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更多活動照片
2023-04-09
時間:2023/3/25(週六)14:00
地點: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主持人陳孟絹開場引言
1.說明《遺址》新書分享會在大地舉辦的原因。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是公益團體,長期從事台灣人文的文化教育。從2004年開始推廣「拜台灣神」的社會運動,主要在宣揚為台灣犧牲奉獻的先賢先烈的事蹟、精神,期望深耕文化立國的基礎,建立台灣人的自信心與自立的勇氣。
張炎憲教授對「台灣神信仰」的觀察(截錄):
台灣神,以「台灣」之名,奉仕為台灣犧牲奉獻的先烈先賢,具有三層精神意義。
歷史傳承的內涵、獨立建國的信念、實踐理想的意志。
黃宗宏牧師對「台灣神信仰」的觀察(截錄):
聖山用台灣人的精神做主體,以一群對台灣有負擔有使命的人做主體。
我相信這個所在有一群疼台灣的神魂在眷顧這塊土地。
咱相信有一群人,他們在天國為咱祈禱,這群人他們不斷的因為他們的疼,雖然他們的肉身已經離開咱,總是他們的精神沒有離開咱。
圖片取自「【電子節目冊】林承志《遺址》新書分享會」。
2.其次說明,信仰根據地「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始於2007年,從愛護台灣這塊土地出發,再從土地延伸到土地上的人,追思為這塊土地犧牲的先烈,傳揚前人光榮義行的地方。
有參訪者說,聖山是「戶外民主教室」、是「台灣祖廟」的精神概念、是「sacred」(神聖之地),歡迎大家蒞臨參觀。
圖片取自「【電子節目冊】林承志《遺址》新書分享會」。
《遺址》書籍,寫到部隊建造的工程,其實就是花蓮到台東的山中,有一座隱形基地,而這個困難的營造工程,作者曾參與其中。他希望盡己之力,替傷亡的同袍、被遷村的部落留下點滴紀錄,考量涉及國防機密,就以「歷史小說」的方式呈現,事實隱其敏感性,加入原住民口傳文學、左右為難的信仰掙扎,以作者細膩的奇幻文筆,增添故事的豐富層次。
《遺址》書籍,寫的是台灣土地的故事,在此舉辦新書分享會很適合,亦符合大地從事台灣人文教育的志業。
PS.
暖場音樂,配合書籍背景的年代1980年,選播〈反攻大陸去〉、〈反共抗俄歌〉以及穿插大地音樂,「那些年的『愛國歌曲』」,讓大家重溫當時「反共保台」的氣氛,事實上至今仍適用,何況現在全世界都在「反共保台」。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俊峰醫師致詞(06:15)
- 作者林承志先生與大地的緣份,來自於阿公林茂生博士。
- 「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豎立林茂生博士的雕像。
- 林茂生博士是台灣重要的哲學思想家啟蒙者,他也是228事件的受難者。
- 大地長期以來推廣本土信仰,從2004年開始進行「台灣人拜台灣神」的社會運動。
- 希望透過今日的新書發表會,對台灣的原住民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
- 書中所寫的「遺址」,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更是社會多元化重要的展現,需要好好珍惜與傳承。
- 阿美族kakawasan部落,長期依賴土地生存,但為了國防建設,被遷村3次。
- 挖到許多石棺,發生很多靈異事件。
- 隱約透露,是否有靈性的存在。
延伸閱讀:
【活動報導全集】林承志《遺址》新書分享會
【電子節目冊】林承志《遺址》新書分享會
側記:溫馨《遺址》新書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