們過去大家共同努力的一些工作,確實,八年執政不會比國民黨五、六十年的執政對農業的貢獻還要少。

臺灣島400年發展史,就是一部農業的發展史。早期荷蘭人佔據台灣是以殖民者的心態,要獲取臺灣在農業上的利益,打獵的鹿皮可以運回歐洲賣高價,從南洋引進甘蔗、稻米的種植。之後鄭成功為了反清復明,以臺灣做基地,為養活士兵,台灣的稻米對他來說非常重要,所以必須建設台灣。接著的清朝也不認為台灣是寶貴的地方,直到清朝中葉,他們才了解台灣的農業可以補中國的不足,尤其是糖、米、茶、樟腦,所以鼓勵中國人到台灣開墾種作,但為了怕留在臺灣不回去,所以只准男丁來台,女子要留在中國(當人質),清朝也是以搾取臺灣為目的。

到了1895年後的日治時期,喊出的口號是「工業日本,農業台灣」,許多建設都在那時完成,最有名的是建設嘉南大圳,從原本無法種植水稻變成台灣的穀倉,直到國民政府來台……,這些執政政權的心態和立場就會決定農業的發展方向。國民黨政府來台後,養了很多兵,用稻米換肥料的制度來控制糧食,讓農民收入剛好吃飽就好,然後把多餘的人力轉到輕工業,發展輕工業。

對於台灣農業,每一個在台灣的政權有他特殊的目的跟立場,只有本土的民進黨對台灣的農業最關心,其他的政權都有他特殊的目的。為何談到台灣歷史?因為必須了解台灣農業是如何走過來的。

台灣是可以自足,農業生產、農業政策,包括廣義的農漁業,農業也是一個產業,產業的關鍵就是人,農家所得非常有限,都沒什麼提昇,如果有天災,一年的收成就泡湯了,所以農業保險制度的完善很重要。

老農年金民進黨執政從3000變成6000元,執政者心態很重要,光要提高1000元就要去找財源,討論結果,大家認為要對農民有一點回饋,因為他們對台灣的付出那麼多,但沒有錢,後來遊院長說不要跟農民太計較,去找錢,後來70億也找出來了,所以可看出主政者的心態,不然總是有很多理由可以推托。

農民決價能力非常薄弱,所以農產運銷制度要改,農業保險制度要建立,農業人才要更新。若要從事農業就要有土地、技術、資金,農會幾千億資產,農民要拿拿不到,所以制度要修正。選個水利會長門檻似乎比總統還高,所以業要修法,無奈國會輸人,若重新執政,應該更關心農民,致力發展農業,愛護農民,疼惜土地。

與談人:戴振耀(行政院農委會前副主委)

本身農民出身,親身經歷農民的問題,開始參與農民運動為農民爭取權益,做立委後努力改善農民問題:

1.社會福利要公平(軍公教農工),努力爭取農保、老農津貼。馬英九去年說的排富條款,可看出執政者的心態,是否看重農民,或是把農業看成手段而已,世界先進各國,經濟愈發展,對農民照顧愈好,馬英九只把農民當成”救濟”對象,農業不只有經濟利益,還有水源涵養、景觀維護、生態保育,很多方面都牽涉到公共財,所以對農民應該抱持感恩心態,所以老農津貼絕對是「恩起制度」不是”救濟制度”。

2.農家子弟獎助學金是針對困苦的農民子弟,閱讀時間相較之下較少,所以訂出70分的標準。雖然是治標不治本,但治本就要體制通盤檢討。

3.農民貸款問題,主要是降貸款利息,這是很好的政策,但有些不良農會,很多資金不貸款給農民,卻貸款給其他行業人士。這牽涉到監控問題。

4.農地開放買賣也是治標(解決農民財務危機),要設置農業專業區。農舍問題我其實認為不太好,例如大埔農地等等問題,工業區還有很多空地應該要去使用,關於農地問題,農民有他們的痛苦,所以現在在喊土地正義,很多高級農地不要去動,要開發就去無法耕作的土地,這樣我就贊同。

5.農民組織問題,農田水利會會原本算公務機構,民進黨執政時,國民黨挾立院優勢,修改法條,讓水利會長重選,但競選資格竟然規定要有10年公務員資歷,你看全台灣農民有多少人有10年公務員資歷?(大概97%~98%都沒有),體育老師竟然也可以去選水利會會長。我本身作農夫,又作過立委,在農政單位時還幫水利會打過考績,我竟然沒參選資格!這部分有問題要檢討。

民進黨八年執政後,發現馬英九並沒有比較會執政,例如當時我們為爭取木瓜進入日本市場,與農業主委2人多次到日本拜訪東京市長及各級首長,才打入日本市場。

加入WTO是國際趨勢,各有利弊,面對加入後的種種問題及對農業衝擊,努力在全國各地開說明會說明。不像 ECFA 隨便簽,現在沒辦法收尾。

一個政策的決定,要讓全國人民了解,農業的功能那麼多,要維持那麼多的功能,需要全民參與,變成全民農業,需要大家關心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