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1

《給阿媽的一封信》電影觀後感-譜寫家族故事


觀看更多活動照片

/cathy | 贊儀

2022-04-20 

時間:2022年2月27日(週日)
地點:萬代福影城
與談:陳慧齡/《給阿媽的一封信》導演、蕭唯善/文華高中公民老師
主持:林芳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執行長

今年是228事件的75週年,台中的自由路上藝術節,舉辦一系列的講座、紀錄片探討尚未成功的轉型正義,2/27播放的電影講座《給阿媽的一封信》2021年榮獲台灣國際女性影展首獎並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去年我們網站也報導過,因緣際會下第一次自己一人看電影而且還是部紀錄片,感覺也很好。


圖片souce:好民文化行動FB

《給阿媽的一封信》,是會讓你看完有很多想法的一部紀錄片。

陳慧齡導演說,小故事是通往大歷史最好的捷徑。她因為留學法國時受到寄宿家庭阿公阿媽說起家族故事的衝擊,回台灣想找出自己家族的故事,卻發現因阿媽已逝世怎麼樣都無法拼湊完整的故事,就像失根的人。

導演在接受雜誌訪談時曾提到她做「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畫:「希望為下一代打好基礎,訓練他們擁有說故事的能力,去傾聽,同理,行動,用哲學思辨超越個體差異,與他人進行連結。說穿了,這些就是愛人的能力。如何了解接納自己,理解家人的所從之處,愛這塊土地。他們不會是無根的孩子,內心裡面慢慢會有一種信仰。」引用美麗佳人雜誌訪談。

前教育部長杜正勝曾提出同心圓史觀,同心圓史觀是一種價值觀念,每一個主體,都有一個圓心。

就生長的環境來說,如果以每個人成長的家庭作為圓心,台灣這塊土地裡面就有無數個圓心。同心圓史觀也可以用每個人生長的村鎮作為圓心,或是以縣市作為圓心。因為我們都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台灣這塊土地是我們的生命共同體,因此我們也可以將台灣這塊土地視為一個圓心。

陳慧齡導演做的正是杜部長的同心圓概念,先從家庭、社區、縣市、國家、世界這樣的脈絡為根基,譜寫出自己的故事、歷史。

紀錄片拍攝長達10年多,導演說不知道會碰觸到白色恐怖的記憶,她授課大多是高中生,學生們的爺爺奶奶有遭遇過228時期、白色恐怖時期,沒有刻意拍攝這段歷史,自然而然,卻發現比例很高。紀錄片中有幾位政治受難者的後代訪談,是我熟悉的故事,張七郎高一生施儒珍黃溫恭

想到楊醫師畫中有話裡面曾寫過的一句話「沒有國魂的(國民),就是無根之民」,所以他提倡「效法228精神,立定台灣信仰根源」。
 

延伸閱讀:
《給阿媽的一封信》紀錄片(金馬入圍)-追尋台灣人的記憶
平凡人.非常事:黃雅瑄的故事(15)—認識自己、認同台灣
【平凡人.非常事】李筱峰的故事(5):家族史串成台灣史
《走在風尖浪頭上-杜正勝的台灣主體教育之路》讀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