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4

【影片】父親與父親 - 再度回到濃霧籠罩的阿里山


杜銘哲先生,圖片截圖自「杜之阿里山」EP1影片

 / 杜之阿里山

2022-10-21 

 

「畑でも 山でも 私の魂が 何時でもついています。」— 高一生
(在田地,在山中,我的魂魄,隨時陪伴。)

寫在第五十六封家書的最後,高一生如此叮嚀他的家人。

當年因政府羅織的罪名,讓阿里山上的高家、杜家從此走上與其他族人不同的道路。

高家的孩子失去了父親,母親帶著孩子留在部落努力過日子;杜家從此搬離阿里山,再也沒有能稱之為「家」的歸處。

七十年後,兩家的兒子——高英傑和杜銘哲——再度回到阿里山。坐在高家的老房子裡,他們在彼此的記憶中尋找父親的身影,攤開事件在各自生命中造成的傷痕。

這才明白,帶傷出走與勉力留下,彼此看似截然不同的成長經歷,實則是杜高兩家無形中共赴的生命歷程。

▲ 本集重點整理   
00:00 杜之阿里山
02:27 杜銘哲與高家的緣分
04:33 高家故居的緣起
05:58 回憶高一生事件
10:37 轉型正義之新美農場事件
15:11 模擬憲法法庭之後
16:17 高英傑訴說當時監控脈絡
21:24 《拉拉庫斯回憶》裡的杜孝生
24:35 《拉拉庫斯回憶》裡的高一生
29:32 家庭史出書的緣起
35:07 心中無法忘懷的缺憾
39:37 父親與父親
43:27 高一生之墓

source:「杜之阿里山」 ta 'tohʉngʉ'u ci psoseongana

※影片轉貼為教育用途,若有侵權敬請見諒,煩請來信告知,即刻取下※


「一二三到臺灣,臺灣有個阿里山,阿里山上有神木,明年反攻回大陸!」
前三句是耳熟能詳的兒歌順口溜,最後一句卻接得令人猝不及防。

這是1950年代國民政府所推行,在臺灣流行的童謠句對。
看似單純童趣的兒歌、風光明媚的自然資源,也能成為政治情勢的投射對象。
阿里山的山林如此,阿里山的歷史與人群更是如此。
經歷白色恐怖的五零年代,阿里山蒙上一層濃厚的霧。

「杜之阿里山」頻道由鄒族音樂工作者 — 杜銘哲的生命經驗開始延伸、擴散。濃霧在當代逐漸散去,家族在阿里山的過往、族人親歷白色恐佈經驗、回頭尋找的族群文化,逐漸撥雲見日。

「假如一棵樹在森林裡倒下而沒有人在附近聽見,它有沒有發出聲音?」
七十年後,我們可以確定,它確實發出了聲音。

source:杜銘哲FB


延伸閱讀:
【影片】LiMA新聞世界:白色的傷痕-湯守仁案/杜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