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3
(本文照片由贊福同修拍攝提供,感謝!)
先前在花蓮縣吉安鄉,上火車前有個空檔,剛好逛到吉安車站附近有間阿美族文物館,就進去看看。由於隔段時日,當時又沒做紀錄,所以記憶跟導覽的可能會有誤差。以下照片感謝贊福提供!
阿美族有依年齡劃分階層的制度,每個階級各有職責,在吉安每8年會舉行一次成年禮,分九個階段輪流。2022年是Alamay(阿拉麥)階級。文物館正陳列成年禮的成果展。
以前原住民族與族之間有爭奪或戰爭,阿美族為了保護家園生命財產的安全,因此部落男性依年齡成立各階級軍隊,由部落長老、年長者訓練求生及戰鬥技巧,成為保衛家園的勇士,負起全部落對內對外的事務。是成年禮的由來。
吉安鄉光是阿美族就有19個部落。現代的成年禮有教設陷阱捕獵,撒網捕魚,相撲,搭瞭望台,跑步,各部落不盡相同,訓練時間長短也不一,但歌舞是一定要學的。訓練長跑傳統的意義是為了傳遞訊息,讓我想到馬拉松的典故。「畢業考」是五公里競跑。以前12-20歲的男人才能參加,沿途女性不可觀看。但由於鄉公所的主導,現在也有小二男孩參加。(若尊重原住民,不是應該讓他們依傳統自主規劃嗎?)。
二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原住民由憲兵隊主管。應該是部落青年有戰鬥力與技巧,所以國民政府特別「關照」。現在則由鄉公所主導,也是活動資金來源。今年(2022)路跑獎品項目,最後一名可得安慰獎,而且特別豐富。第一名獎品是電鍋,照片裡的三輛腳踏車,是最後一名的獎品。難道最後一名有三個名額?不是的,是最後一名的哥哥姊姊也有腳踏車。
ì 第一名獎品是電鍋,照片裡的三輛腳踏車,是最後一名的獎品。
瞎毀!這樣誰不爭最後一名?這不就失去競賽的意義,失去傳統年齡階級訓練的用意,質變原住民的精神文明!難怪谷辣斯·尤達卡 Kolas Yotaka在花蓮縣長選舉,原住民部分的得票數輸掉幾萬票。
ì 2022年 名稱輪到Alamay。各部落年齡階級可分為「襲名制」與「創名制」兩類型:襲名制度的年齡階級名稱,以花蓮南勢地區為主,固定使用延續下來的各階級名稱。(詳:台灣原住民文化知識網)
ì 2085年才會再輪到Alamay,下次成年禮為2029 Raraw階層
ì 傳統的訓練更嚴格,每個部落有自己的規定
ì 通過最後考驗的青年才能戴上家人精心製作的頭飾,在豐年祭上跳勇士舞。
ì 白色制服象徵純潔,還沒碰過女色。身上背的情人袋改為白色,以配合制服
ì 其實傳統阿美族的服裝主體是黑色,為什麼現在看到的是大紅色又繽紛?因為以前阿美族要勞軍表演、要愉外賓,但是黑色服裝在舞台上效果不優,才改成醒目的紅色。台東阿美族仍保有傳統黑色服裝。
吉安鄉簡介(節錄自維基百科)
阿美語稱為Cikasuan,指「薪柴(Cikasoyay)很多的地方」,歷史上台語音譯為七腳川,又有譯為直腳宣、竹腳宣,現多漢譯為知卡宣,是全國人口最多的鄉。居民包括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四大族群
為南勢阿美族五大族群中七腳川社、里漏社、荳蘭社、薄薄社的領域。
清領時期,1870年代牡丹社事件後清廷改行開山撫番政策,受到平原北側立霧溪流域太魯閣族的抵抗。清軍「以番制番」,招攬撒奇萊雅、加禮宛族人並攏絡其頭目聯盟以抵禦。隨後清廷又更往南擴大範圍,派遣更多軍隊入侵聯盟族人的生活領域奇萊平原,因漢人長期欺凌族人,清軍營勇侵犯當地婦女,前來抗議的族人又遭清軍屠殺而爆發加禮宛戰役。清軍戰役初期死傷慘重,隨後招攬南勢阿美族七腳川社協助,太魯閣族也趁機加入攻擊加禮宛社,遭四面圍攻的撒奇萊雅及噶瑪蘭族人幾乎滅絕,清軍命附近的南勢阿美族人前來觀看頭目被綁在茄苳樹(撒奇萊雅語:sakul)上,從早上用刀片慢慢割到下午太陽下山遭凌遲處死,夫人被夾在圓木中在地上遭士兵活活踩死,倖存的族人往深山逃竄、藏身在阿美族之中。協助清軍的南勢阿美族七腳川社取代撒奇萊雅族成為奇萊平原最大勢力。
日治時期,因薪資問題,引發七腳川事件,日方命薄薄、飽幹、里漏、尾子、荳蘭等五社奪取七腳川社之糧食,協助燒毀家具,軍隊和警察隊一起向木瓜山(鯉魚山)掃蕩,七腳川社被毀
,1910年日本台灣總督府鼓勵日本人移民花東地區,因此利用七腳川社原野建立了「吉野村」。二戰後國民政府認為「吉野」兩字日本味太重,於是1948年改為「吉安鄉」。
(吉安鄉境內有一座全台保留最完整的日本寺院「慶修院」,原名「真言宗吉野布教所」,二戰後為避免被拆毀也去掉吉野,改為漢名。)
台灣族群多元,歷史上不乏配合殖民者攻擊其他族群的事件。中國侵占台灣野心勃勃,分化台灣手段越來越高明,無論是族群或政黨都遭到滲透分化,從歷史看,結果就是各個擊破。要保守住我們擁有的民主,我們的幸福,台灣人只能團結,世界民主陣營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