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1

台灣史101問──書評(10)


(source: 《台灣史101問》,頁420。上圖,台灣投資中國佔台灣對外投資比例與投資金額。下圖,台灣對中國投資累計金額與件數。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3-11-20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結合黑社會組織、一黨專政的黑金政治。

然而,黑金政治並非始自1990年代,早在中國大陸時代的1920年代,蔣介石主控下的國民黨,即已埋下種因。原本在國民陣營之中「排無生肖」的蔣介石,從黃埔軍校校長開始發跡,先後鬥倒國民黨內各個大老,掌握軍權,透過「北伐」,攀上中國政治的頂峰。自1927年以後,蔣介石主導下的國民黨,與「江浙財閥」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成就了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興起。蔣並結交上海黑社會的青幫頭子杜月笙,不僅利用其旗下流氓來暗殺政治異己,也利用他們來掌控金融機構,「黑金」政治於焉形成。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365。

為了個人獨裁與一黨專政,蔣介石製造各種恐怖暗殺,極力打擊在野民主人士,例如1931年捕殺鄧演達、1933年暗殺楊杏佛、1934年暗殺史量才、1946年連續暗殺李公僕、聞一多……、1949年屠殺楊虎城全家,連小孩都不留。而民主人士張君勵、羅隆基、沈鈞儒、鄒韜奮等,都曾遭其逮捕下獄。不計其數的知識份子,遭一介獨夫迫害。他手下的「軍統局」(戴笠、毛人鳳主持)、「中統局」(陳立夫、陳果夫主持)等特務組織,以及上海角頭杜月笙的青幫,都成為他暗殺政治異己、整肅異議人士的工具。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366。

消滅台灣地方政治的士紳力量,國民黨真行。

戰後初期的台灣地方政治,原本充滿著士紳主導的色彩,揆諸1949年各級民意代表,從國民參政員、省參議會議員,到各縣市參議會議員,多屬地方士紳或地主,但是經歷了一場腥風血雨的二二八整肅之後,許多灣屋社會菁英消失殆盡,許多劫後餘生的地方領袖,對政治產生恐懼與冷漠,不再與聞政治,加以緊接而來的「土地改革」及白色恐怖政治,更讓地方領導階層產生鬆動,地方政治體質逐漸改變,土豪地痞、無道流氓、地方政客逐漸進入地方政壇,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埋下了往後國民黨政權在台的「黑金」政治的另一路途。

國民黨撤退來台之後,為了其政權的穩定,以養地方派系穩定其政權,地方派系藉基層金融、介入公共工程等經濟特權,維持其派系發展;進一步將黑道勢力引進樁腳動員系統,久而久之,黑道人物也學會選舉動員模式,參與選舉,進入各縣市地方議會。黑金政治人物利用暴力和賄選等手段,控制地方政治勢力,退一步取得官職或民意代表的位置。黑金出身的政治人物,通常在從政過程中,經常又會以貪污等方式來補回在選舉時使用的資金,或回饋黑道的支持。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367。

黑道背景的人士成為民意代表,他們不僅「漂白」,並藉此貫串「人脈」「錢脈」,他們利用在地方的強大勢力當選,在任時利用其身分為自己的「事業」護航。

黑道治鄉、治縣,甚至治國的模式,有以下六種:掌握地方派系的金脈(農會、地方信合社)、介入公共工程、土地買賣或炒作、選舉賄選或恐嚇、股市投機炒作、經營不法事業。

從基層金融逾放款情形及呆帳數目,可以看出地方金融被政治權力掏空的「失金」程度。例如屏東縣逾放金額高達260億(2000年);全國各地農會信用部逾放比超過50%的農會,就有15家,超過30%的有37家。台灣省農會逾放比高達90%。(2000年)

三大黑金法案:「農發條例」、「博弈條款」、「地方首長、農漁會幹事解職鬆綁條例」,顯示了「黑金治國」的可悲與可嘆。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368-369。

國民黨的變色龍政權。

當年蔣氏政權的延續體,即今天所謂「泛藍」的政治團體,已然有了更大的變貌:過去要「消滅共匪」,今日則適「連共制台」;過去要「雪恥復國」,今日則處處迎合中共當局;過去要台灣人民「效忠領袖」、「永懷領袖」,今日則已放棄其領袖的「反共」路線;過去要「保密防諜」,今日之言行則近乎當年的「匪諜」標準;當年要台灣人民「莊敬自強,處變不驚」,今日則散布中共侵台的失敗主義;當年將台獨人士打成「共匪同路人」,今日則與中共站在同一陣線。

追溯歷史,通變古今,無人能醒悟?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378。
(未完待續,撰於201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