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2

聖山記事 20190903 (台灣神道(The Way of Taiwanese God))


 贊桃
2019-09-03

文字有趣的意義在於,不同的斷句產生完全不同的意義。

「台灣神道」可以有著兩種斷句方式- 「台灣,神道」與「台灣神,道」。

「台灣,神道」,會讓人聯想到日本的「神道」(しんとう)-也就是將任何天、地、萬物、人,只要可以敬畏或是崇拜的主體,就可以稱為是神(かみ)。套用這個邏輯,便會以為「台灣神道」所禮拜的神明包含台灣這塊土地上任何可見的萬物,不免過於廣泛。若是以這樣的想法看「台灣神道」,某種程度上來說仍停留在「宗教」的層次,把重點擺在「有拜有保佑」。

但若以「台灣神,道」解釋,則可發現更深層的意涵。
首先,從字面上來看,可以解釋為透過「台灣神」來傳「道」。從多數宗教「人而神」的觀念視之,數百年來,在台灣這塊土地付出心血與貢獻的人,都可以稱得上是廣義的「台灣神」。這些人在世時的一言一行,對於成長在這塊土地的後代足以學習或堪為表率之處,便成為了「道理」。因此,「台灣神」傳的「道」可說是數百年來這塊土地上孕育的智慧結晶,包含對於這塊土地萬物的愛與包容以及做人處世之道。

其次,過去社會的時空背景下,「國家」這個觀念並不存在,因此對於「事蹟」的描述僅透過口耳相傳至後代。在缺乏文字的紀錄下,物換星移,「道理」依舊在,只是當初的何許人已隨著歷史洪流消逝無蹤。換句話說,雖有「道」但卻無「台灣神」的概念,因此,「台灣神」一直難以受到台灣人民的重視。

再者,「神」其所代表的可以是狹義的「神明」,亦可以是廣義的「精神」。「精神」簡言之就是「相信,就有力量」。也因爲相信,所以產生了「信仰」(Belief)。換句話說,相信以任何形式奉獻一己之力,能夠讓台灣這塊土地更美好,這就是「台灣精神」,相信台灣精神的存在,就有了「信仰」。也因此,將「台灣神」與「台灣精神」劃上等號的同時,你我所相信曾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先賢先烈犧牲奉獻的典範也有了價值,也不再受限於「人而神」的框架,而是變成「信仰」,自然而然讓後人追隨與效法。

至此,「台灣神道」用「台灣神,道」的角度可具體解釋為: 「學習台灣精神並透過自然而然的實踐,體悟自己為這塊土地應盡的責任」。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推廣的「台灣神道」秉持上述原則,將「在地化的台灣精神」與大眾進行連結,選擇近代扭轉台灣歷史的關鍵- 「228事件」為起始點直至近代。透過不同的代表性人物,呈現不同面向的「台灣精神」,期以了解「正道」讓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找到屬於自己的「根」。同時透過「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作為「公民教育」的體驗場域。自2007以來,已在將「信仰」具體化上有了初步的基礎,未來更朝向將「信仰」深化為「信念」(Faith)的腳步持續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