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5

驚豔!彩虹叩頭蟲

彩虹叩頭蟲
往南投天梯的路上遇見這麼一隻美麗的蟲子,第一次看到不知他的名子。隔了幾個月偶然翻到家裡一本張永仁著的『昆蟲入門』才猛然想起這隻美麗的蟲,一開始以為是吉丁蟲,後來找出照片一看才知道牠是「叩頭蟲」。牠的外觀跟吉丁蟲類似,顏色更像,難怪我會認錯。他們的差別在叩頭蟲前胸背板較寬大且兩側下方各有一個尖銳的稜角,頭則更窄小。

再google 一下,嘿!遇見的是Ⅱ級保育類昆蟲:台灣最美的叩頭蟲「虹彩叩頭」。在台灣Ⅰ級保育類昆蟲是「瀕臨絕種」,Ⅱ級保育類昆蟲則是「珍貴稀有」,據說他不是很難遇見的昆蟲,但這是我的初遇,真是太肉腳!怪怪,好歹我也爬過幾座台灣百岳,怎麼沒見過?原來人家是「分布台灣全國中低海拔山區……有穩定的族群」,自己愛"車卜並"爬太高了!

通常牠啃食植物莖葉或吸樹汁維生,中小型的也會吸木本植物的花蜜,偶爾也吃死蟲子的屍體,葷素皆宜。

叩頭蟲為何「叩頭」?是當他被抓住下半身時會緊張的不停叩頭(拜託別為了好玩或好奇玩弄牠),但這可是他的逃命絕技:
「叩頭蟲受到驚嚇時,第一個反應是先裝死。若再持續騷擾牠,就要使出最後一招絕活了。」「叩頭蟲在胸部與腹部間,有一個明顯的器官將胸部與腹部連結起來, 這就是叩頭蟲的彈器。」「掉落後的叩頭蟲往往腹面朝上。彈器與身體內部的肌肉就像是上緊發條般,當肌肉緊繃到最高點,所有能量即將釋放,整個步驟就像是操作老鼠夾……在反作用力的幫助下,叩頭蟲整個身體彈跳到半空中。」


「保育類昆蟲不可捉,只可拍照;然而,對昆蟲觀察者來說,應謹慎奉行的應該是:所有的昆蟲都應避免捕捉。即使學術上,已有標本供研究之用的,能不採集則不再 採集。至於因興趣嗜好而發展出的標本蒐集癖,更應隨著生態保育觀念的普及而改以相機取代為佳。簡言之,昆蟲的蒐集,應以相機取代標本,且不該有保育類或不 是保育類的差別。」嗯!我有乖乖,不抓只拍。

其實是我不敢抓啦!

參考資料:
昆蟲入門 張永仁著
虹彩叩頭蟲
常見的動物 叩頭蟲科Elaterida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