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1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17-鄒族參與228戰事


關於鄒族參與228戰事,搭配「嘉義縣、市二二八事件地點關係圖」將更易明瞭地理位置。圖片來源:《口述歷史3》[1]

 /Aries | 贊修

2021-04-29 

*本文收錄於「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揭碑追思音樂會」追思手冊。


鄒族英勇善戰,有領導能力、武器自保、反抗能力,
官方不敢輕舉妄動,但點油做記號。

15.鄒族參與228戰事
雲嘉的抗爭、反抗之中,與原住民相關的,就屬鄒族青年。被稱為「高山部隊」、「奮起湖部隊」。

王逸石先生訪問口述歷史時寫到:「處委會也委託阿里山原住民下山援助,湯守仁帶領下的高山部隊在機場外防禦。」「我們此次採訪到罕為人知的奮起湖部隊,並收錄阿里山鄉長高一生子女的訪問記錄。」[2]

國民政府軍隊在嘉義市內開槍掃射,鄒族為何會下山協助?

根據鍾逸人(二七部隊部隊長)的說法,「這時青年團[三民主義青年團嘉義分團]的成員,如李曉芳、王甘棠、盧炳[鈵]欽、張振通等人感到事態嚴重,才由青年團嘉義分團盧炳[鈵]欽出面,打電話給吳鳳鄉鄉長高一生,要他快派山地原台籍日本兵,來嘉義幫忙維持治安。」[3]

見證者李曉芳(三民主義青年團嘉義分團幹事[4])類似的說法為:「但是當時警察憲兵都跑了,所以才請阿里山湯守仁他們來。不然嘉義沒有組織,不可能維持治安,青年團裡也沒有這樣的組織。」「盧鈵欽和湯守仁比較熟,是他打電話給湯守仁,請他下山來的。結果我們這個決定竟害湯守仁和高一生後來被政府殺死。」[5]

但是,另外的說法,依據根據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教授的研究:

3月2日,戰火已經延燒到嘉義,經常進入山區診病的竹崎道生醫院醫師林立等漢人,請求高一生派人下山支援民眾維持治安。這個時候高一生召集相關幹部討論應變方式,後來形成2項主要決定:一是應嘉義士紳的請求,派出隊伍參與地方治安的維護,二是保護新營台南縣政府外省籍主管人員的安全。[6]

林立醫師,1927年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934年於竹崎開設道生醫院,對同庄貧苦病患免費診療,因竹崎位於原住民與漢人交界處(原接觸點為「觸口」,鐵路開通後改為竹崎[7],觸口變第二選項[8]),也醫療鄒族,和族人關係良好。資料記載「因共同歷經二二八事件,他[林立]和鄒族菁英吾雍.雅達烏猶卡娜(Uyongu Yatauyungana,高一生),有著深厚的情誼、具有相同理念、共同行動的立場,甚至透過義診與資助,改善原住民的生活。」[9]

高菊花(高一生長女)記得父親與林立醫師之間的情誼:「還有一個人叫林立,他是父親很好的朋友,但不是同案。他要離開山上的時候,父親很不捨,還哭了,我有看到。他可能是離開阿里山之後才被抓的吧。」[10]

不管哪一種說法,「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盧鈵欽打電話請阿里山鄒族原住民下山」,[11]或是林立醫師等漢人請求高一生派人下山,鄒族下山到嘉義市協助是事實,時為鄉長的高一生雖然沒有親自帶隊,但,勢必是決策的重要因素。

高一生一方面指派部落青年帶領台南縣長袁國欽等人上山(山美村)暫避,並將來者攜帶的武器集中保管,由族人負責其安全。另一方面指示湯守仁徵召有作戰經驗的台籍日本兵(約60-200人)到樂野村集合,3月3日出發到奮起湖車站搭火車下山,到達竹崎時再換卡車,行經鹿野、內埔、番路進入市區,進駐「營光舍」。[12]
(推測被稱為「奮起湖部隊」,是因在此搭火車下山。)

高英傑記得聽說:「當時還有一隊留守觸口,因為我父親──當時的鄉長高一生說,不能讓所有男子都出去,山上還有婦孺要保護,所以父親帶一批人在觸口等消息,沒有出來。又留一些年輕人要保護山上的族人。」[13]


湯守仁(左)為高一生(右)妻子高春芳的堂弟,攝於「營光舍」。嘉義市到達邦,路途遙遠,坐火車加上步行約需7小時。因此,戰後高一生向政府爭取位於嘉義市的一棟日產,命名為「營光舍」,做為鄒族學生宿舍和族人住宿會館,228期間曾是鄒族部隊臨時指揮部。[14]
圖片來源:翻拍自《辛酸六十年(上)狂風暴雨一小舟》[15],原圖由高英傑提供


這裡的一段小插曲是,據早期投入228與白色恐怖研究的張炎憲教授採訪:「原住民和漢人之間的歷史嫌隙猶在,鄒族仍慨然應允下山協助。高山族部隊一行行至竹崎,部分族人怕被漢人出賣,欲行又止。據吳慶年教授的口述,直到台南工學院學生至竹崎迎接,鄒族人以年輕人熱誠可信,才決心下山支援。」[16]

有過南洋作戰經驗的鄒族青年,由湯守仁帶領,先是包圍紅毛埤第19軍械庫,將國府軍打輸逃跑前來不及催毀的武器彈藥帶回營光舍,再分成兩批使用,「一組由方義仲(時為達邦村村長[17])指揮協助青年學生維持市區治安,一組由湯守仁指揮參與包圍嘉義機場」。[18]

深刻理解人性的張炎憲教授,敘述這段感動人的歷史:「原住民英勇善戰,維持嘉義市內治安,攻打紅毛埤火藥庫,圍堵水上機場,均有卓著表現,逼使官方軍警撤退入機場,軍隊亦不敢輕舉妄動,攻打嘉義市。」[19]

此時期的大家,熱血青年憑著熱情與責任感,為保衛家園挺身而出抗爭,保護族人、保護漢民族,慷慨仗義的他們,沒想到中國人個性陰沉,已被「點名做記號」,從後續的監控、秋後算帳可知。

混亂局勢中,3月10日,228事件處理委員會提和談七條件,不被已知有援軍的官方理會。鄒族部隊知道將以和談解決,連夜撤退,將武器帶回山上。情況急轉直下,3月12日,得到援軍的國府軍隊進入市區,進行恐怖報復,「肅清叛亂分子」。[20]

3月中下旬,在雲嘉地區殘忍屠殺的國府軍,進到吳鳳鄉,卻態度180度轉變,高英傑(高一生次子)說「這次他們一反在斗六、虎尾、嘉義等地區的惡劣行徑,突然變成有規律的隊伍,沒有挑釁、沒有示威、沒有搜索等行動,就是因為我們有槍械。」[21]有領導能力、有武器自保、有反抗能力,是國民黨所防備的。

4月中旬的清鄉期間,國民黨調查參與事件的族人,高一生和湯守仁在台南縣長袁國欽接待下,辦理自新,達成繳交武器的協議,國民政府表面上不追究。[22]看似奇怪的作為,觀察人性透徹的張炎憲教授精準形容:「官方在劣勢時,迅速逃難妥協;在強勢時,立即報復屠殺。」[23]後續發展,確實如此。

危難時鄒族下山支援台灣人,張炎憲教授點出難能可貴之處:

四十七年前[撰於1994年],鄒族人拋棄與漢人之間的嫌隙,義助嘉義市民,鄒族人的英勇表現和領導者容納漢人的心胸,已突破過去原住民和漢人界限。這種開闊的行動,應歸功於高一生的堅持。當初鄒族領袖、阿里山鄉長高一生認為鄒族應該接受現代教育,應與漢人平等競爭,爭取自治的權利,高一生高瞻遠矚的想法四十七年後的今日,仍具新義。漢人應自我反省,莫要忘記四十七年前鄒族人與台灣漢人併肩合作的歷史。[24]

確實,高一生「開闊的行動、高瞻遠矚的想法」,即使到74年後的今日,仍望塵莫及。


參考資料:

[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口述歷史3》(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頁14。
[2] 張炎憲等採訪記錄,《諸羅山城二二八》,頁3。張炎憲等採訪記錄,《諸羅山城二二八》,頁6。
[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口述歷史3》,頁37。
[4] 王世慶,〈三民主義青年團團員與二二八事件(初探)〉,《史聯雜誌》21期(1993年6月),頁9。
[5] 張炎憲等採訪記錄,《諸羅山城二二八》,頁234。
[6]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政治與文藝交纏的生命:高山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傳記》,頁55。
[7] 竹崎舊稱竹崎頭。引用之原文為高英輝(高一生三子)口述:「最早平地人和山地人接觸,是在觸口,但是後來阿里山鐵路開通以後,接觸點便在竹崎。」張炎憲等採訪記錄,《諸羅山城二二八》,頁175-176。
[8] 高英傑(高一生次子)電話口述,2021/3/10。
[9] 黃龍興、鄭宗德、劉玉燕編輯,《醫人治世:白色恐怖受難醫師群像》(台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頁68-69。
[10] 許雪姬等訪問、林建廷等記錄,《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下)》,頁49。
[11] 張炎憲等採訪記錄,《嘉義驛前二二八》,頁3。
[12]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政治與文藝交纏的生命:高山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傳記》,頁55-56。
[13] 張炎憲等採訪紀錄,《嘉義北回二二八》,頁53。
[14]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政治與文藝交纏的生命:高山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傳記》,頁55-56。
[15] 鍾逸人,《辛酸六十年(上)狂風暴雨一小舟》,頁327。
[16] 張炎憲等採訪紀錄,《嘉義北回二二八》,頁13-14。(原著作出版年:1994)
[17] 高英傑(高一生次子)口述,2021/2/23。
[18]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政治與文藝交纏的生命:高山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傳記》,頁56。
[19] 張炎憲等採訪紀錄,《嘉義北回二二八》,頁14。
[20] 張炎憲等採訪記錄,《嘉義驛前二二八》,頁4。張炎憲等採訪記錄,《諸羅山城二二八》,頁4。
[21] 高英傑,《拉拉庫斯回憶: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頁124。
[22]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政治與文藝交纏的生命:高山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傳記》,頁57。高一生著、周婉窈編註、高英傑&蔡焜霖譯,《高一生獄中家書》,頁302。
[23] 張炎憲等採訪紀錄,《嘉義北回二二八》,頁12。
[24] 張炎憲等採訪紀錄,《嘉義北回二二八》,頁14。
 

(未完待續,撰於2021/3/10)
 

相關閱讀: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1-摘要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2-前言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3-原住民鄒族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4-被噤聲的台灣史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5-家庭背景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6-求學經歷/小學校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7-求學經歷/南師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8-教師兼巡查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9-家人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10-「橋樑」角色的斡旋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11-教育方式&理念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12-哲人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13-飽學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14-創作音樂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15-國府時代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略歷16-嘉義228歷程
 

延伸閱讀:
【活動預告】04/17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揭碑追思音樂會
【錄音】《派娜娜傳奇女伶高菊花》紀錄片-承擔的勇者
【活動報導】04/17 原住民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哲人.揭碑追思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