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8

「永久中立國問題」國際研討會(4)--奧地利成為中立國之國際背景

 
主持人:政治大學台灣史研所 陳文賢教授
 題目:奧地利成為中立國之國際背景
引言人:林雍昇 助理教授 (台灣永久中立國推動聯盟秘書長)


一. 奧地利(Austria)簡介

為中歐一小國,中立歷史不長。夾在德、蘇兩強國間,土地、人口、經濟規模皆不如。中立是不得不的選擇。

奧、德、蘇之間的關係與台、中、美的關係有極類似的型態。

WWII之後歐洲冷戰開始中立,不願選邊站,怎麼選都有傷害。

二.奧地利的建國之路

奧地利思想、文化、價值觀較近西方(英、美、法),但非純粹西歐國家。

奧匈帝國時代,日耳曼民族佔40%,其餘為匈牙利、保加利亞等阿爾幹半島斯拉夫民族,佔一半以上。
19世紀德國統一兩方案--1.小德意志,不包括奧地利  2.大德意志;加入奧地利。
奧地利皇室反對民族主義蔓延,且加入後土地、人民減半,亦不願普魯士當老大。戰爭後德國統一,屬奧匈帝國的奧地利未納入德意志聯邦,但因同文同種仍緊密結盟,WWI後被德國併吞。

WWII戰後成立第二共和政府

三.兩大陣營夾縫中

東西歐冷戰爆發,蘇、英、美、法 兩陣營皆欲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德、奧成為兩大陣營兵家必爭之地。
奧地利東北為維也納盆地無天險可守,又緊鄰匈牙利,必須對蘇聯、東歐採低姿態。永久中立成為不得不的次佳選擇。

蘇聯企圖誘使西方三國接受德國中立化的安排,而接受奧國中立。
奧國為顧及蘇聯立場拒絕加入北約。
美國堅持德國要留在西方陣營,去納粹化;法國與德國是宿敵,故美、英、法不讓德國中立,可以管控。

奧地利中立
對蘇聯而言,可削弱北約功能,緩和美蘇歐洲冷戰對立,藉撤軍卸下負擔。
對西方而言,奧國堅持民主制度與價值,可發揮民主燈塔及歐洲緩衝區的作用。
對奧地利言,用中立換蘇聯撤軍,恢復國家主權。

奧地利選中立可左右逢源,趨吉避凶。 

奧地利中立入憲,再照會四強權取得承認,並無訂條約,似乎不符合國際法。但中立或永久中立國際法中並無明確規定。若依16世紀自然法思維,國家可以決定自己命運。

無強國承認維持中立很難,要如何用外交、經濟手腕維持獨立?
不似瑞士,奧地利預算很少用在國防。雖然在UN支持蘇聯多過支持美國,但堅持民主,檯面下為雙方陣營提供消息,維持恐怖平衡。蘇聯如攻打奧地利會打到東歐斯拉夫民族,西方攻打又會打到西歐的人;利用國際情勢,兩邊抗衡中堅持自主性,獨立性。

奧地利政策很堅持:民主制度、社會福利、國營企業為主,不需依賴任一方經濟。雖然經貿對德國依賴程度高,但加入歐洲自由貿易組織,華沙經貿組織....等多個組織(但不參與軍事組織),透過歐洲走入德國,不怕被德國控制。

台灣要從世界走入中國?還是從中國走向世界?

冷戰結束後已無外來威脅,但民調仍高度主張維持中立。左右派兩政黨雖意識型態不同,但對外政策一致,對國家利益有共識。

 延伸閱讀:
「永久中立國問題」國際研討會(3)
「永久中立國問題」國際研討會(2)
「永久中立國問題」國際研討會(1)
12/16 「永久中立國問題」國際研討會
贊之的BLOG-勇敢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