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7

金恆煒專欄:小小論辯 大大吹牛

/自由廣場

所謂「雙英」不過進行了區區一場「論辯」而已,藍調媒體竟像溺水抓到一根稻草般,無限上綱的拉抬「馬 統」的聲望;後台叫好到讓人不得不懷疑背後是不是有人在從事「統一」民調?不然,為什麼在《聯合》、《中國》兩報,馬英九的表現大贏蔡英文十幾個百分點? 幸而《自由》沒有缺席,不但罕見的做了民調,也幸好在「說服力」上引用民進黨的民調,蔡以四十.二%小贏馬英九的三十九.九%,終於讓「黑白講」不能喧嘩。 更具參考意義的是「雅虎奇摩」網路投票,蔡英文以五十八.一%的表現大勝「馬統」的三十八.二%;恐怕藍營要跳腳撞頭了。

老實說,這場辯論的主角不是蔡英文,也不是馬英九,而是ECFA;勝負的關鍵正在馬英九有沒有說清楚、講明白。馬英九藉辯論有把 ECFA的菜色一一闡明?沒有!即使捧馬到令人質疑其專業性的《聯合報》民調,也顯示有五成九坦言不清楚簽署的利弊得失,《自由》的民調則有高達七成九不 清楚ECFA內容是啥。就此而言,馬如何可能成贏家?要回答的問題很簡單,你會買一個「霧煞煞」(《聯合報》用語)的東西?你會相信連貨色都不能清楚說明 的推銷員所推銷的產品?接下來當然會質疑為什麼辯論後會「八成一由反對變支持」?(《聯合報》)至於像《聯合晚報》這樣,把股市大漲當成「雙英」辯論的結 果,品斯下矣。

透過「雙英論辯」的報導,可以發現台灣社會的畸形狀態以及媒體如何糟蹋專業。《聯合報》連問卷內容都闕如,比《中國時報》還 不如,這樣民調哪有媒體責任可言?難怪可以一廂情願的做標題、寫評論。從「誰辯贏 馬42%蔡30%」(二版頭題)開始,接下來「馬:農產品 綠開放936項 藍○項」(三版頭題)到「東協加一 59萬人受衝擊」、「決策不透明?10次報告10次被拒」,完全站在「馬統」立場,基本上成為「馬屁報」,既連平衡報導也沒有,有何公信力?

更 誇張的是評論了。《聯合報》的社論不必浪費筆墨作論,一貫老招式。兩個小論,一個標題是「雙英真槍實彈 啟動總統選戰」,這是從馬勝蔡敗引發出來的結論。問題是,大前提一旦有錯,結論能成立嗎?這還是小疵,該打屁股的是,離大選這麼遠,憑什麼推斷是「啟動」 總統選戰?這是其一。即使經過「雙英辯」的民調後,《聯合報》也公開表示「不滿意馬施政的人還是比較多」,那麼,一、二年後為什麼非馬不可?「馬統」民調 拉不起來,藍營已出現「不是非馬不可」的聲音。這是其二。老實說靠媒體炒作來拉抬「馬統」,「馬統們」已在○八年大選玩完了,人民得到了刻骨的教訓,不會 再上當了。這是其三。至於蔡英文為什麼與「總統選戰」掛上鉤?蔡英文即使五月選上黨主席,十二月「五都」如果敗北或選得不理想,連主席的位置都不見得保得 住,遑論大選了。這是其四。另一則小評則是引用學者的話:「馬的表現比預期好」,「雙英辯論有助民眾了解ECFA」,然而《聯合報》的民調顯示「五成九還 是霧煞煞」!《聯合報》用自己民調當面打了「馬統」學者的大耳光,也自打耳光啪啪響;虧《聯合報》也虧藍調學者的厚臉皮。

值得讚揚的是《自 由》的民調,問卷題目從「知不知道」到「同不同意六月簽署」到「應不應公投」到「會不會因為辯論而改變」…完全扣緊核心議題,符合《紐約時報》的箴言: 「刊載的消息都是值得刊出的」;從「雙英辯」的報導,看到《自由》為什麼是成為影響力最大的報紙,從此也分疏大報與小報的不同。

(作者金恆 煒為《當代》雜誌總編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