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source:《最後的演講》 一書,化療對我的超能力沒有造太大影響)
2010-05-11
*橘色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能夠自我反省,才能當家立業,不會逃避困難,而自圓其說。台灣的政壇充斥許多當家不做事的狗奴隸,把台灣搞得烏煙瘴氣。
我認為這點確實非常重要。不過,在我看來,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標:協助學生學會自我評估。
他們知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能力是什麼?他們了不了解自己的缺點?他們對別人看待他們的眼光有沒有務實的體認?
教師能夠教給學生最有用的東西,就是幫助他們更懂得自我反思。正如葛拉翰教練所教我的,我們唯一能夠改善自己的方式,就是真正發展出評估自我的能力。我們如果沒辦法精確地評估自己,怎麼能夠判斷自己是進步還是退步了?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著;陳信宏譯,2008,” 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最後的演講》,方智,台北市,p.133。
你一定不相信有多少十九歲的男孩,一旦排除了色情和暴力,就會變得腦袋空空。不過,我要求他們努力發揮想像力之後,大多數人還是會奮起應戰。實際上,我第一年開課的時候,學生針對第一項作業所提出來的成果令我震驚不已,完全超乎我的想像。我尤其欣賞的是,就好萊塢的虛擬實境標準而言,他們使用的電腦等級實在非常之低,卻還是能夠交出如此傑出的成果。
我那個時後擔任教授已經十年了。我剛開設「建構虛擬世界」這門課的時候,原本不知道自己能夠期待些什麼。我向他們指派了第一件作業,結果在兩週後對他們的成果大吃一驚,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我毫無頭緒,於是打了一通電話給我的啟蒙老師安迪‧范丹。
「安迪,我剛給了我的學生一份兩週的作業,結果他們做出來的成果,就算我當初給了他們一整個學期的時間去做,我也會全部給他們九十分以上的成績。我該怎麼辦?」
安迪想了想,然後說:「好,你可以這麼做。明天你到教室的時候,注視著他們的眼睛,對他們說:『各位,你們做得很好,但我知道你們的能力不只這樣。』」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著;陳信宏譯,2008,” 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最後的演講》,方智,台北市,pp.145-146。
拼經濟是一回事,拼人性的價值不可忽略。
我可以了解為什麼有些人認為,與其花數十億美元把太空人送上月球,還不如把這些錢拿來對抗地球上的貧窮與飢餓。但我畢竟是科學家,我認為激勵人心是促成善行的最佳工具。
把錢拿去消除貧窮,當然很有價值,但這麼做通常成效有限。至於把太空人送上月球,則可激勵所有人徹底發揮自己的潛力。如此一來,人類的各種重大問題才有可能獲得解決。
大膽做夢吧。也別忘了激勵你孩子的夢想。為了做到這一點,偶爾調整上床時間絕對值得。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著;陳信宏譯,2008,” 重點是怎麼過你的人生”,《最後的演講》,方智,台北市,pp.157-158。
順帶一提,時尚就是戴上時髦面具的商業活動。我對時尚一點都不敢興趣,所以很少買新衣服。只因為某個地方的少數幾個人認為哪些衣服具有賣點,就可以決定時尚的潮流,這種現象在我看來實在是匪夷所思。
我爸媽是這麼教我的:舊衣服穿破了,才買新衣服。你只要看過我在最後演講上穿的衣服,就知道我的確奉行他們的教誨!
我的衣著一點都不時髦,可以算是頗為平實,這樣的衣服就夠我穿了。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著;陳信宏譯,2008,” 重點是怎麼過你的人生”,《最後的演講》,方智,台北市,pp.159-160。
凡事,須能預先作準備、未雨綢繆,才能出人頭地成為leader。
我向來佩服過度準備的人。大學的時候,我有一個同學,名叫諾曼。海洛維茲(Norman Meyrowitz)。有一天,他利用吊頂式投影機發表報告,但報告只發表了一半,投影機的燈泡卻突然燒壞了。台下的聽眾發出了嘆息聲,因為要找另一步投影機,至少得等上十分鐘。
「沒關係,」諾曼說:「大家不用擔心。」
我們看著他走到自己的背包前面,拿出了一樣東西。他竟然帶了一顆投影機的備用燈泡。誰會想到要準備這些東西?
我們的教授安迪.范丹剛好坐在我旁邊。他靠到我身旁對我說:「這傢伙前途不可限量。」他說得一點不錯。諾曼後來當上馬克麥迪亞公司(Macromedia Inc.)的高階主管,今天的網路使用者幾乎可以說沒有人不受他的工作成果所影響。
我經常告訴學生:「你到荒野裡去的時候,你唯一能夠仰賴的東西就是帶在身上的東西。」所謂的荒野,就是除了家裡與辦公室之外的任何地方。所以,別忘了把錢和修理工具組帶著,想像狼出現的狀況,在背包裡擺一顆燈泡,預先做好準備。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著;陳信宏譯,2008,” 重點是怎麼過你的人生”,《最後的演講》,方智,台北市,pp.191-192。
連鎖效應產生的結果有正面、有負面,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絲絲之善,透過時空的碰擊,會有出人預料的結果。
我們走進一家店,找到了心目中的理想禮物:一只陶瓷的胡椒及鹽罐,造型是一棵樹掛著兩頭熊,每頭熊各自抱著裝鹽和裝胡椒的容器。我們花十美元買下這個禮物,走出商店,蹦蹦跳跳地到「美國大街」上找尋下一個好玩的地方。
我拿著禮物,結果一不小心掉到地上摔破了,姐姐和我因此哭了起來。
一個成人遊客看到事情發生的經過,於是走到我們身旁。「拿回店裡去,」她說:「他們一定會給你們換一個新的。」
「不行啊,」我說:「是我自己的錯,是我把它摔在地上的,老闆怎麼會願意幫我們換新的?」
「試試看嘛,」那人答道:「你怎麼知道結果會怎麼樣呢?」
我們於是走到了那家店˙˙˙˙而且沒有說謊,我們說明了事情的經過。店裡的員工聽完我們悲慘的故事之後,向我們笑了笑˙˙˙˙然後說我們可以換一隻新的胡椒鹽罐。他們甚至還說是他們的錯,因為他們包裝得不夠安全。他們的意思是說:「我們的包裝應該要禁得起十二歲孩子因為過度興奮而掉落在地上的衝擊力。」
我大吃一驚。不只是感激。簡直是不敢相信。我姐姐和我離開那家店的時候,似乎是飄著出來的。
我爸媽得知這件事情之後,對迪士尼世界的好感動更是大幅提升。事實上,店員為那只十美元的胡椒鹽罐所採取的顧客服務,後來為迪士尼賺進了超過十萬美元。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著;陳信宏譯,2008,” 重點是怎麼過你的人生”,《最後的演講》,方智,台北市,pp.198-199。
從此以後,我爸媽就把遊訪迪士尼世界納入他們的志工工作當中。他們會開一輛二十二人座的巴士,從馬里蘭州載送學英語的外國學生到這座遊樂園去玩。二十多年來,我爸爸總是買票讓數十名孩子入園,我通常也都會跟去。
整體來看,自從那天以來,我們家已經為迪士尼世界貢獻了超過十萬美元,包括為自己和別人買票,還有吃東西,以及買紀念品。
每次我向現在的迪士尼主管說完這段經歷,最後總是會問他們:「現在我如果叫一個小孩拿著摔壞的胡椒鹽罐到你們的禮品店去,你們的客服方針會允許員工換一個新的給他嗎?」這些主管總是支支吾吾的答不出來。他們知道答案:大概不會。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著;陳信宏譯,2008,” 重點是怎麼過你的人生”,《最後的演講》,方智,台北市,p.200。
樂觀悲觀的源頭,在於心理平衡與否。
我在匹茲堡的醫生傑赫提到,他最擔心病患過度樂觀或是對自己的狀況了解不夠。另一方面,他也不喜歡病患的朋友或熟人告訴他們必須保持樂觀,否則治療就不會有效。每次看到病患一面承受著身體上的痛苦,又必須為態度不夠正面積極自責,就覺得很難過。
我個人對樂觀的看法是,這種心理狀態能夠促使你做出足夠改善生理狀態的實質行為。你如果心態樂觀,就比較能夠忍受猛烈的化療過程,也比較能夠持續找尋最新出現的治療方法。傑赫醫生說我是他心目中「在樂觀與實際之間取得良好平衡」的模範,他認為我很努力把自己的癌症視為另一種人生經驗。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著;陳信宏譯,2008,”重點是怎麼過你的人生”,《最後的演講》,方智,台北市,p.219。
由於我極力強調兒時夢想的強大力量,因此近來有些人一再問我對自己的孩子有些什麼夢想。
我對這個問題有個直戳了當的答案。
父母如果對孩子有特定的期望,通常會對孩子的發展造成阻礙。身為教授,我看過許多大學新鮮人心不甘情不願地選修完全不適合自己的科目。這就像是他們的父母強迫他們搭上了一列火車,但從這些孩子到我辦公室裡向我哭訴的情況來看,這列火車通常免不了撞毀的結果。
在我看來,父母的工作應該是鼓勵孩子培養持續終身的興趣,並且發展出追求自身夢想的強烈動力。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幫助他們培養一套能夠達成這項任務的個人工具。
所以,我對兒女的期望非常明確:我希望他們找到自己的道路,由此通往充實的人生。由於我以後沒辦法陪伴在他們身邊,因此我要清楚指出這一點:孩子們,不要浪費力氣猜想我希望你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希望你們成為你們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著;陳信宏譯,2008,” 結語:用自己的方式退場”,《最後的演講》,方智,台北市,pp.235-236。
好幾天以來,我一直擔心自己在最後演講上會因為哽咽而無法把最後幾句話說出來。所以,我準備了一個應變計畫,我把演說的最後幾句話寫在四張投影片上。這麼一來,我在台上如果無法把這幾句話說出來,我就會靜靜地把幾張投影片依序播放出來,最後再說:「謝謝大家今天的出席。」
我上台一個小時之後,就因為化療的副作用、長時間的站立,以及情緒上的起伏,而覺得精疲力盡。
不過,我同時也覺得平和而滿足,我的人生已經達到圓滿的終點。我在八歲的時候列出了兒時夢想的清單,三十八年後,這份清單又幫助我說了必須說的話,而且也讓我撐了過來。
許多癌症病患都說他們因為罹病,而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全新體認。有些人甚至說他們對自己罹病覺得感恩,我對自己癌症沒有這種感激之情,但能夠提前知道自己大限將至,這點倒是讓我深覺感恩。這點不但讓我得以為家人將來的生活預做準備,也讓我有機會到卡內基美隆大學發表最後演講。就一方面而言,預知自己的死期,讓我得以「用自己的方式退場」。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著;陳信宏譯,2008,”結語:用自己的方式退場”,《最後的演講》,方智,台北市,pp.243-244。
結語:
能決定自己的命運,就在「活在當下」,您做了什麼?
要善用有限的時間,把決心做出來,不必考慮世俗所以為的「成功」或「失敗」,Just Do It.
阻礙我們前進的磚牆,不會無緣無故擋在我們前面。這種磚牆的存在目的,不是為了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多麼想要一件東西。──蘭迪.鮑許
(全文完,撰於2009/12/08)
相關閱讀:
阿扁總統給楊緒東醫師的回信(第11封)
延伸閱讀:
最後的演講-我讀我評(2)
最後的演講-我讀我評(1)
Hsutung's BLOG
楊緒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