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9

平凡人.非常事:黃雅瑄的故事(10)—祖先戶籍資料留下的線索

Aries | 贊修
2018-12-18


【受訪者】黃雅瑄老師,1973年生,台南左鎮人,國中老師。擔任教職10幾年的她,為何想要再進修研究所?習以為常的知識,如何180度大翻轉?讀台灣研究所後,又如何發現自己的西拉雅族身世?追尋過程,如何影響自己與家族?「平凡人.非常事」黃雅瑄的故事,將連載於此。

祖先戶籍資料留下的線索

好奇自己家族身世的人,或許可以從日治時期戶籍謄本入門,[1]是簡便又節費的好方法。筆者另一位友人調閱此資料,意外發現祖先是福興鄉巴布薩族馬芝遴社要人,更驚奇的發現一本調查他的族人現況之書籍,這又是另一篇嘖嘖稱奇的尋根旅程。[2] 
話說回來,黃雅瑄比對完上述兩份資料(土地契書、族譜),她聽從所上老師的建議,去戶政事務所申請家族的日治時期戶籍謄本。申請到資料了卻像一塊一塊分開的拼圖,不知如何拼出原貌,在不太有概念的狀況下,該怎麼辦?她帶著資料回到研究所,同樣請教研究該領域的溫振華老師,如何判讀資料。

有許多可解讀的資訊,首先媽媽卓玉(支邑)那邊的資料,黃雅瑄是以外公卓榮(山足)的父系樹狀結構一直往上查,查到的「種族欄」寫「熟」,是指熟蕃,平埔族之意,而且女性沒有纏足[3]。

爸爸黃輝玉方面的資料,黃雅瑄一樣是以父系樹狀結構一直往上查,查到的「種族欄」寫著「福」,表示祖先在戶口普查時回答自己來自福建,[4]資料顯示爸爸這邊的女性族人,有纏足。
圖左為1905年(明治38年)卓國良的戶口調查簿(黃雅瑄媽媽方面),種族欄寫「熟」,未纏足。圖右為同年黃登炎的戶口調查簿(黃雅瑄爸爸方面),種族欄寫「福」,有纏足(手指處)。攝:陳孟絹

但爸爸的祖先就是漢人嗎?黃雅瑄持保留態度,因為祖母(爸爸的母親)姓「机」,簡寫的「机」字與「機」字不同,「机」是西拉雅族的特殊姓氏,加上祖母是高雄內門人,內門大多是西拉雅族新港社分布的地方。

西拉雅族在左鎮的分布狀況,北邊主要是卓猴社、南邊是新港社,左鎮南接內門,是新港社的分布範圍(黃雅瑄的研究成果)。[5]

祖母是西拉雅新港社人(內門地區的契書多為新港社),經人介紹嫁到鄰近的左鎮草山,至於她的祖父應該還是來自中國福建,祖譜上寫著「開基祖黃郭山福建省彰州府安溪縣」。然而,經鄭瑞明院長[6]提醒,解讀資料時要留意的兩個問題:一、福建沒有彰州府,應該是漳州府。二、安溪縣不在漳州,而是在泉州。由此也可發現,任何資料在解讀時,需多方留心與考據。 


黃雅瑄爸爸的祖父整修後的墓碑,「草山開基祖 黃公郭山 黃媽劉善 塋[墳墓之意]」,最上方保留「原 福建省安溪縣漳州府 人」的文字。圖片提供:黃雅瑄

雖然訪問時,她還沒開始查詢爸爸和媽媽兩位的母系樹狀結構戶籍資料,但相信這必定會挖掘出更多精彩的故事。      

戶口調查簿上,細細解讀,會發現有趣的資訊,像是以女性為主的「女人國」,女性招婿或離婚在1918年只是平凡的事。        


事由欄紀錄大正六(1917)年卓受美與羅課(招夫)「離婚復戶」,結束第一段婚姻恢復原戶籍,顯示平埔族女性與現代人一樣,有自由的婚姻制度決定權。攝:陳孟絹

 
戶口調查簿記載大正七(1918)年卓受美「招婿買貴仁」,她的第二段婚姻,意即男子買貴仁入贅卓受美家,可看出平埔族社會的「招婿」制與漢民族社會「嫁娶」制,截然不同的婚姻習俗。攝:陳孟絹


參考資料    
[1] 日本時代戶籍資料申請教學,https://www.facebook.com/gjtwn/photos/a.237423139760845/868103270026159/?type=3&theater(2018/10/29點閱)。

[2]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彰化縣福興鄉巴布薩族馬芝遴社平埔族人現況調查》心得筆記,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4684&Itemid=57(2018/11/21點閱)。

[3] 「早期台灣社會,漢人女性多半纏足,而原住民、客家女孩除非受漢文化影響,普遍沒有纏足的習慣。」中研院數位典藏資源網/纏足解放,女性大步向前走,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subject/resource_content.jsp?id=5045(2018/12/3點閱)。

[4] 如果查到的祖先資料,日治時期戶籍資料的「種族欄」沒有寫到「生」或「熟」,不代表沒有原住民或平埔族的身分,是顯示,祖先在接受戶口普查時,告訴調查者的答案;或是調查者判定依父系種族為主,不明的話再依母系種族填寫。

截自詹素娟教授論文的重點如下:一、1905年,日治「第一次臨時戶口調查」,全台熟蕃近5萬人。「種族」依父系種族記入;父不明,則依母系種族填寫。二、1935年,取消「種族欄」是去除歧視嗎?他們的身分認同慢慢的改變。三、1956年,中華民國戶口普查「族系未詳」(6萬多平埔族被歸為其他類屬),產生更多遺忘或認同改變。詳見詹素娟,〈「族系未詳」再思考:從「國勢調查」到「戶口普查」的人群分類變遷〉《臺灣風物》60卷4期,2010,頁77-100。

[5] 黃雅瑄,〈左鎮西拉雅族卓猴社卓伊萬家族〉《臺灣風物》66卷3期,2016,頁26-33。

[6] 鄭瑞明,台灣歷史學者,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長榮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專長為東南亞史、東亞海洋交通史、台灣早期海洋史。 

(未完待續,本文原載2018/12/18 讀報) 

延伸閱讀:   
【平凡人.非常事】李筱峰的故事(9):當自己的歷史家
平凡人.非常事:黃雅瑄的故事(1)—從討厭到喜歡歷史
平凡人.非常事:黃雅瑄的故事(2)—進修的動機
平凡人.非常事:黃雅瑄的故事(3)—反思習以為常的知識
平凡人.非常事:黃雅瑄的故事(4)—如何發現西拉雅族卓猴社身分?
平凡人.非常事:黃雅瑄的故事(5)—認識西拉雅族&卓猴社
平凡人.非常事:黃雅瑄的故事(6)—靜待被憶起的族譜
平凡人.非常事:黃雅瑄的故事(7)—左鎮最早的基督徒(1)
平凡人.非常事:黃雅瑄的故事(8)—左鎮最早的基督徒(2)
平凡人.非常事:黃雅瑄的故事(9)—認識阿立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