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座會簡介:
台灣高座台日交流協會,簡稱台灣高座會,原本是一個由日治時期曾參與高座海軍工廠飛機製造工事的「台灣少年工」的交流組織,除促進舊台籍高座少年工聯誼外,也與日本之高座會進行交流。
1942年10月起台灣總督府以海軍軍屬名義,招募公學校、高等科及中學畢業的青少年至日本神奈川的「海軍航空技術廠相模也出張所」,專門製造各式軍用飛機,並以半工半讀和高薪為號召,吸引許多人報考。由於這些青少年多數年未滿20歲,被稱為「台灣少年工」。海軍航空廠次年改名為高座海軍工廠,在戰爭中共製造了上百架飛機。戰後這些少年工在1946年初分搭六艘船(米山丸等)陸續回台。並在1987年組成「台灣留日高座同學會」(簡稱台灣高座會)以紀念當年的歷史。---台灣社
【與談】李雪峰 台灣高座會總會會長
終戰後留日台灣少年的心境
1942~4年日本人工減少,日本提供台灣青少年優厚條件,經家長同意即可赴日本高座工讀。共8419人分8批赴日。初時工廠尚未完成,被分發其他軍事工廠協助、學習。
1945年6月23日琉球失守,日本準備本土站。外務省意願接受無條件投降,軍方反對。8月6日廣島遭空襲喪生10萬人,日方以為是新型炸彈,不知是原子彈,還想決戰。隔天杜魯門發表談話後才知是原子彈。
日本首相招開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日天皇指示向盟軍投降。8月14日日本天皇錄音宣布終戰,軍方欲搶錄音帶未果,8月15日向全國放送天皇「玉音」。台灣青少年聽不很懂,經日人告知是戰爭結束。
8月28日美國先進部隊進駐基地 ,8月30日麥克阿瑟到達日本,9月2日簽降書。
當時在日本的台灣孩子集中在高座,雖年少但有不願被呼來喚去,被決定當誰的國民,想為台灣做事的志氣。8月15後日本有派舍監管理照顧,但戰後物資缺乏心有餘力不足。台灣青年較年長者發起自治會,組織委員會,向日政府交涉日常必需品、糧食、燃料、醫療、衣服、零用金、回台船隻。
12月中旬開始撤離,離開時少年流淚頻回頭不捨離開,心境矛盾,高座成為第二故鄉。終戰五十周年重返舊地,受日方盛大接待。高座工廠為美軍管理,經五十年建築仍維護完好,1400百多名「回鄉」者,內心彭湃。其後每年有台灣高座大會與日本高座大會交流。
主持人張炎憲補充說明
東南亞20萬台灣兵,3萬人戰死。戰後有台籍日軍戰犯受審被判死刑,從印、菲、馬.....等地無船很難回來,尤其在中國的台人,被視為戰敗國日本人。在日台人因美軍佔領較易回台。面對日本戰敗,在日台灣人心情複雜,自己是台灣人,但視日本為第二故鄉,又要面對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