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02

台灣戒嚴時期禁歌漫談

/李坤城

1949520日起,國民黨政府宣佈台灣實施戰爭戒嚴,直到1987715日解除戒嚴為止,為期長達三十八年多之久。創下全世界國家中,實施戰爭戒嚴法最長的世界記錄。


戒嚴時期政府對人民的禁錮無所不在,連寫歌聽歌都被管控。當年在戒嚴時期,歌曲被禁的理由不一而足。像是有意境誨淫、文詞輕佻、妨害社會善良風俗,或是為匪宣傳、藴含政治暗示、挑撥政府和人民的感情等。歌曲只要被冠上任何一個原因,就難以再見天日。


解嚴後的今天,台灣人總算有寫歌聽歌的自由空間。但是當我們回頭再去看那些史料時,總是會讓人感覺既荒繆又好笑。當時違反規定者,輕微的被處以禁唱、禁播、禁出版和扣押沒收出版品。嚴重的詞曲作者可能會被抓去關,而演唱者也會受牽連。


戒嚴期間,政府先後以戒嚴法、動員戡亂時期懲治叛亂條例、檢肅匪諜條例、推行國語運動、出版法和後期的廣播電視法,來嚴厲管控並打壓方言流行歌曲錄音出版、公開播送和演出空間。早期先由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負責查禁,197311月以後移交給行政院新聞局繼續實施,但是後期警備總部還是有在負責抓人和扣押出版品的任務。

那是一個充滿白色恐怖的時代,人們都在隱憂中過活,誰都可能隨時被調查、被加罪、被判刑。音樂工作者也不例外,甚至在1979年起所有歌曲在出版前,更需要先送新聞局審核,查核通過後方能公開出版。

回顧過去禁歌的歷史,這些錯誤是不應該被遺忘。首先,讓我們從日本殖民統治因為戰敗而結束的1945年來說起。

戰後初期混亂的台灣社會

翻開歷史文獻,日治時期禁歌的紀錄並不多,最早是在1910年代曾經禁唱過台灣民謠。後來在1930年代台灣唱片文化普遍流行時,也只有十幾張台灣曲盤因「風俗因素」或「安寧秩序」為由遭禁並扣押解說書而已。只有在後期1937年起,日本開始實施戰時體制,在皇民化的高壓政策下,台灣流行歌才開始處處受限。

1930年代初期才出現的台灣流行歌,剛開始發展過程就具有許多開創性,開啟了許多種新的創作風氣和潮流,戰後本應邁向更新的里程,結果流行歌曲在戰爭結束後,卻開始又遭遇新政權的諸多限制和打壓。

日本投降戰爭終結後,國民政府的『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成立於194591日。這單位產生的原因是:「為確保台澎光復區之治安與主權,並處理軍事受降與接收、遣俘等事宜。」但是後來卻變成國民黨的特務機關。其沿革非常複雜,充滿神秘和不可理解的色彩。199281日因應動員戡亂時期終止,才正式裁撤掉。集黨政軍情特於一身的『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是白色恐怖時期國民政府威權統治的主要打手。

戰後國民政府來到台灣以後,首先沒收和禁播的是日本軍國主義歌曲的唱片,而第二波遭禁的是早期上海流行的時代曲。19473月間,國民政府的行政院頒發禁用唱片表一份,交由上海市警察局佈告,並轉令各電台禁止播送及唱片廠停止灌製。

這 份唱片表共列有八十九首上海流行歌曲,包括有許多周璇、姚莉、白光、王人美、李麗華、白虹等歌星的成名曲。當時國共正在進行內戰,國民政府害怕這些靡靡之 音的情歌會腐化軍心。所以「天涯歌女」、「心心相印」、「桃李爭春」、「桃花江」、「千里送京娘」、「想情郎」等歌聲都被要求消音禁播。

後來這一波禁令,因為國民政府戰敗,大陸淪陷後,遷到台灣,高壓監控流行歌曲的政策,也開始跟著延燒到台灣來!

國府宣佈實施戒嚴(民國三十八年五月)

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使得「現代化」的台灣慘遭空前浩劫,眾多社會菁英被槍殺,台灣社會民心動盪不安,經濟也倒退回貧窮狀態。

1949519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宣布自520日 零時起,宣告台灣全省戒嚴。戒嚴期間所施行的「戒嚴法」、「動員戡亂時期懲治叛亂條例」、「檢肅匪諜條例」等法規,國民政府將國家安全無限上綱,常以匪諜 無所不在為由來羅織罪名,造成不少冤獄和民怨,這就是所謂「白色恐怖」的開始。當時台灣人民都知道,其實是國民黨的「特務」無所不在。

91日『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改名為『台灣省保安司令部』,表面上說是負責警備治安和動員管理,其實還是什麼事都在進行恐怖監控,包括流行歌曲的禁播。這時期的歌曲,最常被以「思想左傾」或「挑撥政府與人民的感情」為由而遭禁。

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隔年三月蔣介石總統復職,更加深蔣政權對台灣的主宰地位。他在演講時指出:「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遷徙流離的國民政府,反共更恐共,在這樣的社會基調之下,台灣流行音樂發展開始受到更大的限制。

1951年台灣開始出現幾家小型家庭式的唱片工廠,隔年許石主持的中國唱片公司,在三重設立唱片製造工廠。台灣唱片公司開始陸續成立,但以翻版日本唱片和香港歌星白光、李香蘭、李麗華等所唱的國語時代曲唱片為主。而此時台語流行歌的留聲機唱片也開始重新錄製。

1954年 夏天,嘉義革新話劇團的成員,拿了一首寫好的歌詞給作曲家楊三郎,希望楊三郎幫忙譜曲,以作為該團在全省公演的舞台劇「戰火燒馬來」的主題曲。楊三郎念在 同是演藝界的份上,很快便將這首歌曲譜好,歌名也叫做「戰火燒馬來」。但是這首歌的作詞者卻在此時因思想問題而被槍斃,楊三郎聽到消息害怕被牽連,趕緊央 請好友周添旺重新填詞,並改歌名叫「思念故鄉」。後來這首歌還是被唱紅了起來,這件事可以讓人體會出當時創作歌曲時的顧忌和恐懼。

最早禁唱禁播台語歌曲的法源,是1955年頒佈的「動員戡亂時期無線電廣播管制辦法」。五十年代政府是先從電台下手,當局認為唱片需要電台播放才能暢銷,電台不能播放禁歌,唱片就賣不出去,當然就可以達成監控的效果。

電台無法播放的查禁歌曲,經常都要被做廢掉,但是一張唱片有許多首歌曲,所以通常都會在唱片上貼膠片,或是故意用刀片割壞劃掉。但是許多歌曲卻是愈禁愈紅,成為另一種反抗威權政府的精神歌曲。

頒訂出版法加強管制(民國四十七年)

1950年 代,國民政府稱台灣為『自由中國』。「反共抗俄,拯救大陸苦難同胞。」訂為基本國策。所以國民政府在台灣自製的首張唱片是『台灣省保安司令部』示範樂隊演 奏的「國歌」、「國旗歌」。接著又陸續灌錄了許多以反攻大陸為主題的愛國歌曲,這些唱片都只有送給電台、學校和軍中使用。

而大陸來的軍人和眷屬從顛沛流離到建立眷村,思鄉愁緒依舊很濃厚。1955年 起,台灣製造的上海或香港時代曲的翻版唱片大量上市。很受眷村歡迎的國語歌手紫薇等人,也開始在電台節目中演唱這些上海老歌。雖然國民政府推出許多熱血沸 騰的反共歌曲,但是外省人還是喜歡哼唱著家鄉熟悉的老歌。例如:「魂縈舊夢」、「何日君再來」、「蘇州河邊」、「天涯歌女」、「不變的心」、「等著你回 來」、「岷江夜曲」、「西子姑娘」等歌。

然而,這些歌曲當年國民政府也以作者滯留匪區,不得附匪而歌,或是以詞句頹喪,影響軍心士氣等理由而被禁。其中最有名的上海老歌「何日君再來」更被說成是有期待共產黨的八路軍再來的意思而遭禁。

同時期的台灣人民生活,也是普遍貧窮艱苦。有一位音樂家張邱東松將他所觀察到的小人物生活寫成歌曲,像是『賣肉粽』、『收酒矸』等。因為歌詞描述寫實感人,音樂曲調優美動聽,發表後馬上就傳遍大街小巷,非常流行。

但是,不久被『台灣省保安司令部』發現後,馬上就發文通令禁唱。禁唱的理由是:「這些歌暗示政府無能,導致人民生活困苦。」

1956年台灣研究成功細微音溝331/3轉的長時間黑膠唱片,此時期的創作歌曲幾乎都是台語流行歌的天下。慎芝開始將台語流行歌曲填上國語歌詞。而台語歌壇也流行以台語詞填日本歌的風氣。

1957年文夏推出台灣流行歌壇第一張長時間唱片,其中灌錄有八首新歌,包括「夏威夷之夜」、「男性的復仇」等歌,都造成全省轟動流行。走紅後的文夏開始密集製作新專輯,但是卻經常被以東洋味過重,或詞意不雅等理由被禁止在電台播送和演唱。

1958516日『台灣省保安司令部』和『台灣省軍管區司令部』等單位合併之後改名為『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負責警備、民防和和戒嚴任務。同年夏天,國民政府頒訂出版法,加強禁歌管制政策。

這時期有首由英文歌改編的流行歌『給我一個吻』,這歌有國語版也有台語版,每一種版本在各地華人社區都很流行。但是全世界只有在台灣被禁唱,因為接吻妨害善良風俗不能被鼓勵。

警總查禁達到高潮(民國五十年代)

1960年『台灣省唱片工業同業公會』成立,塑膠黑膠唱片開始興盛流行。雷震的『自由中國』雜誌因發表反共無望論而被停刊,次年『公論報』也被迫停刊,而在此時警總查禁流行歌曲也達到最高潮,唱片業開始要向警總辦理註冊登記。

當時查禁的理由可真是五花八門,毫無規則可言。文夏的「媽媽我也真勇健」、「黃昏的故鄉」、「媽媽請妳也保重」等歌都被禁唱。理由是歌詞不健康、日本東洋曲調和在軍中想念媽媽會懷憂喪志等。

台 灣早期因為是移民社會,人民個性非常樂觀,因此也就特別喜歡聽搞怪自嘲的娛樂歌曲。而這種搞怪歌最早被禁唱的藝人是呂金守老師,他當年有一首歌「無頭 路」,歌詞是描寫旋來旋去台灣頭旋到台灣尾,攏找無頭路,很搞笑也很可愛的歌。但是發表後不久,就被警總叫去罵了一頓,罵說台灣這麼好住怎麼可以唱「無頭 路」。而且還被警總的人用皮鞭打屁股,讓他心生恐懼感。

後 來他寫了一首「你爽我嘛爽」,警總的人罵他:「嚇死人!」他想了一下,知道他們都是外省人,就將歌名改為「你舒服我也舒服」,結果還是被罵:「恐怖!」後 來他只好將作品收回來,內心想著:「是你恐怖我才不恐怖!」有一次他又寫了一首歌「台東人」給劉福助先生唱,又被警總調去問。這句「一千二千拿去用,叫她 散步喊無閒。是什麼意思?」警總要他寫下切結書,警告他以後再亂寫就要讓呂金守消失在人間。

這 次他真的被嚇到了,就停筆不敢繼續再寫稿怪歌,但是他不寫了也有事。有一天警總又打電話來,開門見山就大聲對他說「呂金守你完蛋了!這首可憐落魄人是不是 你寫的!」「還說什麼你可以啊玩玩我,也可以啊戲弄我~」。呂金守老師趕緊說:「大人啊~這首確定不是我寫的!」原來搞怪也有傳人,這首歌是由另一位台東 卑南族青年高子洋所創作的原住民流行歌曲。

解嚴二十年後,呂金守他不再害怕了,但是卻也開始感嘆人已經老了,要搞怪也沒點子了。其實,當年台語流行歌被禁唱的故事,可是多到一牛車都說不完!

1960年代也是台灣國語歌曲創作的第一個黃金時代,紫薇以「回想曲」和「綠島小夜曲」風靡全國後,成為台灣首位國語歌曲唱片紅歌星。1962年初,合眾唱片發行美黛所演唱的「意難忘」銷路超過百萬張,美黛也因此而一舉成名。

同年台視開播,關華石與慎芝夫婦兩人在台視開闢『群星會』電視歌唱節目,歌壇進入電視歌星時代。1964年以後國語歌星人數漸多,一些在電台演唱受歡迎的歌星,或是在電台歌唱比賽脫穎而出的人才,都開始投入電視綜藝節目行列。

1966年 起在國民政府大力推行國語的政策之下,國語歌星逐漸形成氣候。但是國語歌曲也是逃不過禁歌的監控命運,其中國語歌曲被查禁最多的是有『盈淚歌后』之稱的姚 蘇蓉。她所演唱的歌有三分之一左右都被禁唱,包括「今天不回家」、「負心的人」。還有謝雷的「苦酒滿杯」,歐陽菲菲的「熱情的沙漠」、「愛我在今宵」,包 娜娜的「愛你愛在心坎裡」、「向日葵」也都遭禁。

1969年 姚蘇蓉因為在高雄金都樂府歌廳,應歌迷要求演唱了禁歌「負心的人」後被告密,結果歌唱演員證被沒收,最後她只好轉往海外去發展,消失在國內歌壇。有『性感 之神』之稱的歐陽菲菲父親雖然是軍人,卻也是禁歌的常客。歐陽菲菲演唱的「熱情的沙漠」,被禁唱的理由竟然是歌曲中的「啊!」太淫穢,容易讓人產生性幻想。最後歐陽菲菲也是到日本歌壇去發展後就不回來了。

內政部編印查禁手冊(民國六十年)

戒 嚴時期除了禁歌,國民政府對於演藝工作人員採取證照限制。負責管制演員證和歌唱證的主管單位當時說:「過去政府為加強民族精神教育,遏制不良歌曲的蔓延滋 長,曾查禁部份歌曲,現由警備總部和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印製,發給各歌星每人一冊愛國歌曲,旨在鼓勵歌星們演唱愛國歌曲,以鼓舞民心士氣。」

當 時不配合演唱愛國歌曲的歌星,政府就不發給證照,也就無法從事公開演出。這個政策迫使許多台語歌星失去表演舞台。當時國民政府要求藝人唱愛國歌曲,文夏率 先反抗政策拒絕演唱,因此他失去台灣演出和宣傳的舞台,最後只得前往國外發展。其他資深歌星例如洪一峰、郭大誠等人,也是逼不得已只能轉往國外巡迴演出。

1965年 起美國全面介入越戰,台灣成為駐越美軍的渡假中心,酒吧與色情行業大量興起,西洋歌曲也跟隨著而來地流行起來。因為西洋歌曲不會被警總禁唱,以美軍俱樂部 及飯店、夜總會為據點,帶動了西洋樂團的發展,也培養出許多實力派歌手。例如:歐陽菲菲、黃鶯鶯、沈文程、陽光合唱團的主唱吳盛智等人。

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之後,這時期更是加強推行淨化廣播和電視節目的新規定,歌曲一定要激勵人心有元氣,要莊敬自強,還要藍天白雲。所以那些浪漫的、漂移不定的、沒有目標流浪的全部都被禁唱了。

但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不再喜歡聽風花雪月的國語流行歌曲,他們聽西洋的熱門音樂。也不喜歡看浪漫無趣的文藝電影,他們的價值觀開始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同時西洋翻版唱片工業更是在台灣興盛起來。這時菁英知識份子則取向聽古典音樂。

這時期的台語流行歌在電視媒體的演出非常受限,綜藝歌唱節目中每天只能安排演唱二首,而且長度都不能超出一分半鐘。1970年黃俊雄的電視布袋戲在台視推出,活潑的劇情和演技馬上造成轟動,當年的收視率曾高達百分之九十七,創下台灣電視史上的最高收視率紀錄,至今仍然無人可以超越。

黃俊雄將許多新歌搭配成木偶出場時的主題曲,剛好出版法和戒嚴法都沒有規定到布袋戲的歌該怎樣發聲,才可以成為台語流行歌作品偷渡的窗口。另一個可以搭配的電視節目是閩南語連續劇主題曲,例如:「為什麼」、「一粒流星」等。

當年在『雲洲大儒俠史艷文』布袋戲中最紅的女主角苦海女神龍出場的時候,都會搭配一首歌「為何命如此」,這首歌後來也有被禁,理由是歌詞妨害善良風俗。相同理由而被禁唱的歌還有一首「粉紅色腰帶」。但是被警總禁唱時,這些歌曲都早已深入人心而成為名曲了。

內政部從19717月 起,開始編印查禁歌曲手冊給各媒體。還新定了查禁免列日期文號和理由的條款,從此連歌是怎麼被禁的都不清不楚。而且之前可以查禁歌曲的機關團體非常之多, 包括內政部、教育部、交通部、國防部、總政戰部、國立音樂研究所、中華民國音樂學會、台灣省新聞處、台灣省警務處、中國廣播公司等,當然還有特務機關的龍 頭老大『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新聞局接手審查(民國六十二年十一月)

審查禁歌政策從民國197311月,管制工作移交到行政院新聞局來執行,新聞局成立『行政院新聞局出版品出版小組』,並廣為收集流行歌曲審查,第一次共計約收集八千首左右。

19747月, 新聞局長在年度施政報告中說,在上半年六個月中,新聞局查禁了五十三萬多件出版作品,數量之多創歷史新高峰。同年新聞局又成立『行政院新聞局廣播電視歌曲 輔導小組』。新聞局開始舉辦優良歌曲徵選,擴大徵求愛國歌曲新創作,並委由國內三大唱片公司海山、麗歌和歌林唱片配合製作出版,唱片公司的所有簽約歌星都 要配合演唱愛國歌曲。

這一波由新聞局主導的淨化歌曲運動,特別是針對電視媒體的控管政策,這時三家電視台都已步上軌道,成為民眾娛樂的主要來源。新聞局接著又成立『電視事業改進研究小組』,行文要求三家電視台製作節目時,演唱歌曲需有三分之一為「愛國歌曲」、「藝術歌曲」、「徵選歌曲」。

其實,早在1969年起,新聞局和電視台就已開始號召藝人,組成宣慰僑胞訪問團,赴歐美和東南亞去表演了。因為巡迴演出效果很好,此後成為雙十節前後的常態性愛國活動。

197618日政府頒佈廣播電視法,嚴格來管理廣電媒介的結構與內容,而為配合推行國語政策,亦納入語言限制規定,來打壓方言節目的演出空間。

廣播電視法全文共五十一條,除了明文規定電視台方言節目每天不可超過一小時外,其中和禁歌政策相關的主要有二條。

第十七條:大眾娛樂節目,應以發揚中華文化,闡揚倫理、民主、科學及富有教育意義之內容為準。各類節目內容標準及時間分配,由新聞局定之。

第二十條:電台對國內廣播播音語言應以國語為主,方言應逐年減少,其所應佔比率,由新聞局視實際需要定之。

廣電法的第二十條條款規定,直到199382日才被刪除。這條不合理限制方言節目的法令,封瑣了方言歌曲在廣播和電視媒體的發展空間,也提供給新聞局長掌控廣播和電視的最大權力,從此台語流行歌曲的創作風格,開始走向悲情和江湖味。

創作歌曲需先送審(民國六十八年起)

在充滿民族主義和愛國熱情的時代,聽美國熱門音樂長大的年輕人,不很愛聽「靡靡之音」的國語流行歌曲,也厭煩著總是精神超亢奮的愛國歌曲時。這時在電視上有一種清新的音樂出現,開始吸引了年輕學生們的目光。

1971年中視推出『金曲獎』音樂節目,主持人洪小喬喊出『創作我們自己的歌、演唱我們自己的歌』。在這風雨飄搖又充滿信心的年代,台灣的流行歌曲創作又將進入另一個階段。

洪小喬頭戴寬邊草帽半遮面,手抱吉他彈唱浪漫的自創曲,一首『愛之旅』可真是唱盡年輕人的心聲。在這個年代,因為外交風暴的打擊,政府正大力推行『淨化歌曲』和『愛國歌曲』運動,演唱清新創作音樂的金曲小姐洪小喬很受年輕朋友的歡迎。

1975年楊弦也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發表了八首創作作品,正式掀起了民歌運動,使當時的現代詩和流行歌有了首度結合。演唱會後不久,楊弦出版了『中國現代民歌專輯』唱片。

二年後,新格唱片公司主辦『第一屆金韻獎』決賽,並為得獎作品出版合輯唱片。專輯中的歌曲『如果』和『小茉莉』很受學生喜愛,此後校園民歌成為新的流行音樂文化,也在台灣開始影響著年輕人的生活。

這 時期有許多歌『風告訴我』、『捉泥鰍』、『龍的傳人』、『橄欖樹』、『蘭花草』、『月琴』等,在校園都很流行。但是在這同時,瓊瑤的電影也很盛行,電影插 曲如『我是一片雲』、『月滿西樓』、『楓葉情』等,也是流行一時。另外,演唱怪歌『姑娘的酒窩』的高凌風和演唱『雨中卽景』的王夢麟也都是經常被禁唱的音 樂怪才。

另外,台語流行歌在洪小喬和民歌運動的刺激下,也開始出現了小小亮光。1976年起黃春明、林二、簡上仁等人,開始進行田野調查、撰文出書或創作新歌,用行動來提倡被打壓的台灣歌謠。

林二並且努力將被禁的一些老歌申請解禁。「農村曲」、「補破網」、「望你早歸」、「雨夜花」、「四季謠」(原名四季紅)、「心酸酸」等歌才在更改部分歌詞或重新審查後始予解禁。此時也才能透過電視、電台的傳播介紹後,再度盛行於民間。

19792月起,新聞局開始實施歌曲審查制度,規定廣播電台播歌(公開播送)和唱片歌曲出版(出版發行)均需事先送審。電台或唱片公司,必須先將詞曲譜送新聞局廣電處審查。審查未通過的歌曲要修改到合格才可以出版或播送。

審查歌曲每週一次,從1979年到198712月,一共審查了三百二十期,受審的歌曲超過二萬首,而沒有通過的歌曲佔了六分之一,並有九百三十餘首歌曲遭禁唱。

當 審查歌曲制度實施的第一年,正逢齊豫的「橄欖樹」在全省各地造成轟動,但是這首風格清新的民歌也遭禁播,更離譜的是,據說新聞局評審委員認為這首歌內容有 「不要問我從那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會讓聽者勾引起思念大陸故鄉之嫌,而且又反覆提及「流浪」一詞,恐怕會引導年輕人離家出走。所以不能通過,遂無法 公開播送。

這個規定影響到流行歌的正常發展,可以說是直接挑戰和考驗創作者的志氣,志氣被磨盡後不是妥協就是叛逆,蔡振南就是其中一例,文夏也是。

1982起蔡振南的作品在屢被新聞局退件後,他決定不再送審開始走地下出版模式,也不想要送唱片給電台媒體播歌,他轉往中南部夜市或歌廳宣傳。他的成名作品「心事誰人知」就是這樣玩出來的。從此蔡振南寫給沈文程和蔡秋鳳二位歌手所演唱的歌,旋律都帶著一種淒美和哀傷的江湖味。

台灣戒嚴三十八年間,歌曲被禁最多的藝人是文夏先生。文夏一生唱過二千多首歌,唱紅的經典歌曲如天上繁星般之多,當時行政院新聞局在審查歌曲實施的九年之間,共有九百三十餘首歌遭禁唱,這期間文夏就有九十九首歌被禁。

解嚴前後禁歌演變(民國七十六年)

1980年陽光合唱團的主唱吳盛智和呂金守,推出台灣第一張客家搖滾樂專輯。結果與專輯同名的主打歌「無緣」也是送審不通過,理由是「歌詞充滿灰色思想,人與人不能只說無緣,要有正面陽光!」

1981年 滾石唱片公司成立,隔年羅大佑的專輯『之乎者也』開始掀起一股黑色旋風的搖滾熱潮,他以一曲「鹿港小鎮」引起轟動,流行歌壇開始出現反省批判類新風潮。這 張專輯的送審過程也是被百般刁難,「之乎者也」這首歌就是羅大佑要送給新聞局的評審大爺們的。這張專輯香港版的「之乎者也」中,多了一段歌詞「歌曲審查 之,通不通過乎,歌曲通過者,翻版盜印也。」可以聽到他默默抗議歌曲審查制度的心聲。

解嚴前幾年,這種叛逆的聲音開始大量出現在歌壇。1982年邱晨主持的『丘丘合唱團』出版『就在今夜』專輯,強烈搖滾樂風震撼國語歌壇。同一年,吳楚楚成立飛碟唱片公司,出版蘇芮演唱的『一樣的月光』更是掀起高潮。

1984年薛岳『搖滾舞台』、文章『365里路』、蔡琴『最後一夜』、黃鶯鶯『只有分離』都很流行。1985年王芷蕾以『台北的天空』獲金鼎獎演唱獎。齊秦『狼的專輯』、紅螞蟻合唱團『愛情釀的酒』、張清芳『激情過後』、薛岳『機場』、張艾嘉『忙與盲』等專輯都很紅。這些歌在出版前也都是要通過新聞局的審查。

這幾年,台灣社會街頭反對運動興起,自力救濟、環保運動、政治運動等街頭活動,開始不停出現在台灣各地的都會街頭。1986年創作型藝人開始流行成立個人工作室。李宗盛『生命中的精靈』、李壽全『8又二分之一』都很有創作型藝人特色,深受學生族群喜愛。解嚴前創作人文化和本土化已然蔚為風潮。

1987715日政府正式宣佈解除戒嚴。滾石唱片『快樂天堂』、許景淳『睡吧!我的愛』、蔡藍欽『這個世界』、張洪量『祭文』、王傑『一場遊戲一場夢』都是很受歡迎的專輯。實力派的年輕音樂人,用豐富有料的創作來擁抱自由的時代。

解嚴後國語唱片市場,男性歌手開始佔盡上風。例如:黃舒駿『馬不停蹄的憂傷』、陳昇『擁擠的樂園』、伍思凱『愛,要怎麼說』、趙傳『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羅大佑『愛人同志』、鄭智化『老么的故事』等。1989年反映都會單身女郎專輯出現,例如:陳淑樺『跟你說聽你說(夢醒時分)』、潘越雲『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

解嚴二年後,台灣唱片界全面掀起新台語流行歌的創作運動。悲情不悲情,又全都化成台灣人有感情的表情。首先是黑名單工作室於1989年所推出的『捉狂歌』專輯,這是解嚴後第一張自由創作的新台語流行歌代表作。但是因為適逢選舉期,這張專輯還是被國民黨所掌控的主流媒體宣佈禁止播送。

解嚴後文夏回到台灣來魅力仍然不減,這幾年除了開辦自己的演唱會以外,文夏還經常受邀在陳昇、五佰、閃靈樂團、董事長樂團等後輩藝人的演唱會中演唱。

禁歌對台灣流行音樂發展的影響

解嚴以後,台灣流行音樂使用的語言才真正開始多元化。創作者有寬廣的寫作和表演空間,形式意念也都不會再受限,今日流行音樂創作已經呈現百家爭鳴、眾聲喧嘩的正常風貌。

回顧威權意識型態影響下的禁歌時代,那些曾經被壓抑真實感受所產生的歌詞,和不夠狂放的柔弱曲風,其實也是一種苦中作樂的甜蜜回憶。但是對台灣流行音樂大環境發展的破壞真的很大,特別是在台語、客語和原住民音樂的發展,有些傳統音樂的沒落或消失是最大的遺憾。

台語歌曲的流行為何會轉變為悲情色彩和江湖風?客語歌曲又要從小眾開始開發到大眾市場?原住民音樂有些是否和郭英男一樣,消失在山谷中?然而,這一切還是頗令人期待的,在自由歌唱、歌唱自由的時代,有許多新世代的音樂人不是也都正在努力開創中?

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解嚴後流行音樂不會再與社會現實脫節,也不會淪為「靡靡之音」或「風花雪月」,也不需要再用抽象化的歌詞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抗議,更可以百無禁忌的自由創作。

就 音樂創作上而言,以我們現在寫歌的尺度,如果是處在禁歌時代,可能早就被抓去槍斃了。這是一個幸福的創作時代,你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和對這片土地 的認同感。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和自己的生活做溝通跟連結。更可以自由表達出一個人,該有的喜怒哀樂,唱出屬於自己的歌。

解嚴後的今天,台灣人總算有寫歌和聽歌的自由空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