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1

日媒: 東道主為奪金牌不擇手段


11月17日,日本媒體發文說,在廣州亞運會賽場上,規則對中國似乎已經“無用”了,因為運動員和觀眾們的“愛國”行為“橫行”。

  《東京新聞》在一篇報道中說:在本屆亞運會開賽前,雖然代表團官員表示“作為東道主要表現出主人的熱情,支持所有的運動員,而不要只關心金牌”,但實際上,由於“愛國”熱情橫行,賽場上運動員和觀眾對外國選手難免冷眼相看。


  比如16日的藤球比賽,賽前組委會突然宣布“所有裁判員都來自中國”。這招致了馬來西亞隊的強烈不滿,因為他們的首個對手就是中國隊。結果,中國隊在這樣的背景下贏得了一局。馬來西亞的一名官員說:“他們什麽都想贏。”

  再比如13日的體育舞蹈比賽,中國選手每場都排在最後一組出場,顯然這會有更多的印象分從而占有優勢。結果,中國贏得了當天全部5個項目的冠軍。面對這種情況,日本隊的官員只有苦笑。

  觀眾們的助威更甚。在遊泳賽場,助威的大鼓本來被禁止帶入賽場。每當中國運動員出場時,看臺上的鼓聲卻響成一片。不知道那如何通過安檢的。

  乒乓球比賽場上,則已經分不清觀眾與工作人員。誌願者們在看臺的最前面引領觀眾鼓掌助威,並大聲喊著“中國最棒”。這種平時幾乎“不可能”發生的場景令經驗最豐富的外國記者也不禁搖頭。

  以下全文摘譯:
  “在16日的男子藤球比賽中,馬來西亞與中國隊的比賽在開始時,卻看不到裁判員入場。而細問之下,是因為中國方面提出更換主裁,‘把裁判都換成中國的。’

  好在,雖然兩名司線被換成了中國人,但最終主裁判並沒有如中國人所願進行更換。只不過即便如此,很多界外球判罰還是讓人疑竇叢生,“為了贏球什麽都可以幹嗎?”—萬幸的是,最終中國隊還是輸掉了比賽。

  無獨有偶,13日的體育舞蹈比賽中也發生了讓人啼笑皆非的鬧劇—任誰都知道,在打分項目中,最後出場的選手將無疑占據很大勢—而‘抽簽結果’顯示,在五個項目中,中國選手都是最後一個出場,而這樣的概率實際上只有7676分之一。

  另外還有遊泳賽場,原本不能被帶進場內的鑼鼓,卻令人匪夷所思地出現在場地內,而一旦走進去提問中國助威團,卻只能得到‘日本人去那邊’的回應,工作人員也只是表示一無所知。
  最令人難以接受的當然還有公私不分的工作人員—在乒乓球場地,誌願者一直帶領著觀眾為中國隊大聲叫好,仿佛他們的工作從來就是助威團,而不是場地服務人員。”(完)

  昨晚進行的跆拳道比賽,海外選手9:0領先中國時,被裁判直接判離場無成績,非常牽強附會,搞得一片嘩然。

  還有前期國奧與買來西亞足球賽中,裁判一上來就頻掏牌處罰馬隊,甚至3人被罰出場,全場判罰也明顯偏向中國隊,最終3:0贏了(但無助於最終淘汰命運)。據當天新民晚報記者文章說,賽後采訪國奧隊員,隊員說“太幫忙了,搞得我們都不好意思踢了”。

  體育比賽,需要淡化勝負意識,更要淡化金牌意識,真正成為交流、切磋的友誼比賽。

source: 先看森林再看樹木

中國奧步前科   

/自由廣場 ◎ 黃世澤
中國在國際大賽使出奧步是有前科的,在公元二千年奧運,中國當 局偽造女子體操選手董芳霄的資料,明明董芳霄未滿國際體操聯盟要求的十六周歲,中國就硬把她資料造成滿了十六周歲,讓她可以在不公平優勢下參賽,在十年後 才查出個水落石出,中國所得的女子體操團體銅牌被取消,美國國家隊的選手在十年後才獲得這面遲來的銅牌。

面對一個不講國際遊戲規則的奧步大國,中國可以把奧運變成了「奧」運,亞運中國作為東道主,中國為了獎牌公然作出不公決定就更加見怪不怪。連體育賽事都要這樣玩,中國有視台灣為自己的兄弟嗎?還談什麼兩岸關係。

為了楊淑君的體育生命,及台灣的國際聲譽,台灣一定要據理力爭,像美國國家隊一樣爭足十年也要。如果馬英九在這個問題上都不敢向中國嗆聲,這樣的人和黨沒有資格領導台灣。
(作者為居港英籍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