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路)
2021-06-22
如何讓COVID-19疫苗對人體產生最大的效果?從醫38年來,由西醫主流醫學到學習漢醫以及人智醫學,對人體的認識有了比較寛廣的角度,現在疫情期間,大衆渴望趕快打疫苗,政府也想盡辦法擴大施打率以達到羣體免疫,但如果要讓COVID-19疫苗對人體產生最大的效果,就必須遵循下列的方法。
大多數的人打完疫苗後,除了打針處局部紅腫熱痛外,最常見的反應是疲勞、頭疼、肌肉關節痠痛、惡寒、發燒、淋巴結腫脹等,每個人的症狀都不盡相同,這都是讓人體「模擬學習」被病毒攻擊後如何抵抗,也就是說這些不舒服的反應是身體發出訊號,要讓身體好好休息以養精蓄銳來累積更多的能量,來產生最大量的抵抗COVID-19病毒的抗體,當能擁有足夠量的抗體時,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擊退想侵犯的COVID-19病毒。
打疫苗後,有五個不要:
1.不要預防性服用消炎退燒藥。2.發燒的時候不吃消炎退燒藥。
國外實驗証明,如果給兒童接種疫苗同時給予阿司匹林或泰諾(對乙醯氨基酚)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那麼兒童對接種劑的免疫反應就不太明顯,這是因為通過阻斷人體的發燒,可以抑制免疫系統產生適當的反應。
發燒會啟動我們的免疫防禦系統
根據法國的諾貝爾獎得主Lwoff的研究,生物體對於病毒的抵抗狀況,像是得到感冒或流感病毒時,治療的效果是取決於人體的溫度,也就是體溫高的狀況比體溫低的效果更好。當體溫達到101.3°F(38.5°C)時,免疫系統進入警報狀態。在這個溫度下,血液中的免疫化學物質水平加倍,整個身體的免疫防禦增加。 在六小時內,免疫系統內幾乎所有的主要防禦能力都會增加一倍。所以發燒,從其意義上,是有治療效果的,而現今大部分主流醫學的治療上,卻採取馬上對抗發燒的方式,這一點是相當可惜的。也就是說,當發燒而馬上給予退燒藥這種治療方式,是沒有尊重人體自癒功能的方式,因為人體的發燒是一種保護機制,是要藉著發燒來痊癒自己。
另外當打完疫苗之後,身體如果出現不舒服時要注意飲食:
3.不要進食刺激性、發物食物:如:鴨肉、鵝肉、牛肉、魚蝦海鮮、竹筍、辣椒等。
4.不要過度食用甜食以及喝冰品:容易導致腸胃道的濕濁環境,使身體陽氣受阻,疲倦難以恢復。
5.不要抽煙、喝酒。
五個必要:
1.要多喝水:促進代謝。
2.要保持充足睡眠:提升身體的免疫力。
3.要有均衡健康的飲食。
4.多曬太陽:可以多合成維生素D,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抑制COVID-19病毒在體內的複製。
5.做適度身體伸展的運動、氣功、太極拳等以保持氣機的暢通。
恐懼和擔心會啟動身體的壓力反應,進而抑制免疫系統,所以在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之外,更要保持平常心,用樂觀、正面的態度來迎接每一項挑戰;在此,我也想盡一份心力,把我所學及能查到的資料提供給您做參考,也希望這一篇文章對大家會有助益。
延伸閱讀:
醫學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