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08

尚武精神 冒險精神 團隊精神~台灣社會亟待培育的三大精神

他像是個與時代無法相處的戰士
和所有人說好向前衝
衝鋒之後回頭發現
只有他一個人在前面 ......

/林山田 遺作

力或武力本身應該是一個中性的概念,可是在一般觀念中,不少人會把它負面化,一談到力或武力,就想到暴力,政府的力,就是公權力,而人民的力,即是暴力,難怪至今,人民集體向政府訴求,而以民力施壓,本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卻被政府或傳媒斥為「刁民向公權力挑戰」,而要求政府伸張公權力。學校訓導人員對於打架的學生,不問青紅皂白,全部記過、申誡。

事實上,使用武力或打架也有可能是正面的,而應予以鼓勵,或者至少不應予以懲戒的情形。學生打架,上道的教育人員應該問清楚:為什麼打架?怎麼打的?打完後有甚麼後果?透過獎或懲的思考,對於打「對」架或者打「好」架的學生,應該是記功或嘉獎。譬如:同班男女同學一起郊遊,路遇惡少,藉機騷擾班上女同學,男同學挺身而出,告知以理,惡少不但騷擾如故,而且變本加厲,不但蠻橫不講理,而且惡言相向。在此情況下,出拳跟惡少幹架,彼此打得鼻青眼腫而返校。學校對於這樣富有尚武精神而見義勇為的「大男生」,假如不予以記功的話,至少也要嘉獎。至於那些眼睜睜看班上女同學讓惡少欺負,而膽小怕事,好似事不關己的「小男生」,則應予以說教,要他們今後應向這位挺身而出,敢於抗議的大男生學習,這才是應為的教育之道。

德、智、體、群、美迄今只是教育理論上喊喊的口號,在升學主義的支配下,從未實踐過,體能好而又好運動的學生,往往被認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是一句錯誤的話,因為頭腦不簡單,四肢才發達,所以,四肢發達的頭腦,應該是不簡單的),將來鐵定沒有前途,只有拚命死讀書的或讀死書的,才能出人頭地。因此,學校的教育就製造出一批批戴眼鏡的讀書機器,雖然很會背書,可是既沒有堅強的體魄,更不可能有尚武與冒險精神。

如今,不管在校園中,或在社會的大環境裡,一般人總是認為文的就是好的,而受到鼓勵,武的就是壞的、暴力的,而全要受到壓抑。好學生的形象就是要彬彬有禮、衣著乾乾淨淨的文弱書生。不知何故,如今國校或國中的老師,好像以女性居多,性格成長中的男學生在學校教育與學習過程中,少有男性的陽剛之氣可資認同,反倒多的是女性的陰柔可資模仿,難怪到處是小白臉,連當個要操作公權力的政治人物也要小白臉。

這樣的校園文化與社會價值取向的影響下,台灣社會就充斥著一大群怕事、畏懼強權的懦夫或膽小鬼,這一大票人,大都光說不練、而沒有行動力,即使多讀些書而成為高級智識份子,照樣既也不敢挺身而出為社會大眾講講話,也不敢跟有權勢的人說不,反而成天四處鑽營,趨炎附勢,向有權者靠攏,以求功名利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事怕事,畏首畏尾,可是卻美其名為「溫文爾雅」。只要碰到稍微有點衝突或紊亂的場面,這些人跑得比誰都快,反正,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一定不會錯。

德國古老的大學,大都有創立於中世紀的「學生兄弟會」(Schlagverbindung),每位入會者,都是終身的會員,在學期間就住宿於會所,只有男學生才能入會,入會前就要練習劍術,正式入會典禮那天,入會的學生要把護面罩拿掉,而行入會比武的儀式。平時不好好地練習劍術或膽識不足的人,當然要走為上策,退會了事,有膽識,但沒有練好劍術的入會者,既無法以「劍」取勝而保護自己的「臉」(注意劍字與臉字的異同,真有趣,其中好似有一點關係?)那只有臉上挨劍的份。依據兄弟會的傳統,只能塗點消炎藥,不必送醫縫合,更不可去美容。

讀書的知識份子,就有一張上有劍疤的臉,不但不會在意已非小白臉,而且還會引以為榮,讓臉上的刀疤,不再只是流氓或小混混的專利。當過西德總理與社會民主黨黨魁而曾來台訪問演講的Schmidt先生,臉上就有這種光榮的標記。

個人當年在德國就讀於1477年創立的Tubingen大學時,曾擔任大學的柔道教練,並為T大的Deringia兄弟會延聘為柔道教官,而有機會參與他們的活動,目睹他們入會比劍的場面,讓我留下他們在尚武精神的勇敢表現而至今不滅的印象。

槍枝固然是殺人的利器,抓在壞人的手上,當然是為非作歹的兇器,可是抓在執法者的手上,則是代表法律正義,用以執行法律,制壓壞人以保護好人的必要工具。所以,槍枝本身也是中性的器械,成為為惡的兇器或是為善的工具,只是決定於誰在使用而已。

一個沒有自信心的政權,最怕人民擁有槍枝,因為想到人民有槍,就會起而造反搞革命。所以,必須制定管制槍枝的嚴苛法律。台灣可以說是對於槍枝管制最為嚴厲的地方,制定有「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對於未經許可而製造、販賣或運輸手槍的行為,最高竟然可以科處死刑,假如是科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話,還要併科新台幣三千萬元以下罰金;對於未經許可而持有手槍的行為,要處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且併科新台幣一千萬以下罰金。

在如此重刑的威嚇下,一方面,提高了警察的殉職率;另方面,則促使手槍的價格節節上揚,好人手上沒有槍,可是壞人手上多的是槍,中國製造的黑星或紅星手槍,已成為道上朋友的基本裝備。在這種情形下,當好人碰上壞人時,只有任由壞人宰割,而沒辦法做自我防衛的事,這更助長了壞人的氣焰,自認為有槍在手,即可為所欲為,而增加了壞事的發生頻率與其損傷度。

不管東洋的俠客、遊俠、劍客或武士,或是西洋的騎士,大都是一些具有尚武精神的習武者,帶著祂們慣用的武器,遊走四方,只要路見不平,就要拔刀或拔劍相助,而替代了官府所不能及的公權力,以實踐社會正義。

在現代的社會,當然不可能存有俠客、遊俠、武士或騎士,但是他們的尚武精神,卻是不可或缺的社會精神。因為透過體制內的執法體系,公權力不可能無時無刻地存在;況且,執法體系亦有其缺失或不及之處,在日常生活中,還是需要一些具有尚武精神或俠義精神的人,敢於及時挺身而出,扶助弱小,對抗強權,或出言制止不法,或即時通知執法單位,或出面做證,而使社會正義得以伸張。

羅馬時代,羅馬人所到之處,大多會建造大澡堂,至今在歐洲的羅馬古蹟都還可以看出澡堂的規模,想像當年的華麗與盛況。當時的羅馬人,不管是閒話家常、做生意、談政治或搞政治,大家在澡堂裡,袒裎相見,談個痛快,論個清楚。

在這種情況下議論或談判,每個人都要鍛練好身體,身上滿是肌肉,自會充滿著自信,談起話來,信心十足,聲音宏亮,不管談論什麼,或談判什麼,都會出人頭地,勝人一籌。所以,當年的羅馬人大家都會注意鍛鍊體魄,這也是造就了羅馬帝國興盛的原因之一。

面對波濤洶湧的海洋,人類是何其渺小而無助,但是具有尚武精神的人,還是敢於在大海遠洋中冒險,從海洋中撈取生活資源,航海、探險或從海底開採天然資源,而創造了人類的文明。所以,尚武精神與冒險精神也是構成海洋文化的一大基礎。

尚武精神與冒險精神,有如一體之兩面,冒險不是血氣方剛的匹夫之勇,而是對於未知的新事物或新科技,經過深思熟慮,充分準備,而後堅定不移地嘗試,終至成功之境。航空、航海、探險、登陸月球,沒有一樣不是冒險精神的具體表現。

冒險的事,往往不是單純一人可完成的,而是一群具有團隊精神的人,分工合作的成果。所以,尚武精神與冒險精神也需要團隊精神的配合。這種現代社會所必需的團隊精神需要透過學校或社區中的各種社團或球隊來培育,使個體在團體生活或比賽中,學習如何領導與被領導,以及在團體中如何與他人相處共事。

台灣四面環海,應該是海洋文化居於主流價值的地方,可是半世紀以來,受到以大陸文化為主流價值的中國流亡政權的統治,禁止人民到海邊或出海,製造了一大堆不會游水的旱鴨子,海洋文化中應有的社會價值觀受到扭曲,海洋文化中的尚武精神與冒險精神,亦有所欠缺,而亟待設法培育。這些精神或價值觀正是決定台灣能否在二十一世紀以一個海洋國家的地位,踏入國際政治社會所必需具備的條件。

一個人沒有堅強的體魄是不可能有尚武精神,而敢於冒險犯難;可是圖有強壯的體魄,而不敢冒險或沒有團隊精神的人,也非社會棟樑之材。所以,今後的學校教育,必須強化體育與群育,將體能測驗成績,也列入大專入學考試的成績,使社會的教育資源多用些在那些具有堅強體魄,且又熱心公益的青少年身上,培育出更多允文允武的有為青年。現今社會中,只顧自己的好成績,只想拿第一名,體弱而毫無群體觀且自私自利的讀書人,就會逐漸減少,而使台灣社會能夠逐漸回復已失落的尚武精神與冒險精神,並使台灣社會的脈動與發展有個良性的循環。

戰爭與和平,構成了整部人類的歷史。不管是戰爭,或是和平,都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沒有戰爭的條件,是打不起來的,沒有條件硬是要打,必然打敗仗,連戰當然連敗。沒有和平的條件,也是和平不了的,特別是小的一邊,面對動輒出言武力恐嚇的大的一邊,假如不自重,沒有不惜一戰或在必要時敢於以小搏大的決心與準備,則小的一邊在嘴巴上拚命喊著要和平,在心裡上就是要向大的一邊「投降靠攏」,隨時可以投降臣服,任由老大隨心所欲地宰制,當然就「很和平」。

大國想要和平,也要有所為,而非憑空就可以得到和平的。當年,美國跟蘇聯兩大強國,各自擁有強大的武力,彼此以核武相向,直至蘇聯解體,美蘇只有冷戰,而無血淋淋的熱戰,就是依靠美蘇雙方的武器軍備競賽,彼此擺出殺人毀物的利器,大家心知肚明,一旦開打,彼此都不會好過,透過了這種「恐怖平衡」,才建立了和平。大國強權如美國與蘇聯,都要付出代價而有所準備,才求得和平。所以,和平不是沒有代價的,沒有準備戰爭,只有口喊和平,和平絕不會從天而降的。畏戰、膽怯、懦弱、不想備戰的地方,到頭來只有投降或是滅亡兩條路可以走。

小的一邊要跟大的一邊和平共存,必須要有一套自保的生存之道,在教育上,要培育人民的尚武精神、台灣主體性意識與台灣國家意識,可是台灣的教育卻反其道而行,這些台灣建國必備的精神與意識,反而處處受到打壓,教育的內涵只有尚文,並以中國主體性而將台灣邊陲化或地方化。加上中國國民黨政府長久以來的諸多反台灣與中國化的施政,以及深富中國意識的傾統傳媒的推波助瀾,台灣必然要逐漸失卻其獨立自主的政治存在,很有可能淪為大中國的邊陲。

2000.1.18

註 :民主鬥士林山田教授於2007年11月5日凌晨一點五十分因胰臟癌病逝於羅東聖母醫院,享年70歲( 與陳定南部長忌日11月5日的同一天)。

林山田教授為德國杜賓根法學博士,台大法學院教授,建國黨創黨人。
著作有刑罰學、刑法通論(上)(下)、刑事訴訟法、刑法的革新、五十年來的台灣法制、談法論政等,堪稱法學界啟蒙之父。1991年與李鎮源教授、陳師孟教授,共同發起「廢除刑法100條行動聯盟」,現任財團法人陳定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爲陳定南建一座紀念館是林教授的遺願,陳定南紀念館,預計需要一億元,目前只募到四千萬,這是林教授生前念茲在茲的事情,希望大家共襄盛舉。
財團法人陳定南教育基金會

新聞聯絡人:賴瑞鼎執行長 0911-230-298

電話:(03)936-6688 傳真:(03)932-7788

信箱:mr.clean@msa.hinet.net

Fr : 媒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