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7

平凡人.非常事:黃雅瑄的故事(2)—進修的動機

她在教歷史學科的過程,中間有一些轉折,譬如《認識台灣》教科書出現了(1997年),這是以前她沒有學過的內容,要怎麼調適? 

學校第一教學大樓中庭,黃雅瑄身後的奠基石寫著「此基置外更無基,基也者耶穌基督也」,顯示耶穌基督為長榮大學根基。攝:陳孟絹       
 Aries | 贊修
2018-12-06



【平凡人.非常事系列】專訪平凡的小人物,背後的大故事。他們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不經意挖掘身世、史料的歷程,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是教科書以外的真實世界,也是人民產生台灣意識的縮影。這些點點滴滴的小故事,拼湊串連成台灣史。
我們善盡媒體責任,報導不為人知的真實故事,深化台灣歷史、文化。
【受訪者】黃雅瑄老師,1973年生,台南左鎮人,國中老師。擔任教職10幾年的她,為何想要再進修研究所?習以為常的知識,如何180度大翻轉?讀台灣研究所後,又如何發現自己的西拉雅族身世?追尋過程,如何影響自己與家族?「平凡人.非常事」黃雅瑄的故事,將連載於此。


南部連日豪大雨後,黃雅瑄與「長榮大學台灣究所成立記略」勒石碑合影。攝:陳孟絹

進修的動機

黃雅瑄大學畢業後進入教育體系教書,一直兼任行政工作,剛開始在南化國中任教,第一年是教學組長、後面三年是輔導主任。接著轉到沙崙國中也是擔任輔導主任,她於此時期在職進修,碩士畢業後轉當教務主任。後來私人因素休息一年,回職後專任一年,現在除了教學也兼資料組長。

她說「差不多在我工作10幾年後,開始思考繼續升學的事」。似乎有個靈感催促著她,要繼續進修。她當時會繼續進修研究所,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以往學到的課程,已不足以應對她的教學內容。

菜鳥黃雅瑄最早是當代課老師,日間部和夜間部都有教課,在日間部教過歷史、地理、公民課程;在夜間部教過英語會話科目,學生包括歐吉桑、歐巴桑等,年齡分布較廣泛。她很誠實的說「當時是硬著頭皮去教書的」,把手邊的資料看一看,就上場去「誤人子弟」了。


黃雅瑄(中,包包置於大腿者)於2012年帶學生到故宮出遊。圖片來源:黃雅瑄FB

她在教歷史學科的過程,中間有一些轉折,譬如《認識台灣》教科書出現了(1997年),這是以前她沒有學過的內容,要怎麼調適?

第一年我教的是國二跟國三的學生,上的是國編版的歷史,裡面沒有專門的台灣史內容,台灣史只是中國史的一小部分。國一那屆使用的是《認識台灣》(歷史篇)的試用版第一年。我心裡很惶恐,因為我對台灣歷史的了解很片面,沒有完整的架構,台灣史前時代是什麼,我完全不知道。

為了要上課,我開始想辦法,去書局買很多台灣歷史的書回來閱讀,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周婉窈老師[1]的《台灣歷史圖說》,[2]書籍呈現整個台灣史的基本架構,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大量的圖片,讓我對台灣史快速入門。

當時也會舉辦教科書說明會、研討會等,我會報名參加,教師手冊也有很大的幫助。也就是說,我先找資料閱讀、學習,再把吸收到的知識教學生,一邊摸索、一邊幫學生上課。我告訴自己「學生一定也不知道」。

也就是說,黃雅瑄進修的動機很單純,她認為:
一、自己台灣歷史的知識不足、只知片段。
二、純粹想再唸書、多方學習。

從黃雅瑄身上,其實可以看到站在教學現場第一線的老師,她/他面對教學內容更動時,心裡的起伏與反應。當課程出現自己不熟悉的內容時,每位老師的應對方式不同,黃雅瑄選擇與學生一起成長,先充實自己的學養,吸收理解內容後再教導學生。                                                                                        


黃雅瑄在昔日研究生上課的教室,受訪的神情。攝:陳孟絹

如何選擇校院系所

決定要繼續進修研究所的同時,她在沙崙國中擔任教職。

長榮大學就在她教書的沙崙國中附近,研習完課程可以再回學校繼續上班,短程距離對她而言交通很方便,不過她當時猶豫的是「我有那種國立學校的迷思,長榮大學是私立學校,要去讀嗎?」

後來她用這個方式做決定,進系所網站做功課──看師資,她看到台灣研究所的師資,都是台灣史研究的前輩。但即使知道師資頂尖,她還是有所猶豫,經一位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的前輩問她「是國立、私立學校重要,還是師資重要?」

她認真想想,學校的名氣重要,但師資更重要,與自己往後習得知識最有切身關係。因此她報考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並順利錄取。

2008年,她開始更忙碌的日子,當國中老師、兼行政工作、趕上課做報告的研究生。


參考資料       
[1] 周婉窈,台灣歷史學者,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專長為台灣史。

[2] 臺灣與海洋亞洲/周婉窈老師《臺灣歷史圖說(增訂本)》出版,https://tmantu.wordpress.com/2010/02/01/周婉窈老師《臺灣歷史圖說增訂本》出版/(2018/10/15點閱)。

(未完待續,本文原載2018/12/6 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